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6月8日惊天大案回放
河南是一个出新闻人物的地方12005年6月8日,原河南省副省长吕德彬“雇凶杀妻”案发,河南又爆惊世新闻。
看守所里的箱殊人犯
郑州“八科”严阵以待,提前做好接押准备。主角出场,方知陷入地狱。一觉醒来,自己变成笼中人。监室安空调,免费吃小伙,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是相对的。
2005年9月30日,阴有小雨,接到死刑判决的第一天
下午5点,吕德彬接到死刑判决。一审判决下达,吕德彬如释重负地说:“可等到这一天了!”他拒绝戴死刑犯按规定必须加戴的脚镣手铐。杀手徐小桐嘲笑吕德彬:“老天爷给了你一个男人的鸡巴,咋没给你两只男人的蛋子儿。”
2005年10月1日,第二天,阴有小雨,死亡笼罩的不眠之夜
2005年9月50日至10月1日的这个夜晚,对手握着死刑判决书的吕德彬来讲,绝对是一个死亡惊恐绝望笼罩的不眠之夜。面临着死亡,他才认真地思考了生与死的问题。“一切都将过去”——他自我安慰灵魂。“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他灵魂进入虚空。“人的命,天注定”——他相信了命运的毒手。“手铐太紧,我要写上诉状”——思考了许多,感悟了许多,他仍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
2005年10月2日,第三天,阴有小雨,写上诉状
2005年10月2日,几位狱友帮助他写上诉,帮助他分析,也帮助他寻找理由:吕德彬是一个孝子,吕德彬是一个难得的专业人才,吕德彬是一个称职的省领导,吕德彬不是一个贪官。但是,吕德彬是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吕德彬是一个对婚姻家庭不负责任的人,吕德彬是一个心肠狠毒的人,吕德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盲。
2005年10月3日,第四天,阴有小雨,“我不是故意杀人!”
吕德彬始终强调,“主观上我没有杀害晨红的想法,客观上根本不知道尚玉和真的会指使人杀害晨红。是尚玉和欺上瞒下,一手导演了这起杀人事件。尚玉和指使凶手张松雪、徐小桐杀害了我妻子晨红,使我中年丧妻、儿子幼年丧母,人生两大不幸落在我们父子头上,我也是受害者。”法律会采信他的说法吗?
2005年10月4日,第五天,阴转晴,求做一“长安布衣”
“我曾留学美国,获两个硕士,一个博士,报效祖国的愿望强烈。回国后致力于农业科研与教学,我所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5+10麦谷蛋白转基因研究,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作为河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我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予农9901,目前表现良好,希望政府给我报效祖国的机会。判了刑以后,把我送到一个劳改农场,譬如,我老家邻县的西华劳改农场,内黄的劳改农场,或者把我送到黄河滩区,我去那里继续培养我的小麦品种,然后再在全省全国的小麦产区推广,一直到老死都行。”
2005年10月5日,第六天,晴,恐惧也隙,痛苦也会疲劳
客观上他不能免于痛苦,主观上完全可以做到不毁于痛苦。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吕德彬成了玩牌高手。他打好了一手扑克牌,可他却把一手人生好牌打坏了,打输了。他输掉了他一生奋斗的所有。打牌娱乐的赢家却是人生最大的输家。
2005年10月6日,第七天,阴有小雨,递交上诉状
一审判决下来的这一周,是他灵魂出窍的一周,是他身心备受折磨的一周,是他在生死之门来回进出的一周,是他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写好上诉状的一周,是他彻底失望而又重燃生命希望的一周。吕德彬思前想后,一会儿想活下去,一会儿想速死;一会儿害怕死,一会儿又视死如归。他在极度矛盾与痛苦中等待着法律的裁定,也是在等待着人生命运的裁决。10月6日,上诉状一交上,吕德彬感到陡然的轻松。
2005年10月7日,第八天,晴,“老高”的美国情结
吕德彬说到他在中国和美国生活的比较,说:“在美国的生活,像喝牛奶,有营养,喝着口感不错,喝后对身体也好,但很平淡。回到中国这十几年的生活,像喝白酒,白酒可喝可不喝,喝到嘴里也辣,喝了也会醉,但白酒喝到肚里能使人兴奋,喝久了还能让人上瘾,还会变成酒精依赖症。在美国可以自由呼吸新鲜空气,在中国可以充分享受人生。在美国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在中国可以体味生活的内涵。在美国有钱可以有丰足的物质享受,在中国没钱也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美国给人一片自由的蓝天,中国给人一个坚实的大地。”可他,却在本来应该走得很稳很快的坚实的大地上重重地摔倒了。
2005年10月8日,第九天,晴,玩数独游戏的高手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是表现自己的长处,是体现自己的价值。官场、商场、学场的精英们莫不如此。当一个人的头衔、荣誉、官位、财富等被剥夺之后,剩下的只有是剥夺不掉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的才能。
2005年10月9日,第十天,晴,不忘曾经的辉煌
就吕德彬50多岁的生命历程来看,他是一个成功者。到了今天这一步,他无任何理由去怨天尤人。他愧对祖国,愧对父母,愧对事业,愧对妻儿……仰天面对,他愧对一切。对于不信奉宗教的吕德彬来说,历史几乎拥有宗教的功能:他的精神构架中既有末日审判,但主要是历史审判;他心目中没有一个公正的神明,却有公正的历史;他不相信人死后或升天堂或进地狱,却相信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流芳百世,有的却遗臭万年。
2005年10月10日,第十-天,晴,高法提审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无论一个人的智商是高是低,是初犯偶犯还是惯犯累犯,有反侦查经验还是无反侦查经验,胆大还是胆小,冷静还是慌张,充分准备还是仓促上阵,在问讯面前,最害怕的不是人,不是法律,不是刑讯逼供,而是事实。
2005年10月11日,第十二天,晴,洋博士、黄博士
当今社会,黄笑话流行。有三种方式最活跃,一是网络传播,二是手机传播,三是饭局传播。吕德彬接触黄笑话的机会很多。在几个月的索然无味的囚禁生活中,跟看守他的警察、犯人在一起讲黄笑话成了打发无聊的生活内容之一。因为他讲的黄笑话还有几分隐喻,并不是赤裸裸的下流,意黄话不黄,细细品味以后才能让人明白其中的寓黄含义。
……
内容摘要
2005年,河南爆出了一个特大新闻:曾经为留美博士、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农业专家、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十届人大代表的吕德彬因雇凶杀妻而被判处死刑。
一个巨儒高官何以沦为阶下囚,奔赴黄泉路?
吕德彬下囚129天,一墙之隔,两个世界,他到底有着怎样的生活状态?
他在临刑前十八天里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心路历程?
全书21章,30多万字。本书以新颖的日记体形式叙述了一个大省高官的许多鲜为人知的生命细节以及吕德彬在生命最后18天所经历的心灵的拷问,恐惧、希翼、痛苦和绝望。
作者通过对吕德彬案发生的原因、过程及吕德彬临刑十八天的所思、所想、所表现的真实记述和描述,字里行间渗透了对官场、商场、学界、荣辱、命运、生死、人性、人生等重大哲学问题的思考。
该书写作特点虽然没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等类作品的凌空蹈虚、精致优雅、追逐嬉戏、撒娇呻吟,却极具尖锐的异质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