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庞朴学术思想文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570522
  • 作      者:
    冯建国编选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庞先生在“自序”中夫子自道:“四卷之中,似乎隐约寓有某个腾跳上下出没无常的精灵,或可聊供解闷;那个精灵,就是一分为三的方法。”跟随着那个一分为三的精灵腾跳的脚步,去追寻当代学术思想领域具有承先启后里程碑式的人物一庞朴先生的心路历程,展现其学术思想的菁华。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创生天地万物的道,就其“惟恍惟惚”而万物可闻可见来说,道可以名之为无,万物则相对为有;若就其卓然独立而万物纷然杂陈来说,道可以名之为一,万物则相对为万。
  道生万物。万物可闻可见而道却“惟恍惟惚”;万物如果谓之有,道则相对而谓无。万物纷然杂陈,道却卓然独立;万物如果号之万,道则相对而号一。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这个“道生一”,不是时间上的顺序,而是认识上的角度。庄子说:“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庄子·天地》)这个起于无而未形的一,和老子的道所生的一一样,也并非后于道而生成的他物,而正是道的别名。
  道家选用“一”这个数词作为道的别名,当然是因为它具有数的起始意义,可以用来表征道的创生作用。道既创生了万物,却不离开万物而他去,而恰寓于万物之中;这又正如一组成了各个整数,各个整数中都含有一一样。因之,各个整数都得到了一,用道家的思想来说,万物都得到了道,或者说,得到了一,这就叫“得一”。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老子》第三十九章)可见,这个一不是别的,而正是天之所以为天、地之所以为地、万物之所以为万物的共同本质。因此,它又不同于数中所含的一,不是普普通通的一,而是伟大的一,或者叫“太一”、“大一”。《庄子·天下》篇中说关尹、老聃“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常无有,就是上一节说的常无、常有;太一,就是本节要讨论的与万物相对的一。
  既然谓之一,就意味着它是不可分的。不可分的一,存在于千差万别的万物之中,它就不会是万分其自身去分别存在,而是整个地存在着。这样,同一个一,存在于不同的万物之中,并构成为它们的本质。它将如何存在呢?又怎样会决定出万物之不同呢?这就是本体论所讨论的问题。
  老子没有这样提出问题,说明他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已经存在。过分地注视人世的中国学术传统,使他过早地把目光转向内圣外王的要求,研究起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守住内在于人身的一的问题来。用他的术语来说,这叫做“抱一”。
  ……
展开
目录
编选说明
论孔子思想中心
孔子思想再评价
道家辩证法论纲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告子小探
《墨经》的辩证思想
《荀子》发微
先秦名家三派之演化
阴阳五行探源
名教与自然之辨的辩证进展
初读郭店楚简
孔孟之问——郭店楚简中的儒家心性说
“太一生水”说
“使由使知”解
三重道德论
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古谜——帛书《老子》甲本卷后古佚书之一的初步研究
思孟五行新考
帛书《五行》篇评述
“火历”初探
“火历”续探
“火历”三探
“枚卜”新证
继承“五四”超越“五四”
以“五四”精神继承“五四”精神
忧乐圆融——中国的人文精神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
多元世界与儒学精神
蓟下漫笔
科学主义与历史研究
“中庸”平议
说“参”
儒道周行
中庸与三分
一分为三论
庞朴学行年表简编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