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学史观在中国学者叙述与研究中的体现<br> 第一节 文学史叙述中观念的创新、演变与纷争<br> 文学史叙述对文学史观的关注,反映了叙述者一种理论的自觉。回顾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的叙述实践与学术研究,文学史观的指南作用无不在其中得到直接或间接体现。这种重视史观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文学史的叙述活动之中,而且在历史、美术史等相关学术史的叙述实践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体现。就中国文学史而言,在文学史成为独立学科之前,我们就有了丰富的文学理论和大量的文学批评。但是,在1904年林传甲编写《中国文学史》之后,中国学者才开始以历史研究的方法来研究文学。<br> “文学史既是文艺学,也是一门历史科学,它是以文学领域的历史发展为对象的学科”。文学史学家“最始和最终的角色是历史家,而不是作家、读者、批评家。他的特别乐趣在于以特定的时空和因果关系,来纪录和诠释以往事件的过程。文学是他写历史所使用的语言”。朱自清在给林庚著的《中国文学史》的序言中也认为,“文学史的研究得有别的许多学科作根据,主要的是史学,广义的史学”。由此可见,历史学与文学史互为联系、互有区别,史学理论为文学史叙述与研究起着某种牵引与导航作用,文学史自身研究对象拓宽了史学领域,丰富了史学理论。与中国的历史学一样,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在观念上的创新就是引进并接受了进化史观。其实,进化史观在中国早被史学界引进并被用于中国史学的叙述与研究了。新史学的倡导者梁启超分别在1901年和1902年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等史学理论著作。这些著作构成了他“新史学”最初的框架体系和理论内涵。<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