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14630
  • 作      者:
    (日)佐藤三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徐静波,出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外文系本科和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研究领域为中日文化关系。出版个人专著《日本饮食文化——历史与现实》等三种,编著《日本历史与文化研究》等八种,译著《呼吸历史——对亚太区域的人文思考》等六种,发表研究论文四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和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三项。曾在神户大学等日本多所大学任教。
  
  李建云,出生于浙江瑞安,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有限公司编辑。复旦大学日文系本科和研究生毕业,曾在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编辑多年。
展开
内容介绍
  《复旦日本研究丛书:近代日中交涉史研究》是一本关于近代日中关系研究的比较厚实的学术著作,通俗易懂、观点客观中允,是一个有良心的日本学者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像这样怀着对中国的亲爱之感而使用“支那”一词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但正如我在前面所说的,这一词语的普及之时,恰是中国因一连串的内忧外患而国势日趋衰弱的时期,是日本深切认识到中国衰败实相的时期,同时也是日本急而转向崇拜西洋文化、对包括中国传人的东西在内的旧有之物表现出极端鄙弃的风气高涨的时期,因此“支那”一词就逐渐地与怠惰衰弱、因循守旧、傲慢不逊、无能、肮脏这样的感觉连接了起来。前面已经列举了几个幕府末年时日本人对中国衰败的现状深为感慨的例子,这一倾向到了明治时期就更为强烈,以至于发展到了日本人对中国的鄙视情绪。
  其实例之一,是明治四年(1871)3月5日位居中弁兼制度局御用挂的江藤新平呈递给大纳言岩仓具视的一份论述对外政策的意见书。他在意见书中写道:“‘支那’之大势,人民愚顽,技艺拙劣,国政不振,盗贼频生,衰溃已极”,“‘支那’已成亚细亚之相争之地,不得者危,苟得之,则可左右亚细亚之形势”,他认为当做好充分的谋略准备,然后抢在列强之前“夺取‘支那”’。明治七年佐贺之乱(指1874年2月佐贺地区的江藤新平等对明治新政府怀有不满的武士起兵叛乱的事件,后被政府军镇压——译者注)后,在佐贺城内发现了一份动乱的主谋岛义勇批评政府弊端的文书,文书中有这样的言论:“向外自当征讨非礼之国朝鲜,即如‘支那,、鲁西亚,亦当为我臣仆。”再者,明治二十四年(1891)自由党的大井宪太郎也在论及东亚问题的演讲中说:“今日东亚的形势怎么样呢?’支那,那些傲慢不逊的家伙不叩打一下他们鼻子的话,是不可能与他们谈什么事的。他们实在是顽固不化,不可能指望与‘支那’一起谈成什么东亚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明治前期中国人研究日本的著述
引言
第一节 《使东述略》和《日本杂事诗》
第二节 《日本地理兵要》和《东槎见闻录》
第三节 《日本国志》
第四节 《日本新政考》和《游历日本图经》
结语

第二章 对日本人称中国为“支那”的考察
引言
第一节 近世日本人对中国国名的写法
第二节 明治以后有关中国国名的写法
第三节 由“支那”一词的使用而引发的问题
代结语

第三章 1862年幕府贸易船千岁丸的上海之行
引言
第一节 幕府末年日本人中国观的变化
第二节 千岁丸的派遣
第三节 幕府官吏对贸易情况的调查
第四节 藩士们对中国情况的观察以及他们的中国观
结语

第四章 对处理琉球藩问题的考察
第一节 近世以前琉球和日中两国的关系
第二节 日本政府对琉球同属日中双方的态度
第三节 台湾事件后日本和琉球之间的反复较量
第四节 强行处理的经过
第五节 处理前后的琉球土族社会
第六节 农民对处理的态度
第七节 处理的结束
第八节 当时有关处理的舆论

第五章 甲午战争前日中两国的相互国情探察
引言
第一节 明治初年日本对中国的探察
第二节 日中双方围绕台湾、琉球事件的举动
第三节 1884年的朝鲜事变爆发后
结语

第六章 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以当时中国人的时局论为中心
引言
第一节 开战前的形势判断和关于初战情形的报道
第二节 战况实情的判明与民众的批判
第三节 反对讲和、主张继续抗战的舆论
第四节 对战败原因的反省

第七章 近代日本的鸦片问题
第八章 日本佛教在中国的传教权问题
第九章 关于中岛裁之的北京东文学社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