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疑之颂:如何信而不狂:how to have convictions without becoming a fanatic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0095426
  • 作      者:
    (美)彼得·伯格,(荷)安东·泽德瓦尔德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彼得·伯格(Peter Berger,1929—),国际知名的社会学家和宗教学家,现象社会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代言人之一。1929年出生于维也纳,二战后移居美国,获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北卡罗来那大学、鲁特杰斯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现任波土顿大学神学与社会学教授,文化、宗教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主任。早年与德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卢克曼合作的《现实的社会构建》,被认为是知识社会学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1992年,因对文化研究的杰出贡献,被奥地利政府授予“斯宾伯奖”(Mannes Sperber Prize),并被罗耀拉大学、圣母大学、日内瓦大学、慕尼黑大学等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伯格学术兴趣广泛,思路开阔,著作颇丰,内容涉及社会学、宗教学、神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诸多领域,宗教、世俗化、多元性、“全球化的多样性”等方面均有论著,在西方人文社科界引起了持久的关注和影响。主要著作有《世界的非世俗化:复兴的宗教及全球政治》(2005)、《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2004)、《给笑声正名:人类经验的喜剧性》(1997)、《现代性、多元性和意义危机》(1995)、《知识社会学:社会实体的建构》(1991)、《现代化与家庭制度》(1990)、《资本主义革命:关于繁荣、平等和自由的50大命题》(1988)、《飘泊的心灵:现代化过程的意识变迁》(1985)、《家庭之战:夺取中场》(1983)、《天使的传言:现代社会与超自然的再发现》(1970)、《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精要》(1967)、《社会学入门:人文主义的视角》(1963)等。
  
  安东·泽德瓦尔德(Anton Zijderveld,1937—),荷兰社会学家,曾分别就学于荷兰和美国,获得社会学和哲学两个博士学位。1985至2002年任教于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主要著作有《抽象的社会》(1972)、《论套话》(1979)、《福利国家的衰落》(1999)、《制度性强制》(2000)、《一种城市化的理论:城市的经济和市民文化》(2009)等。著作多有英文版,在欧美国家反响颇大。
  
  曹义昆,江西都昌人。曾就读厦门大学哲学系,获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曾在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朱子学研究所从事传统儒学的相关教学和研究。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从事西方宗教学理论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人类今天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互动交流中繁衍生息。然而,这样的生存境况并没有张力存在。对于一些道德的争议问题,与人们强烈坚持适相对垒的观点时,该如何处置?当面临攻击性的基要主义的挑战时,文化如何维持其和谐性?作为个体以及作为整个社会构成的我们,如何在道德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达到理想的平衡?根据世界知名的社会学家彼得·们格和安东·洋德瓦尔德的阐述,答案在于:怀疑。
  《疑之颂:如何信而不狂》所言的“怀疑”并非是使人麻痹、因被形形色色的选择所惶惑变得毫无决断能力的相对主义的那种,而是指对“怀疑”的善巧运用、此种“怀疑”所持的“中间立场”,使人们能够以坚定的道德认知勇敢前进,而不至陷入狂热分子的诱惑之中。通过对宗教史卜怀疑精神的追溯,《疑之颂:如何信而不狂》阐释厂为什么真理乃至宗教信仰也需要“怀疑”才能得以继续存在和发展,以及民主自由时代下怀疑和道德之间的深刻关联。
展开
精彩书评
  一本具有丰富实践智慧的书。其作者对于统治当代生活的各种心智动力有着深刻的洞见,说清了很少有人能够言明的问题。教育和宗教界的领导者尤其需要阅读此书。它鲜明勾勒出能够同时包纳普通生存感受和本质性信仰的一种理智上负责任的方式。
  ——达托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加州大学哲学教授
展开
精彩书摘
  每一个这样的挑战都以某种冲击(shock)的形式到来:人们实际上被从他们对某一特定制度不假思索接受的状态中抖落出来。这些冲击所针对的对象可以是集体也可以是个人。以政治制度为例——譬如,在部落社会里一种特定的首长制形式。对集体造成冲击的情形是:部落被征服,首长被废黜,并且由宗教的等级制度取而代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部落的成员将从他或她对于社会秩序的理所当然的看法中震撼出来。对个体造成冲击的情形是:一个人在首长的家里碰巧遭遇到极度的腐败或欺诈,其结果,首长制度丧失了理所当然的合法性。这一个体可能单独地体验到这一冲击,而部落的其他人则继续乐意竭诚信守首长制度,即便在任的首长依然不尽如意、有一些事情渴望他去完成和兑现。此外,这类冲击所带来的震撼以及接踵而来的相对化进程可以是有意或无意的:首长制度可以被反叛性密谋所推翻,或者,当其他形式的权威入侵这一部落时——如民族政府机构,它可以变得几乎在不经意间丧失其自身的合理性。正如前面的例子所显示的,相对化的冲击可以是骤然的,也可是渐进的。
  大约20年前,一群社会学家重访“米德尔顿”。他们同时发现了连续性和变化。最值得注意的单一变化是“米德尔顿”(并由此大概可以说是整个的美国社会)变得更加宽容——对于人种、种族、宗教的少数群体以及他择性生活方式的人群。如果你乐意的话,也可以说,美国中产阶级变得更加的世界主义、更加的老练起来。
  ……
展开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现代性的诸神
第二章 相对化的态势
第三章 相对主义
第四章 基要主义
第五章 确定性和怀疑
第六章 怀疑的界限
第七章 中庸政治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