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玻璃房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472020
  • 作      者:
    (美)沙石著
  • 出 版 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玻璃房子(2007年度中国小说十大排行榜)》被誉为“地道美国风味”的中短篇小说集《玻璃房子》,经旅美华人作家沙石多年创作而成,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小说集以沙石的短篇小说《玻璃房子》命名,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8部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单篇小说《玻璃房子》曾被中国小说学会选入200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展开
作者简介
  沙石,原籍中国天津。1985年获得美国内华达雷诺大学颁发的奖学金,主修新闻专业。毕业后曾先后在中美新闻媒体从事记者编辑工作达六年之久,目前在旧金山市政政府担任公关专员。《星岛日报》专栏作家,其小说、散文、杂文、随笔等作品,特别是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好评、曾先后在国内的《北京文学》、《上海文学》、《广西文学》、《红豆》、《清明》、《青春》、《当代小说》、《香港文学》等刊物,以及美国刊物《今天》、《美华文学》、《侨报》、《世界日报》等发表过作品。作品入选2006年出版的《北美华文作家小说精选》和美国加拿大大型文学专辑《一代飞鸿》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玻璃房子(2007年度中国小说十大排行榜)》中,伊丽莎和丈夫彼得森,看上去幸福美满,可他们的人生,却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彼得森虽然是心理医生,却连自己太太的心理都没有弄清楚,当伊丽莎情欲汹涌,希望与丈夫行鱼水之欢的时候,彼得森却坚持“我们的时间表上的安排是星期三,就要等到星期三”,而当饥渴难耐的伊丽莎将目光转向了来自中国的新移民花匠阿德,希望在“出轨”中以阿德的雄性和阳刚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之时,她那白种女人的种族优越感,就更加“不可理喻”了。当伊丽莎遭遇了阿德的拒绝——阿德用拒绝维护了自己的男性尊严和种族尊严时,她竟用毁坏阿德保养的墨西哥铁树作为报复,这一行为,最终使伊丽莎与她丈夫彼得森一起,双双归入了“不可理喻”的行列。
  收入本集的作品还有《天堂·女人·蚂蚱》、《窗帘后边的考夫曼太太》、《汤姆大叔的剃刀》、《靠海的房子》、《冰冷的太阳》等。沙石不只是为了展示新移民社会的一般生活,而是要借助新移民社会和新移民生活,展现自己对世界、人生和人性的独特看法。
展开
精彩书评
  沙石以短篇小说《玻璃房子》进入2007年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仅是展现厚积薄发实力的热身。这本小说集才算重头戏。我读之惊叹,为了其中地道的”美国风味”。尽管人物基本上是中国人,但他们不复“边缘”,不再“附庸”,已成为主流社会的一部分。这是中国人的“美国戏剧”,而不是异地搬演的“中国故事”。然而,其底蕴仍旧是中国情结。沙石类于林语堂,“脚踏东西方文化”,但自成一格:以东方的优雅驯化欧?亨利德州牛仔式的剽悍,以“卫嘴子”的灵巧纳入契诃夫对小人物的悲悯。
  出众的才气,糅合华洋的视角,以”冷幽默”为标志的叙事方式,这就是美国华文文坛上众所瞩目的小说家沙石。系统的中西方教育,故土异国各占一半的人生历练,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在美国社会的全方位介入,熔铸出全新的文化人格,这就是海内同行难以替代的”另类”写手沙石。
  ——刘荒田(美籍华人著名作家,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会长)
  《玻璃房子》值得细读。在我看来,它是最适宜以社会性别理论解读的小说文本。
  白人贵妇伊丽莎,黄皮肤新移民阿德,不同文化背景的性别政治/性别法则,使他们彼此吸引又彼此排斥。花匠阿德身处美国社会边缘,但这丝毫不妨碍作者安排其以性的方式和目的拥有美国梦想。在作品阐释的性别法则中,女性既可以是男性抵达某种政治目的的介质,也可以在叙事的意义上替代和完成现实中的欲望。阿德在美国的经历再次说明:性别之强弱不是现实中某一个性别群体的专属,它因处于不同文化语境而有所不同,在阶级、民族、种族、国家等因素居主导地位和主要矛盾时,性别退居从属地位,附庸于其他。
  两性之间,种族之间,国家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平等、和谐与彼此尊重,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础追求和永恒命题与作品潜在主旨确有暗合效果。
  ——谭湘《异域话语情境下的性别寓言》
展开
精彩书摘
  1  玻璃房子
  这天夜里特别热,阿德躺在床上,合不上眼。
  别看阿德是个花匠,在美国属于劳动人民,可他偏偏染上一个富贵人的毛病。他白天在公园里干体力活儿,而到了晚上却老爱睡不着觉,常常一个人在床上折饼。这不是,今儿晚上他又要面对一个漫长的夜。
  平常睡不着觉多半是因为他身边没有女人,这也难怪,自从来美国,他的老婆跟了别人以后,已经七八年了,他一直一个人过。阿德常说,美国物质极大丰富,可他连男人起码的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是什么世道?
  但是他的那些中国哥们儿说了,街上的女人多的是,黑红黄白都有,你去找去啊,谁拦着你啦?虽然在美国什么颜色的都有,可是阿德还是最喜欢白的,这是明摆着的,人都到了美国了,还不弄一个白色的,不是白来美国了?不过这是他的想法,从来没跟别人交流过,特别是跟那些有贼心没贼胆的中国哥们儿,别看他们也眼馋白女人,可这话谁都不愿意说出口,闹不好一个“胳膊肘向外拐”的大帽子“咣叽”一下就扣在你头上,虽然不会遭批判,但也会让你别扭几天。
  不过话又说回来,搞白女人也不是想搞就搞的。首先你要有语言基础,阿德的英语水平属于一般,也就能应付日常对话;第二你要有钱,而光靠花匠的收入他只能养活自己;还有就是你的长相,这是一个起码的条件。就凭阿德那个塌鼻子,罗圈腿,再加上他有爱掏耳朵,抠鼻孔,动不动就用手挠后脑勺的习惯,在美国人眼里,他上不了档次。这不,来美国这么多年了,对白女人阿德仍然没有零的突破。他和许多做粗活儿的人一样,喜欢把画报上的美人像剪下来,贴在睡房的墙上,平常饱饱眼福,就像练射击找不到目标只好打空靶子一样。看着那些眍眍眼、尖鼻子尖、金黄的头发随风飘的美女,感觉是不同。听说白女人床上功夫好,会撒野,做那个的时候技术含量高,对此阿德没有实践经验。
  阿德在那张空一半的双人床上翻了个身,骨头缝儿里嘎巴嘎巴直响。这时,东边已经发亮,看来是睡不着了。不过今晚他睡不着倒不是想女人,而是出于别的原因,这要从旧金山金门公园里那株墨西哥苏铁树说起。
  所谓苏铁树就是人们常说的铁树,在中国也有人叫它凤尾蕉。不过,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铁树就是铁树,铁树不轻易开花,这谁都知道。这棵铁树之所以对阿德有着特殊意义,是因为它在阿德精心摆弄下已经六年了,前两天,铁树的枝杈上突然生出了花芽,开始含苞欲放,又赶上这两天的高温酷暑,到了昨天,树上的花终于开了。阿德他能不激动吗?
  阿德心里琢磨着,如果今天强剪一下铁树的枝叶,再段割一下树腰,这样出不了两天,铁树就会憋出更多的花来。对于一个爱惜花草的花匠来说,没有比让铁树开花更能让他高兴的了。阿德一兴奋,索性翻身从床上坐起来,三下两下穿上衣服。他走进厨房,随手抓了些吃的东西塞进嘴里,出了门,开着那辆老掉牙的福特朝金门公园驶去。
  阿德是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他长得土,说话土,就连他在金门公园的工作都离不开土。基于这个原因,他的美国同事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Dirt”,到了中国人当中,大伙就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在“Dirt”的前边加了一个的前缀,因此,“Dirt”就成了“阿德”。因为“Dirt”在英语中是土的意思,也有脏的意思,所以这个名字就像阿德身上的皮一样符合他的身份。好在美国人的名字不过是个符号,不像在中国,根据一个人的名字可以查出祖宗八代来。
  清晨,金色的阳光穿过那座玻璃房子照在伊丽莎的金发上,发出耀眼的光。玻璃房子是用大块大块的玻璃组装而成,它立在海边上,坐在里边感觉全世界都是你的。
  房子是伊丽莎的丈夫彼得森自己设计的。以彼得森的观点,透明能让人保持纯净的心态。彼得森是位心理医生。当初,他把房子建在太平洋岸边的这个高坡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符合他孤傲和自闭的性格。
  今天是星期三,伊丽莎起得很早。
  不知为什么,她一早起来心情就不好,可能和天气有关,也可能和所有的事情有关。她不知道当心理医生的太太究竟好在哪里。丰厚的收入,豪华的房子,吃的穿的都不用发愁,可这些对她并不重要,因为她从小到大就没对这些发过愁。所以她才搞不懂,那种缺少了什么的感觉是怎么来的。
  伊丽莎身上裹了一件白色的睡衣,走进一尘不染的厨房,先打开电子咖啡壶,沏了一壶咖啡,又做了一个荷包蛋,烤好了面包,然后把刀叉盘碗牛奶果酪水果工工整整地摆在饭桌上。一切就像是编好的程序一样。等什么都做完了,她在餐桌旁的椅子上坐下,一边品着咖啡,—边翻阅着当日的《纪事报》,一边等着彼得森起床。既然今天是星期三,自己心情要好点儿才对,她希望彼得森不再让她失望,她已经厌烦了过钟表式的生活。
  当彼得森像支老式自来水笔一样直挺挺地站在厨房门口的时候,从透明的天花板射进来的阳光像白垩一样。看来今天又是个热天。伊丽莎摁动了墙上的一个控制开关,房子四周的玻璃立刻变暗了。房子的玻璃是能变色的。
  彼得森走进厨房,操着标准的伦敦英语说了一声早安,然后走到伊丽莎的身后,弯腰在她头上亲了一下。伊丽莎咧了咧嘴,表示她在微笑。彼得森在属于他的主人位子上坐下,扫了一眼桌上的早餐,说:“嗯,亲爱的,又是一顿英国人的早餐,我都快让你给惯坏了。”
  伊丽莎说:“亲爱的,你的论文写得怎么样了,今晚不会开夜车了吧?”
  彼得森用叉子把一块荷包蛋送进嘴里,他一边嚼着东西一边说:“你是指那篇关于‘无意识欲望的反常表现’的论文吧,已经写到第五章了,再有三章就可以结尾了,所以我今晚还要加班加点,估计还需要一个多星期。”
  伊丽莎放下手中的刀叉,坐直了身子。她说,“可是今天是星期三哪,别忘了这可是你给我们规定好的日子。”
  彼得森的嘴停止了嚼动,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说:“你不说我都忘了。不错,星期三是我们讲好的日子,可是眼下不是特殊情况吗?我的论文一定要如期完成,不然耽误了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会影响我的前程。”他咽下嚼了一半的东西,然后对伊丽莎说,请你把黄油递给我。
  伊丽莎双手垂直地坐着,她没有动劲儿。她想这种话彼得森已经说了好几次了,他们之间连续几周没有感情交流了,她过的是什么日子?彼得森自己拿过黄油,涂在面包上,然后说:“目前研究所正在找副主任的人选,我的对手是弗兰克林,他的资历比我强,如果我再没有重大举措,他很可能捷足先登。”
展开
目录
梦里歌吟的苦行者(代序)/陈瑞琳
玻璃房子
罗斯山上的歌声
汤姆大叔的剃刀
起风的时候
靠海的房子
亡命岛
窗帘后边的考夫曼太太
我给新娘做傧相
献上一盘咕咾肉
牌局
月亮绣球
人鲨之间
磨盘
流年似水
天堂·女人·蚂蚱
冰冷的太阳
华嫂,二子和我
枣树上落下一只白鹤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