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僧说什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745217
  • 作      者:
    马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古往今来的那些高僧们,有的庄严端正,有的嬉怒笑骂,有的高谈阔论,有的一言不发,有的机锋智巧,有的浑然憨厚,真真是形态各异、俯仰生姿,而每一位高僧,又都显示着成佛之道的一种法门。高僧是佛教文化的代言人,是佛教教义的践履者,高僧的一言一行,都凝聚了、展现着佛教深刻的思想、通透的智慧、厚笃的悲心、强大的愿力。
  《高僧说什么》所选取的这些高僧,远至汉魏六朝,近到现代时下,跨越了千多年历史,从对高僧生平故事、所传教法、佛学思想的叙述中,我们也可得见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之后,发展至今的一些流变。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佛教更是以一种与世界接轨、与先进文化共同发展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展开
精彩书摘
  安世高:堪破因果随顺业缘
  安世高(生活在公元2世纪)本是西域安息国的太子,本名清,字世高,因为他的王族血统,因此被世人也称为“安侯”。史书上说他不仅年少时聪慧博学,而且很有孝行,他曾一度继承了父亲的王位,但一年之后又把王位让给了叔父,自己选择出家修行,走上了弘传佛法之路。康僧会在《安般守意经序》中如此描述安世高其人其事:“其为人也,博学多识,贯综神摸,七正盈缩,风气吉凶,山崩地动,针脉诸术,睹色知病,鸟兽鸣啼,无音不照。”可见,安世高所涉猎的知识面很广,不仅精通医理,同时还知晓地理天文、阴阳五行,甚至还能听懂鸟兽之声,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能人异士。
  至于安世高因何会放弃王位和优裕的王族生活,历来说法不一:安世高受佛教所讲的“一切皆是无常”“人生是苦”等理论的影响,特别是在父王去世之后,这种感受尤其强烈,便舍弃了宫廷生活而选择出家修行;也有可能是考虑到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觉得自己只有出家,才能远离政治上的互相倾轧和尖锐复杂的内部斗争,才能保全自己。
  汉桓帝初年,安世高独自一人来到中土传播佛法,翻译经文,根据《出三藏记集》中所记载,安世高在中土生活了20年,一共译出佛经34部,共40卷。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十二门经》《人本欲生经》等。关于安世高所翻译的佛经,后人持有极高的评价,僧祐评价道:“义理明析,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关于安世高的学术思想,僧祐这样说道:“博综经藏,尤精阿毗昙学,其所出经,禅数最悉。”(以上见《祐录·安世高传》)
  安世高所译经文多是小乘佛教禅经和阿毗昙学,这些学说属于说一切有部。因此安世高的佛学思想,应是属于部派佛教上座系统的。他重点译传的是定、慧两方面的学说,定学即是禅法,慧学即是数法,这实际上是止观的法门,因此说安世高是当时小乘教法禅数学的弘传代表。
  而安世高为时人所称道的还远不止这些,最为人们所称奇的,还是安世高对于自己前世所发生事情的记忆。据传说,安世高在翻译佛经之余,经常给身边的弟子讲述自己前世的经历,他将自己前世所经历的遭遇向别人一一道来,看似睡梦人的呓语,但安世高在讲述时却又说得十分详细、具体,仿佛这些事情果真是他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
  安世高经常说自己的前世就是个出家修行的僧人,为了能顺利完成弘法事业,他每日都勤奋学习,研读各类经典。可是,他的一位同学偏偏就属于那种脾气暴躁、性格乖张的类型。在化缘时,如果施主所施舍的菜饭不合心意,或者听到别人说了什么自己不能接受的话,马上就翻脸,咬牙切齿,仇恨万状,使在场的人都感觉十分尴尬。安世高的前世,除了自己研读佛教经论和化缘之外,其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规劝这位师兄。他见这位爱发火的师兄面带怒色,便为他讲如何戒除贪嗔痴三毒的问题;他一见到这位师兄顶撞别人,就对他讲慈颜爱语才是出家人应有的行为。久而久之,安世高苦口婆心的劝导也不起作用了。这位性格暴躁的师兄说:“我自己修得不好,我来世自己受苦报又能如何?你还是修你自己的去吧!”
  安世高听这位师兄如此说话,心下只得作罢。多年之后,安世高向这位师兄辞行,说自己要去某地办事情,以了解宿怨。这位性格暴躁的师兄念及多年的同学情分,毕竟舍不得他,便说:“我知道你道行高深,能知道宿业因果,如今我只求你告诉我以后会是怎样,如何才得出离苦海。”
  “师兄博通经典,又刻苦修行,可是你平生嗔心很重,已经造下恶业。你死后转世,虽然可以超脱凡俗之人,但却会因为自己的嗔恨心而使自己堕落成一副丑恶的外形。假如我能得道,必定先度化了你。”说完,安世高的前世就与这位师兄挥手话别了。
  安世高来到的地方正值兵荒马乱,某日他正走着,却被一个年轻人拦住了去路。这个年轻人手上拿着钢刀,指着安世高说:“今日我可算遇到你了!你必须留下命来!”
  “莫恼莫恨!我正是找你来还命的。前世我欠了你一条命,如今我就是来还你的!”安世高微微一笑,说道。
  “奇怪真奇怪!我与你素不相识,怎么说到前世今生来了?不管怎样,我都要杀了你,才能化解我心头之恨。”说完,手起刀落,安世高的脖颈上便被划出了一条血迹。
  不久之后,在安息国诞生了一位太子,这位太子年幼时便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十分有孝行,被众人认为是天上的神明来到了凡间。因此他的父王便对他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可是,这位聪慧过人的太子殿下,似乎对治理朝政完全没有兴趣,而且他也不喜欢观赏歌舞。他每天只喜欢阅读佛经,而且长期食素,不喜荤腥,更不慕女色,国王驾崩之后,他根据父王生前的心愿登上了王位,但不多久便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叔父,自己却选择了出家修道的苦行僧生活。
  在求法修行的过程中,这位昔日的太子开始记起自己前世所经历的种种遭遇,那位性情暴躁的师兄,送他上了黄泉路的年轻人……这些画面都一一闪现在他面前。而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生三世,早已被他勘破。安世高于汉桓帝初年来到中原,除了弘传佛法,度化众生,为的还有前世的一些事情。
  安世高翻译完小乘佛教的经典后,已经到了汉灵帝时期,此时关中一带社会动乱不堪,他便准备去江南先避避乱,临行前他告诉身边的弟子,他前世的某位师兄还等着他的救度。
  安世高前世的那位师兄到底干什么去了呢?原来这位坏脾气的师兄由于前世勤学佛法,而成了一方庙神,庇佑当地的黎民百姓。可是,他天生脾气暴躁,多有嗔恚,因此他并没有获得暇满的人身,而是化成了一条巨蛇。
  这条巨蛇知道自己前世的师弟、今世的安世高将要路过自己的辖地,因此便早早等候着,见到安世高,就不断地恳求安世高想办法度脱自己,使他脱去这丑陋的外形。
  安世高怜悯这条巨蛇,心底生起无比的慈悲心,便对着他念诵了一段经文。这条巨蛇安静地听着,并且还流出泪水,安世高越念声音越大,渐渐地这声音便也如同洪钟一般,远近居民都能听得到。诵经完毕,这条巨蛇一再拜谢,之后便不见了踪影。
  此后,这个地方的庙神再也不见显灵,大家问起安世高怎么回事,安世高说这巨蛇已经脱去恶形,往生去了。
  ……
展开
目录
汉魏六朝时期
安世高:堪破因果 随顺业缘
道安:印手菩萨 传灯大师
慧远:初创净土 白莲社主
支道林:即色本空 一代玄僧
鸠摩罗什:忍辱精进 弘法东土
道生:生公说法 顽石点头
僧肇:法中龙象 才思幽玄
菩提达摩:王室贵子 禅宗初祖
慧可:自心自度 不假外缘
慧思:弘恕慈育 梵行清慎
智凯:天台祖师 六玄法门

隋唐五代
吉藏:三论大成 中道佛性
法融:目前无物 无物宛然
玄奘:成唯识论 说五种姓
窥基:四重二谛 五种唯识
智俨:十玄缘起 一切摄一
弘忍:心法为宗 一心三昧
神秀:坐禅习定 住心看净
慧能:指直人心 见性成佛
怀让:心无所生 法无能住
神会:无念之禅 定慧等同
道一:即心即佛 非心非佛
湛然:无情有性 遍布法界
怀海:众生心性 本自圆满
灵佑:体露真常 理事不二
希运:不动妄念 便证菩提

宋元时期
延寿:诸宗融合 万善同归
省常:莲花胜会 同修净土
赞宁:律宗高僧 王法为本
契嵩:调和佛儒 备崇孝道
智圆:心具三千 惟心是理
克勤:坐却意见 截却语言
宗杲:参看话禅 疑中得悟

明清时期:
梵琦:真心一元 真如缘起
德宝:参念话头 禅净合一
莲池:融汇各宗 普劝念佛
德清:禅净双修 三教融合
圆悟:心是本原 佛性纯然
破山:怖生死心 断一切执
智旭:诸宗调和 佛儒一致
真可:心为本原 心性本净
实贤:莲宗九祖 净土诗圣
际醒:禅净一如 融通自在
续法:华严中兴 身经三帝
敬安:梵门诗僧 护法功臣
谛闲:天台宗师 佛门泰斗

近现代高僧
本焕:知恩报恩 慧法长存
梦参:发菩提心 行菩萨道
惟贤:立品立德 服务人生
星云:佛光普照 法音隆盛
净空:一心念佛 自在清净
圣严:心灵环保 法鼓常鸣
一诚:续佛心灯 弘法精进
传印:净念一心 法印长传
济群:沩仰传人 学修并重
学诚:无我无畏 无私无忧
净慧:觉悟人生 奉献人生
明海:临济传人 心灵导师
海涛:生命教育 利益众生
大安:净宗圣尊 当代巨匠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