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6046468
  • 作      者:
    李法宝著
  • 出 版 社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法宝,男,教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博士后。曾在报社和电视台从事新闻业务工作,获得过省级新闻奖;后投身新闻教育事业,在几间大学任过教。已出版的专著有《新闻写作的艺术与技巧》、《新闻传播方法论》、《影视受众学》、《电视竞争策略》等10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新闻评论就是要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挖掘和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意见性信息;同时,新闻评论也要讲究表现,因此,新闻评论的写作就是一门讲究发现与表现的艺术。新闻评论的著作或教材,既要注重评论作品形成这样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又要“帮助他人提高观点表达能力”。
  《新闻传播学丛书·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第2版)》在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新闻评论著作的基础上,依照“评论写作,就是发现与表现”的框架写作,并强调评论写作要有受众意识,评论写作应该关注公共利益,增强评论作品的可读性,等等,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新闻传播学丛书·新闻评论:发现与表现(第2版)》适合高等院校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师生以及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阅读与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新闻评论在国与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过程中,同样应该避免负效应。比如,2012年9月27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题为《从钓鱼岛争议看日本媒体的失职》的文章,作者是日本千叶大学学者蔡孟翰。他认为,近两个月来东亚逐渐走向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自日本政府将钓鱼岛进行所谓的“国有化”后,甚至已有出现爆发战争的迹象,这一严重的情况,除了有其他的因素以外,日本媒体实在要负起很大的责任。日本媒体虽在过去两三个月对钓鱼岛问题的报道和评论不算煽情,甚至《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还时有持稳持平的看法,但是总体来说,没有全面公正地介绍钓鱼岛争议的来龙去脉,基本上仍在为日本政府的立场辩护,没有完整转述中国的论点,没有刊登反方的说法,而是有选择性地叙述,以衬托日本立场的正当性与合法性。而诸多转述,常令人怀疑日本媒体到底懂不懂中国的看法,还是有意曲解或散布不实的消息。所以,日本媒体缺乏真正的批判声音,没有人敢质疑石原慎太郎提出购买钓鱼岛的是非得失,拷问野田内阁国有化钓鱼岛政策所带来的众多问题。这种情况出现在自称是民主国家的日本,其媒体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完全没有扮演监督政府、坚持社会良心的角色,而是一味地讨好日本右翼,一味地替日本政府撑腰对抗中国。
  那么,日本媒体的新闻评论的内容到底为何呢?简单来说,就是煽风点火,制造中国“威胁”论,强调日方主张绝对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把一切都说成是中国的过错。强调中国的主张没有任何国际法的根据,中国不过是觊觎钓鱼岛的天然资源,企图突破第一岛链,进入太平洋,挑战战后亚太地区的秩序与稳定,显现中国霸权主义的本质。再者,中国的反日游行则是中国政府利用来恐吓日本的行径,中国政府要小心,不要玩火自焚。相反,日本的主张是完全立足于国际法,遵守国际准则,日本的措施是理性与温和的,日本对中国的挑衅却是一忍再忍,日本是反日游行暴徒的受害者。这个剧本的台词,在中国爆发反日游行前就已写好并广为人知,在游行失控后,更是成为日本媒体未卜先知的洞见睿智。其实,获知真相的权利是每一个民主国家的基石,日本民众有权知道故事的另一面。毕竟,导致今日最大危机的,是假借国家利益为名,煽动公众情绪。因此,在有关钓鱼岛的争议中,日本媒体的评论是完全失职的,更是偏颇的。①
  (二)新闻评论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产生的负功能
  这是指新闻媒体能够持续不断地、及时地关心或注意社会环境的变动,可以使人们将自己的感受放到一个更为宽广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接受信息了解社会环境的变化。但是,如果传播的信息过量,人们就会迷失在信息的海洋之中,人们不愿也不可能独立深入地思考问题,这种大众媒体持续不断的评论,会严重地削弱社会或个人自身的判断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传播意见性信息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信息传播功能
第三节 建构评论价值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负功能

第二章 新闻评论的源流及发展
第一节 中西方新闻评论的起源
第二节 广播评论:从“学别人走路”到“走自己的路”
第三节 电视评论:致力新闻评论的“电视化”
第四节 电视评论栏目的品牌战略
第五节 公共领域的微评论

第三章 受众为本:评论写作的原则
第一节 从“传者本位”到“受众本位”
第二节 尊重和了解受众
第三节 评论写作:追求理性与情感的融合

第四章 选题与立意
第一节 选题要新
第二节 讲究立意
第三节 立意方式
第四节 选题与立意注意事项

第五章 论证:怎样说理
第一节 立论
第二节 反驳
第三节 事实论证与逻辑推理

第六章 谋篇与布局
第一节 “万事开头难”:精心撰写引论
第二节 挺拔有力的“豹尾”:悉心写好结论
第三节 结构:体现评论的逻辑性

第七章 易读:提高评论传播效率
第一节 易懂
第二节 简洁
第三节 幽默
第四节 引用

第八章 体裁:评论的表现形式
第一节 社论和社评
第二节 本报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文章
第三节 编者按语与“配”评论
第四节 新闻述评
第五节 专栏评论
第六节 时评
第七节 读者投书

第九章 新闻评论写作的法律与伦理
第一节 侵权的新闻评论
第二节 公正评论:未侵权的新闻评论
第三节 新闻评论伦理失范的表征及防范

第十章 西方新闻评论写作原则
第一节 独立性原则
第二节 公平性原则
第三节 公共利益原则

第十一章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奖获奖评论比较
第一节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策奖获奖评论的差异
第二节 中西方新闻评论写作存在宣传与传播的区别
第三节 中国新闻奖与普利奖获奖评论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