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一棵树/阿姜查系列》:
1.
流浪汉
当我们失去了真正的归宿时,就像一个没有目标的流浪汉,流落街头。这边走走,那边晃晃,才落了脚,一会儿就又得流浪他方。在我们回到真正的家之前,无论如何,都会觉得不舒服,就如同一个离乡背井的旅人,只有当他再次回到家时,才能真正轻松自在。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然。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心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是在你心中找到的。
当我们忆念起伟大的佛陀,他所说的是那么真实,我们感到他是多么值得被尊敬啊!当我们看到事物的真相时,即使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地去实践过佛法,也仍看得到他教导的法。然而,就算我们拥有佛法的知识,而且曾学习和实践佛法,却仍见不到真理,那么我们依旧像流浪汉一样,无家可归。
2.
香蕉皮
当你们了解,这世上的事物都犹如香蕉皮一般,对你无多大用处后,那时你们就能自在地来去世间,不会被各式各样、来来去去、令人愉快或厌恶的事物牵动、扰乱、苦恼。这是引领趋向解脱的道路。
3.
盲人
身和心不停地在生生灭灭,“行”一直处于迁变的状态中。我们无法如实地透彻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仍顽固地深信虚妄不实的事物。好像一位盲人带路,我们跟他一起旅行怎会安全呢?看不见的他,只会引导我们走入密丛和森林之中,怎么能带我们走到安全的地方?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被“行”所蒙蔽,以至于在寻求快乐时造作了痛苦,在寻求平静时造作了困难。这样的心只会有种种的痛苦与困难。我们真的想要解除痛苦与困难,但相反地,我们却去造作它们,然后抱怨。我们会造恶因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对外观的真相和“行”的真相毫无认识,而且还一再地去执取它们。
4.
一瓶药
我们可以拿一个不吃医生给的药的病人来比喻修行。虽然瓶上写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如果这位病人只是阅读瓶上的说明,而没有拿来服用。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一定会死而永远得不到药物的治疗。在他死亡之前,也许还会怀恨地埋怨医生无能,以及那些药物并没有治好他。他会认为医生是个江湖郎中,或说那些药物毫无作用,殊不知他只是花时间在检查瓶子以及阅读瓶上的说明书,却不去服药。不管怎么样,如果这位病人听从了医生的劝嘱,照着规定按时服药,他便能够痊愈。
医生开药方是为了除去生理上的疾病,佛陀的教法则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药方,使心回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因此,佛陀可称是一位治疗心理疾病的医生,而我们每一个人毫无例外地都有心理的疾病。当你看到这些疾病时,难道不会合理地去寻求佛法作为依靠,就如同拿药治疗你自己的病一般吗?
5.
嬉戏的孩子
我们对心性反复地思考之后,将会明白,心就只是心,不会有别的了,这是它的本然。如果我们能看清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去执着念头和感觉,只要持续不断地告诉自己:“如此而已”,我们就不必再加些什么了。当这颗心如实地了解,它就能放下一切。虽然仍会有念头和感觉,但是,每一个念头和感觉都将失去作用。
就像刚开始我们会被一个喜欢玩又吵闹的小孩烦扰得很厉害,进而责打他,但是事后我们会逐渐明白,活泼好动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们会任他去玩。我们放下了,烦恼也就跟着消失了。为什么烦恼会消失呢?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接受了孩子的天性,看法也已经改变了,而且已经接受事物的真实面目。我们放下,然后心将会变得更平静。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正见。
6.
眼镜蛇
心理的活动就像一条能置人于死地的眼镜蛇。假如我们不去打扰一条眼镜蛇,它自然会走它该走的路,就算它非常毒,我们也不会受它的影响,只要我们不走近它或去捉它,它就不会来咬我们。眼镜蛇会照着它的本性行动,事情就是如此!如果你够聪明的话,就别去惹它。同样地,就让那些不好的和好的顺其自然──依它的本性随它去,不要执着喜欢和不喜欢,一如你不会去打扰眼镜蛇一样。
一个聪明的人,将会以这种态度来对待在他心中生起的种种情绪。当善的情绪在心中生起时,让它自是善的,并且了解它的本然;同样地,我们也了解恶的自是恶的,让它顺其自然,不要执着,因为我们什么都不要!我们不要恶,也不要善,我们不要负担和轻松,乃至不求快乐和痛苦。当我们的欲求止息时,平静便稳固地建立起来了。
7.
椰子壳
欲望是染着的,但我们必须先有欲望才能开始修行“道”。假设你到市场去买椰子,在提着它们回家的路上,有人问你:“你为什么要买这些椰子呢?”
“买来吃啊!”你回答。
“你连壳也吃吗?”
“当然不!”
“我不相信。”他坚持地说,“如果你不打算吃壳,又为什么要买椰子壳呢?”
好,你怎么说?你要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是靠着欲望开始修行的,如果我们没有欲望,我们就不会去修行。你知道吗?!这样思惟可以产生智慧。就好像那些椰子,你要连壳也一起吃下去吗?当然不!那又为什么要椰子壳呢?因为椰子壳的用途是将椰子汁给包起来,喝了汁过后,再将壳给扔掉,就没问题了。
我们的修行也是如此。刚开始我们保留欲望,就如同我们保留椰子壳一样,因为此时还不是“丢掉”它的时候,修行便是如此。如果有人硬要说我们连椰子壳也吃,那是他们的事,与我们无关,只要我们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就够了。
8.
烹饪
我们训练我们的身和口远离秽恶,这就是功德。有些人认为要有功德必须整天整夜地背诵巴利文的经句,但事实上,只要使你的身、口清净无瑕疵,就是功德了。这并不难了解,就像烹调食物,我们放一点点这个,放一点点那个,直到恰到好处、美味可口为止。一旦调配出美味的食物,就不需再添加任何的东西,因为正确的佐料都已经加了。同样的道理,确定我们的身行和言语没有缺失,这样就可以带给我们“美味”和恰到好处的功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