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你心里在想什么
中国人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同时说两句话,而且是两句互相矛盾的话。
我们先说:好心有好报。接着又说:好心遭雷殛。
这两句话,显然十分矛盾。善有善报,固然大家深信不疑,而好人早死,经常为小人所害,也是不争的事实。可见这两句话,都具有相当的道理。
中国人一方面要求慢条斯理,从容不迫;一方面却鼓励动如脱兔,捷足先登。一方面主张未雨绸缪,及早盘算;一方面却倡导能拖且拖,到时再说。一方面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一方面则力求趋吉避凶,善于补过。一方面讲求深藏不露,量力而为;一方面则鼓吹见义勇为,舍我其谁。一方面要随机应变,见机行事;一方面却应该择善固执,坚持原则。一方面强调无欲则刚,知足常乐;一方面却常常取法乎上,方得其中。
西方人大多觉得中国人毫无原则,做什么事情,都是个案处理,好像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毫无法纪精神。
中国人自问,除了有原则之外,简直一无所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十分坚持原则,并且非常规矩,不敢目无法纪。
为什么西方人看中国人,和中国人扪心自问,答案相差这么大?因为西方人长期以来,分大于合,喜欢把事情分开来看。他们认为对就是对,不对便不对,不主张含糊其辞显得是非不明。中国人却擅长把二看成三,明明只有两种选择,却有办法凭空生出第三种来,比西方人硬是多一种选择,更富于弹性空间,增加权宜应变的机会。
中国人的普遍观念,竟然是“错,绝对不可以;对,真的没有用”。如此含混模糊,难怪西方人不能理解。
错,当然不可以,这一点应该没有疑问。然而对呢?有什么用?从小到大我们的遭遇,就是错,要挨骂!而对,同样挨骂!因为我们知道,完全错或完全对,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都是对中有错,而错中也有对。只能够骂得轻重的程度有一些不同,怎么能够只骂这一个却不骂另外一个?岂不是显得有些偏心呢?
对,没有用。看起来很乱。经过一番分析:很对,很对,把对方气坏了,让他听不进去,有什么用?对是对,并不能挽回颓势,于事无补,又有什么用?便知道乱中果然有序。意思是看似凌乱,实际上井然有序。
为什么中国人能够乱中有序呢?
因为我们具有把二看成三的本事,善于兼顾两端,找出中庸之道。在变化多端的现象中,发挥质量管理的精神,寻找合理的平衡点。
我们把互相矛盾的两句话,当作品管的上下限,譬如把“事无不可对人言”看作上限,将“逢人只说三分话”当成下限。在上下限之间,我们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表现出“稍有保留”、“说八分”、“说七分”、“说六分”、“说五分”、“避重就轻”、“含含糊糊”等不一样的因应方式。同样一件事,对张三、李四、王五,分别说出不相同的话,看起来真的十分凌乱,实际上却始终紧扣着“逢人只说三分话”、“事无不可对人言”兼顾并重的不二原则。应用得宜,表现得合理,便是合乎秩序。
说中国人拥有很大的自由,对。因为天大、地大、人也大,根本没有人管得了中国人,任何规定只要不加以理会,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当然十分自由。然而,说中国人一点自由也没有,也对。因为中国人的事情,四个字就讲完了,那就是“可大、可小”。任何事情,看起来很小,可能一下子就变成很大。反过来,很大也可以变成很小。只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就没事了吗?中国人基本上居于把二看成三,将“充分自由”和“毫无自由”这两种极端的情况,看成品管的上下限,因而走出“只要自律、自修,不违反规定,当然自由”的第三条合理途径。
我们同样将“君子”和“小人”当作两个极端,看成品管的上下限。把人分成圣人、真君子、君子、真小人、小人、伪君子六种等级。伪君子最可怕,也最可恨。和小人比较起来,伪君子看起来高明得多,却完全没有做人的价值。小人不如真小人,因为让大家都知道,总比让人家看不清楚,等到吃亏上当才悔恨,当然要好得多。真君子又比君子强,因为真君子又比君子更经得起考验,就算单独一个人的时候,也不致由于没有旁人在场而有所疏忽。
先小人后君子,便是井然有序的表现。一个人必须掌握“调整快”与“拿捏准”两大要领,不怕快速调整,只怕拿捏不精准。若是很精准,当然能够快速调整。做圣人很难,成君子就好了。最要紧的,千万不要做伪君子。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以真君子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先以真小人的态度来达到君子的目标,只能算是不得已的方式。及时调整,越来越精准,很快就达到目标。
许多人批评中国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在中国开车,危险万分。但是,看得懂的人都知道中国人掌握到简易的精神,懂得以不变应万变。自古以来,我们只有一条不易的交通规则,那就是“头过,身体就跟着过去”。至于其他交通规则,包括斑马线、红绿灯、双黄线、双白线等等,基本上都是外来的东西,我们出于持经达变的原则,先把这些规则,当作参考用。然后再因时、因地、因人而权宜应变。看起来十分凌乱,实际上条条有理。
现代中国人,应该进一步把可变与不可变区分开来。将可变与不可变看成品管的上下限,在许可的范围内,做合理的判断。像交通这方面的事情,最好克制自己,以不可变为经,尽量遵守交通规则,不需要做太多的调整。
然而,不可以因为一旦遵守规则,便丧失权宜应变的调整能力,以期维持乱中有序的本事,不失去中国人的本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