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的本质与限度: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8114721
  • 作      者:
    祝青山著
  • 出 版 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观问题可谓是科学哲学最为基本、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科学的本质与限度: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首先研究了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的本体观、认知观、属性观等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本质主义科学观和历史主义科学观进行了审视、对后SSK科学观做出评析;最后,提出了重建新的科学观的致思理路。《科学的本质与限度: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的优势:1、从马克思的实践视角分析科学的基本特征,这在学界尚不多见;2、指出客观性和与境性的统一是自然科学的固有属性;3、提出了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的基本思想建构科学观的致思理路。
展开
目录
导论<br /><br />第一节&nbsp;反思科学:时代赋予学者的历史责任<br /><br />第二节&nbsp;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研究:一个时代的学术课题<br /><br />第三节&nbsp;本著作的研究特色<br /><br />第一章&nbsp;科学的本体观<br /><br />第一节&nbsp;“对象性关系”:科学研究的对象<br /><br />一、“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br /><br />二、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br /><br />第二节&nbsp;科学研究对象指证<br /><br />一、自然科学案例指证<br /><br />二、科学认识思想史指证<br /><br />第二章&nbsp;科学的认知观<br /><br />第一节&nbsp;科学认知的致思理路<br /><br />一、社会实践:科学认知的客观基础<br /><br />二、认识的能动性:科学认知的根本原则<br /><br />三、真、善、美的统一:科学认知的认识论原则<br /><br />第二节&nbsp;经验事实:科学知识建构的逻辑基点<br /><br />一、经验事实的生命力<br /><br />二、经验事实的确证:科学知识认同的必要条件<br /><br />三、现代科学知识确立的经验弱化趋势解析<br /><br />第三节&nbsp;数学化: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手段<br /><br />一、经验事实理论化的重要方法<br /><br />二、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br /><br />第四节&nbsp;个体认知:科学知识产生的个体性<br /><br />一、个体实践:科学认知的个体性<br /><br />二、科学认识的非逻辑方法:个体知识产生的非(惯)常性<br /><br />第三章&nbsp;科学的属性观<br /><br />第一节&nbsp;科学的属人性<br /><br />一、“现实中的人”: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的出发点<br /><br />二、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的最高<br /><br />价值目标<br /><br />第二节&nbsp;科学的语境性<br /><br />一、科学家的理性信念与科学认识<br /><br />二、认知主体背景知识状况和科学的语境性<br /><br />三、科学家所处境域与科学认识<br /><br />第三节&nbsp;科学的客观性<br /><br />一、科学何以具有客观性<br /><br />二、科学客观性的特征<br /><br />第四节&nbsp;科学的人文性<br /><br />一、科学起源与发展的人文性<br /><br />二、科学的情感意蕴<br /><br />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意蕴<br /><br />四、科学是变革社会生活的工具<br /><br />第五节&nbsp;科学的社会性<br /><br />一、社会文化:科学的“孵育器”和“象牙塔”<br /><br />二、社会需求:科学存在和发展的依据<br /><br />第四章&nbsp;科学观批判(上)<br /><br />第一节&nbsp;主体空场:本质主义科学观质疑<br /><br />一、本体论: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预设<br /><br />二、认识论:认识主体的消解<br /><br />三、价值观:价值理性的缺失<br /><br />第二节&nbsp;理性迷失:非本质主义科学观批判<br /><br />一、无根基的科学:历史主义科学观批判<br /><br />二、迷失的理性:无政府主义科学观批判<br /><br />第五章&nbsp;科学观批判(下)<br /><br />第一节&nbsp;“元勘”科学:SSK的策略旨趣<br /><br />一、以社会利益“元勘”“科学争论研究”<br /><br />二、从社会历史角度“元勘”“科学文本”<br /><br />三、用人类学方法“元勘”“实验室研究”<br /><br />四、SSK科学观的理论困境<br /><br />第二节&nbsp;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观与SSK科学观之异同<br /><br />一、关于科学认知的社会性<br /><br />二、关于科学的语境性<br /><br />三、关于科学的认知方式<br /><br />四、关于科学的客观性<br /><br />第三节&nbsp;回归科学实践:后SSK科学观的走向<br /><br />一、“行动者网络理论”<br /><br />二、“实践冲撞理论”<br /><br />三、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观与后SSK科学观比较初探<br /><br />第六章&nbsp;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重建<br /><br />第一节&nbsp;科学观重建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br /><br />一、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思想的伦理取向<br /><br />二、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伦理规范<br /><br />三、科学两大合理性统一的正确选择<br /><br />第二节&nbsp;科学观重建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向度<br /><br />一、主体际性<br /><br />二、逻辑严谨性<br /><br />三、解释与预见<br /><br />第三节&nbsp;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的基本特征<br /><br />一、生存论取向<br /><br />二、解释学意蕴<br /><br />三、创制性建构<br /><br />结论<br /><br />主要参考文献<br /><br />索引<br /><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