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Al-Qaeda and the road to 9/11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746224
  • 作      者:
    (美)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美国《纽约客》杂志记者劳伦斯·赖特历时5年,深入中东,用犯罪小说大师般的紧张感,详尽叙述了一系列最终导致“9·11”恐怖袭击的事件,《巨塔杀机》一经出版立马获得了诸如“《纽约时报》十大图书”、“普利策奖最佳纪实类图书”等无数的荣誉。《巨塔杀机》不仅把读者带入了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并丰富加深了对这些重大事件的认识。
  本·拉登“圣战”沉浮录
  美国亚马逊网站“9·11”第一书
  ●《纽约时报》十大图书
  ●普利策奖最佳纪实类图书
  ●《洛杉矶时报》最佳历史类图书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卢卡斯奖最佳图书
  新华社资深记者、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复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教授专文推荐
  劳伦斯·赖特讲了一个多么抓人的故事啊。这本书,用犯罪小说大师般的紧张感,详尽叙述了一系列最终导致“9·11”的事件。并且让我们真正了解到,那些带来“9·11”恐怖的家伙,究竟来自一个怎样的世界……《巨塔杀机》是一本惊悚小说。同时,也是一出悲剧。
  ——《纽约时报》
  意义重大,扣人心弦……迄今为止关于恐怖主义历史的最佳著作之一。
  ——《出版人周刊》
  非常出色……是近年来将新闻报道和写作技巧融为一体的杰作。
  ——丹拉瑟(美国CBS王牌新闻主播)
展开
作者简介
  劳伦斯·赖特(LawrenceWright),毕业于杜兰大学,曾在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执教两年。他是《纽约客》杂志的正式撰稿人,也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安全中心的会员。著有5部非小说类作品——《城市孩子,乡村夏天》、《在新世界》、《圣人与罪人》、《回忆撒旦》,《双胞胎》——还写有小说《上帝的宠儿》,并与人合著了电影《全面围攻》的剧本。他与妻子长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007年,他因《巨塔杀机》一书获普利策奖。
展开
内容介绍
  《巨塔杀机基地组织与9·11之路》全面记述了导向“9·11”的一系列事件,以开创性的眼光探析个中人物、观点,以及西方情报机构的失误。劳伦斯·赖特的这部杰作以长达5年的研究与数百次采访为基础,为此他走遍了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富汗、苏丹、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
  《巨塔杀机》一书在详尽与深入两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叙述的主线是四个人相互交织的生活:基地组织的两名领导人奥萨玛·本·拉登和艾曼·扎瓦希里;联邦调查局反恐部门主管约翰·奥尼尔,以及沙特阿拉伯情报事务首脑图尔基·费萨尔王子。
  构思、写作俱臻精妙的《巨塔杀机》,将所有的故事性元素汇集于一部令人震撼的纪实用品之中,对认识“我们何以走到2001年9.11”这个问题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书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与深入的见解,能帮助我们更明智、更有效地应对持续存在的恐怖主义威胁。
展开
精彩书评
  劳伦斯·赖特讲了一个多么抓人的故事啊。这本书,用犯罪小说大师般的紧张感,详尽叙述了一系列最终导致“9·11”的事件。并且让我们真正了解到,那些带来“9·11”恐怖的家伙,究竟来自一个怎样的世界……《巨塔杀机》是一本惊悚小说。同时,也是一出悲剧。
  《纽约时报》
  意义重大,扣人心弦……迄今为止关于恐怖主义历史的最佳著作之一。
  《出版人周刊》
  非常出色……是近年来将新闻报道和写作技巧融为一体的杰作。
  丹拉瑟(美国CBS王牌新闻主播)
展开
精彩书摘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本以当代国际关系重大事件-若非最重大事件的话-为背景的“政治小说”。劳伦斯·赖特显然做了大量而且深入的调查,努力向世人揭示震惊世界的“9·11”事件的台前幕后,尤其是基地组织过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与美国的怨仇渊源,其宏大的历史背景跨越了半个世纪。
  “9·11”事件发生后,全世界首先关心的是谁对美国发动了打击以及美国会如何应对。事件发生那天,我在日本国立防卫研究所参加会议,研讨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的美国东亚政策。当天晚上,我在电视上目睹了由本书所描述的“巨塔”遭受飞机撞击的震撼性实况。
  这座“巨塔”拥有双塔结构,它是世界有名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将近二十年前,我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多次登塔参观,先是被人陪同,后是陪同他人,以至后来对双塔结构轻车熟路。1990年在其顶楼所拍的一些照片,仍是我最喜欢的。
  看到熟悉的双子楼北楼被撞后产生的浓烟,我起初的反应是好莱坞梦幻工厂制造新片的实况转播,但播音员的声音却那么惊恐万状。首次撞击的六分钟后,另一架航班为175的美联航班机又撞上了南楼。这时,我向上海拨了电话:“世界变了。”
  世界可能没有大变。太阳依然升起,月亮照样降落。纽约人在市长朱利安尼带领下,发扬了高度的爱国心,含着眼泪清理了废墟,誓言在巨塔上重建美国的信心。那些打击美国的集团也没有变,仍在窥视下一次机会。2006年8月10日,伦敦破获惊天大案:恐怖分子试图携带液体炸弹从希思罗机场登机,企图在纽约肯尼迪机场掀起新一轮恐怖打击。之后人们坐飞机出行就多了些禁忌,因为手提行李不再允许携带液体。
  爆炸次日,9月12日,我回国,一起与会的美国同门师兄布鲁金斯学会的欧汉伦却滞留东京多日,那是由于美国对全国空域实施了民航禁空。
  回到上海当晚,美国之音的采访电话跟随而至。知道这是全球直播,没有任何失误的余地,我对着电话讲了这样的话:“我代表自己与同我类。似观点的中国人,向受害者家属、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沉痛哀悼与深切慰问。这次恐怖事件不仅是对美国的打击,也是对人类的打击。”(在被劫飞机上与被损建筑物中,可能有中国人和其他各国人员,他们都是无辜的。世贸大楼不仅是美国的,它连接着各国财经,在全球化时代它的意义超出了美国地域。)
  我继续说,“还有三句话告诫。第一,美国一定会报复,但反击一定要有事实依据,严防不必要的关联损失。如若不然,对美国损害更大。第二,美国自卫,一定要在国际多边框架之下进行。第三,尽管美国人多数此刻听不进,但作为朋友,还要提请思考为什么(受打击的)又是美国。”
  事实证明,这些提醒是有益的。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受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某种支持。尽管联军在阿富汗反恐效益有限,但其合法性未受太多质疑。但美国对伊拉克的“先发制人”,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的根本精神。美国在没有充分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从假定出发发动战争,实质上滥用了先发制人的使用原则。
  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伊拉克纵有千般问题,只要不出现大规模侵犯人权的情况,只要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伊拉克的命运还得由伊拉克人民自己来决定。但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严重侵犯了伊拉克的主权,损害了伊拉克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美国的日子也未好过。五年战争中美军直接死亡已过四千,以最保守的估计,美国为伊战而破费的财政开支早已超出四千亿美元。这个双“四千”或随时间延续转为双“五千”的后果,是共和党失去在白宫和国会两院的领导权,美国人民已经并将继续过上一段经济衰退的生活(这当然还有近来金融危机等原因)。极其严重的是,美国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这使得2008年谋求总统竞选的美国政治家们个个高举“改变”旗号,人人保证以不同方式尽快从伊拉克撤出战斗部队。
  要说“世界变了”,那肯定有变。美国从二战所获得的国际尊重,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衰减,在“9·1l”事件后更是加速损耗。肯尼迪家族在世最有影响的人物是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他近年曾愤怒批评布什外交写下美国建国以来整个外交史上最黑暗一页,而布什的反恐战争就是其外交国防的主旋律。
  作者赖特通过无数的面谈与查询资料,特别是对大量穆斯林人的面谈,试图去伪存真,串就大量貌似关联但又支离破碎的片段,其实他作为个人在担当美国政府每年花了几百亿美元税金所开展的情报收集与分析工作,其任务之艰巨,工程之浩大,难为人们想象。我们有理由对他知难而上的敬业表示尊重。
  显然,作者比常人更多接近真实,但对于还在进行中的这场反恐“战争”,他不可能完全了解真情。对于赖特所不能串联的,他也只能以作家的想象,进行某种虚构了。因此,读者不必对其描写的一些细节过于较真,可能还是简单一些地欣赏赖特所描述的波澜壮阔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为好。译者张鲲和蒋莉将这部难度较大的作品再创作得妙笔生花,更有助于我国读者走进这段历史。如果读者们能够深思“为什么又是美国”这一问题为什么迄今在美国仍是禁忌,那对当今世界的体察就更见功力了。
展开
目录
序  幕
第一章  殉教者
第二章  体育俱乐部
第三章  创始人
第四章  变化
第五章  奇迹
第六章  基地
第七章  英雄归来
第八章  天国
第九章  硅谷
第十章  失乐园
第十一章  黑暗王子
第十二章  问谍男孩
第十三章  希吉拉
第十四章  行动起来
第十五章  面包就白水
第十六章  “这下开始了”
第十七章  新千年
第十八章  轰隆
第十九章  盛大的婚礼
第二十章  启示
主要人物
参考文献
作者采访
致谢以及消息来源的说明
图片出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