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识分子”与“现代性”
在各种“外国文学”中,恐怕没有一种能够像俄罗斯文学这样,从某一个角度看,它的小说史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俄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史。但是,我们首先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是,谁是“知识分子”?
首先,笔者要特别确认的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知识分子”和大多数中国人惯常意识中的“知识分子”不是一个概念。长期以来,凡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中国都被称作“知识分子”,按照新版(英汉双语版)《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知识分子是指“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如科学工作者、教师、医生、记者、工程师等”。这与西方语言中的“知识分子”的概念显然有较大的出入。
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是,即使在西方,对“知识分子”的界定也是模糊不清的。从词源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西方语言中的“知识分子”都来源于拉丁文中的“Intellectus”。这个词的意义是“理解”、“知性”。显然,知识分子是与思索分不开的,知识分子是善于独立思索的人。而在英语中,知识分子(Intellectuals)、知识主义(Intellectualism)、知识阶层(Intelligentsia)度主要用于贬义,带有一些嘲讽的意味。同样,法语的知识分子一词“Intellectuel”,在法语口语中被拼成“intello”,历来也带有贬义。一提起“知识分子”,就让人想起“象牙塔”、“白色的乌鸦”这类词汇。经常被当作法国知识分子代表的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还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渣滓”。那么“知识分子”究竟是谁呢?
有一种说法是,“知识分子”(Intellectual)一词最早见于1898年1月23日登在法国L’Aurore上的一篇文章。针对当时的“德雷福斯案件”,一些文人发表了题为《知识分子宣言》的文章,在其中表明他们对这一案件的肯定态度。从此,“知识分子”在法国被逐渐广泛地使用起来。不过,对上述案件持否定态度的右翼是在贬义上使用它的。对这些右翼来说,那些自认为代表了民族良知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是很可笑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