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批评到诗歌:艾略特与但丁的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78430
  • 作      者:
    邓艳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但丁:诗歌语言典范
第一节 但丁与诗歌语言革命
第二节 艾略特论但丁诗歌语言的普遍性
第三节 但丁诗歌语言的完整性
第四节 但丁——艾略特心目中的诗歌语言大师
第五节 艾略特诗歌语言中的但丁因素

第二章 理想的诗歌样式:玄学诗歌
第一节 早期玄学诗歌理论
第二节 《克拉克演讲》——玄学诗歌理论的完善
第三节 《神曲》——玄学诗歌的最高表现
第四节 关于艾略特玄学诗歌理论的批评’
第五节 艾略特的玄学诗歌实践

第三章 走向天国:诗歌的最后归宿
第一节 信仰的探索
第二节 皈依后的批评转向
第三节 皈依时期的宗教诗歌

第四章 重建统一的欧洲文化
第一节 但丁建立统一帝国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 艾略特的基督教政治思想
第三节 艾略特的统一的欧洲文化的蓝图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从批评到诗歌:艾略特与但丁的关系研究》将以艾略特的文学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艾略特的诗歌文本作为其理论付诸实践的产物加以解析,尝试探讨但丁在艾略特整个诗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限于篇幅,《从批评到诗歌:艾略特与但丁的关系研究》暂不涉及艾略特主要在后期创作的诗剧部分。艾略特在《波德莱尔》一文中,认为在19世纪这样一个时代,“波德莱尔认识到真正重要的是罪和赎罪”。在但丁的《神曲》里,“真正认识到罪和赎罪”意味着要下地狱。而地狱,则是与天堂相通的。向下扎得越深,向上便升得越高。在人类诗歌史上,《神曲》就是对这一原理最典范的表述。
  在20世纪,艾略特继承了但丁和波德莱尔对“罪和赎罪”的书写使命。在艾略特的笔下,一个个依然背负原罪的现代人形象呼之欲出:普鲁弗洛克、《荒原》上的伦敦人、空心人们——他们都背弃了信仰,丧失了爱的能力,虽然生活在人间,却仿佛身处地狱。而认罪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赎罪。为了寻求赎罪的途径,艾略特上下求索,最终皈依英国国教,批评视野也从起初安守文学的一隅拓展至关注整个西方文明的命运。艾略特和但丁不仅具有相似的写作难度上的趋向与形态,而且同为欧洲文化血脉的守护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