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你们能明白“法无定法”了吗?修行没有所谓的高低,法也没有所谓的好坏,重点在于“应变以时”,禅宗称之为“去黏解缚”,不论你用哪一种方法修行,只要你能从清净念上起观照,你就能应变以时,为你自己去黏解缚。
需要去黏解缚,是因为当“根”和“尘”相接的时候,你用了第六识去分别。“识”就是分别的意思。
如果只是五根对上五尘,没有加入自己的分别意识,那就好比一面镜子,无论外境、外物为何,只是单纯如实地映出呈现。在禅宗,这就称为“现量境界”。
可是,当我们五根面对尘境时,我们心里的意识、妄心就开始起了分别作用。妄心起分别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把前尘和种种世相上的一切,当做是实有,也就是不知道当下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虚妄相,而堕落于其中;第二种是妄认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就是妄认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身心在执受世间的种种。第一种是放不下外在的境相,第二种是放不下自己的身心相。既放不下境相,又放不下身心相,你当然就会感到很苦。
佛法告诉我们,当我们的根对上境时,本来是没有过失分别的。比方说,吃饭就是吃饭,会有什么过失呢?可是,当你开始分别计较,吃饭这件事就变成过失了。再比方说,睡觉就是专心睡,也不会有什么过矢,但如果你躺下来不好好睡,而是在躺那里胡思乱想,这就变成过失。
换言之,当根对上境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分别造作,都称之为“真心”。但是,当根对上境的时候,如果用自己的识心去分别一切,例如去分别计较这个女生长得好漂亮,那个长得“很抱歉”,这个人跟我关系很好、那个人真让人讨厌等等,并且越分越细,就会产生种种价值的判断,从而不断地建立并巩固自己种种的价值观、人我观、家庭观等代表自我身份的思维想法。当这样的价值判断愈来愈多,你就愈是掉落、黏着于其中,如此,自我束缚的愈紧,离自在当然也就愈远。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