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被误读的传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3382736
  • 作      者:
    韩起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韩起,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作协专职作家,国家一级作家。曾在《当代文学》《天津文学》《四川文学》《雨花》《小说林》《小说》《文学家》等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1982年,短篇小说《青青的竹》获陕西省文学开拓奖。1993年创办陕西省作协机关报《新潮时报》,任社长兼总编。1995年出版《韩起小说》四卷本。作品有长篇小说《人月》《冻日》、《水焚》《蚁国史记》《戒檀》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立足于《周易》辨证思想,试图廓清传统文化中被误读的诸多问题。其中,无论是通过字词辨析、典故溯源来深入辨析文化现象,还是运用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来阐释被误读的传统,包括对民俗、吉祥文化的精练析疑,皆关乎立身处世,关乎个体生命的质量,关乎精神的持守,激浊扬清间见出殷切的启蒙情怀。真诚的诤谏,是《被误读的传统》的底色。
展开
精彩书评
    有人开玩笑问我,为什么不能说“乱五六糟”,或者“乱四五糟”呢?有一位老师告诉我,乱七八糟是指七国纷争、八王之乱,然而,七国纷争于春秋战国,八王之乱生于晋,二者风马牛不相及怎能扯在一起呢?自然是无稽之论。其实,一句“乱七八糟”中包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的大智慧。……每个八宫卦的第七个卦叫游魂卦,第八个卦叫归魄卦。《京氏易传》说:“阴阳反复,进退不居,精粹气纯,是为游魂。”请看,这第七个卦既“反复”,又“进退不居”,不就是“乱”吗?归魂呢?《京氏易传》说是“归魂复本”,就是结束?,要从头开始了,自然是“糟”?。古人占卜时也是这样解释的:占到第七卦,事情就乱?;占到第八卦,事情就糟了。
    ——《“乱七八糟”的来历》
展开
精彩书摘
    误读篇
    “才高八斗”是吹牛
    才高八斗,是中国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说的一句狂妄话。他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创始者,他说:“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他说的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就是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植。
    从谢灵运此言,也见出文人好自我膨胀的通病。谢灵运生活在385年至433年,河南人氏。他的爷爷叫谢玄,晋朝时为车骑大将军,是历史上的名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就是谢玄指挥的。谢氏为江南大族,谢灵运生下来就袭封康乐公,食邑两千户。二十七岁为太尉参军,人为秘书丞;刘裕伐长安时,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刘裕代晋,谢灵运自公爵降为侯,食邑五百户,为散骑常侍。少帝继位,出为永嘉太守。官小了,待遇低了,朝廷里不得势了,永嘉山水又好,他就整天游山玩水,史书说他“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即俗话十天半月),民间诉讼,不复关怀”(李贽《藏书》)。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写《晋书》,没多久,他就借病辞职,只管“穿池植援,种竹树果”,“凿山浚湖,功役无已”。(李贽《藏书》)谢灵运太富有了,光门生就有数百。有一次他游始宁临海,追随的有好几百人,当地太守怀疑是山贼活动,告他想聚众谋反。多亏文帝没加罪他,降他为临川内史,工资是二千石。但他还是什么都不干,每天游山玩水,地方官管他,他就想举兵造反,结果被送廷尉治罪,被判死刑;文帝爱他的诗才,方得免死徙广州。但后来他还是被杀了。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谢灵运的诗名来自《诗品》。《诗品》说:“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纵……为元嘉之雄。”元嘉,是宋文宗的年号。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陶渊明(372-427),开创了田园诗派,后代文人如朱熹、苏东坡、黄庭坚、刘后村、李东阳等等,对他评价极高。尤其是苏东坡,他晚年最喜欢的诗人就是陶渊明,说陶诗“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在这个名单里就有曹植和谢灵运,另两个名人是李白、杜甫。然而,就是这些人,也仅仅是够格和陶渊明平起平坐。
    谢灵运的自负,是因为他是名将之后,有钱有势,而陶渊明是“种豆南山下”的穷隐士。同代人只会巴结吹捧谢灵运,绝不会有人关注陶渊明,牙崩半句赞词。所以谢灵运凭自我感觉,就把十分才,让曹植占八斗,自己占一斗,其他包括《诗经》、屈原、陶渊明等合用一斗。但后代人不吃这一套,还是把陶渊明压在他的头上。宋代著名诗话《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中,对谢灵运和曹植两人的评价合起来仅占半页,陶渊明一人占了八页,曹谢两人相加,只有陶渊明的十六分之一。
    何以如此?谢灵运的田园诗,深得士大夫的赏识。此因谢灵运的身世,既“贵”且富,又不太买皇帝的账,他的诗,表现田园风光,既不触及皇权的毫毛,又无关百姓的疾苦,美学价值又挺高,所以成为士大夫们失意时的精神家园。这样的田园诗,后世的士大夫们写了很多,但是都没有谢灵运出名。凡事物,首创者为“英雄”,学舌者的作用,只在抬高首创者的地位。
    另则。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在历史的进程中,是一个很没有出息的阶层,清代皇帝规定他们自称“奴才”,他们欣然接受了。至于乾隆,干脆说他们是他豢养的“娼妓”。“奴才”的称号,恰如其分地界定了士大夫们的社会身份。以当官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毕竟不可能人人如愿以偿。能当官的,只能是极少数,于是,谢灵运就成了他们心灵自慰的工具。官场失意的士大夫们,其超然物外、狂放不羁的背后,其实是凄凉的心酸。科举制度将士大夫的知识层面局限在十分狭小的范畴,许多人只是识字的废物。明人袁宏道说这种人“以为禅也,戒行不足;以为儒,口不道尧、舜、周、孔之学,身不行羞恶辞让之事,千业不擅一能,于世不堪一务,最天下不紧要人”(《与徐汉明书》)。再加上皇权专制对言论的严厉钳制,文字狱的残暴屠杀,让尚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士大夫只能偃旗息鼓,老老实实,不敢乱说乱动。他们的生命价值无处投放,谢灵运的生存方式便成了他们的榜样。袁宏道在《龚惟长先生书》中对此有详细介绍,无非游山玩水、莳花种竹,花天酒地中吟诗作文,发泄胸中不平之气。这正是谢灵运人生的精义所在,因此为士大夫共同心仪和趋归。谢灵运在士大夫中吃香,这也是根源之一。
    其实,无论山水诗派还是田园诗派,都是中国文化人的伤心地。他们的人性中,尚有一缕人的尊严。他们不能以高文大典取悦当道,才旷不遇,那种满腹的濩落郁塞,发为诗歌,只是他们的以歌当哭罢了。诗歌中那些风光的清丽和旖旎?恬淡和宁静,都是用辛酸和血泪酿造出来的苦酒,只不过后人只闻扑鼻酒香(那也是他们的心香),而忽略了那绵长的苦味罢了。 
    谢灵运吹捧曹植才高八斗,他自己才高一斗,自诩第二诗圣。他没想到,与他同时代的就有陶渊明,他身后又有杜甫、李白、自居易、苏东坡等等灿烂的群星。文学,终究靠作品发言;做人,需要有自知之明。
    “江郎才尽’’非因才
    “江郎才尽”中,含有深邃的文学审美内涵。
    江郎并非才尽,才尽是终极结果,另有更为深刻的肇因。
    江郎真名江淹,生于444年,卒于505年,济阳考城(即今河南省兰考县)人。南朝梁代文学家。代表作是抒情小赋《恨赋》、《别赋》。他官运好,历仕謇、齐、梁三朝,到梁武帝时,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
    河南省兰考县土地含沙量大,自古就不富裕。江淹出身孤寒,但沉静好学。年纪轻轻就以文章写得漂亮而闻名于时,人称江郎。但是,昙花一现,电光一闪,之后,他就沉落了。当时流传一种说法,说江淹做过两个梦:一次梦见西晋诗人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就把剩下的锦缎还给了张协,从此再写不出像样的赋了。另一次是梦见郭璞对他说:“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江淹就取出五色笔还给了郭璞,从此就写不出好诗了。
    我认为,这两个梦,可能是江淹为了找托词遮羞,自己虚构的。我们试想,能写出《别赋》、《恨赋》这样千古名篇的才子,忽然写不出好诗文了,身份又是高官,他得找个下台阶的理由呀!编两个梦的办法真是绝妙,因为不需要旁证。
    真实的理由其实非常简单明朗。当年江淹离乡背井,远出谋生,依那时的交通状况,无疑是生离死别,少年人的痛苦刻骨铭心,他的《别赋》开端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至今读来仍然能令我们震撼。然后他用了那么多清辞丽句,铺采摘文,反复叙写离别的悲痛,末尾竟说离别“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乎!”阅读至此,真是“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感人泪下。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纵是屈原、宋玉再生,也写不出来这种文章。
    然而,江淹当大官了。这时候,他有权有势又有钱,当然能读到更多的好书了,文学修养也更高了。但此时,江淹住得高门豪宅,家人团聚,妻妾成群,奴仆簇拥,钟鸣鼎食,他哪里还有什么恨,什么悲,什么忧愁,除了歌颂皇恩浩荡,风花雪月,他还能写什么呢?清朝的乾隆皇帝,一生写过几万首诗,却一句也没留在诗歌史上,全是垃圾,就是“江郎才尽”的最好注脚。此时的江郎,纵有生花妙笔,也只能无病呻吟了。
    江郎才尽的事,古今中外,发生过很多了。即如续过《红楼梦》的高鹗,有了官职后,就否认续《红》。中龙虎榜之前,怀才不遇的悲愤使他在贾宝玉身上找到了一缕慰藉和共鸣。情之所至,他续了《红楼梦》。他的才气,使他的续文在众多续文中名列前茅,得与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合璧,留下了不朽的声名。在那个时代,写小说是属于下九流的勾当,高鹗一有了顶戴,立即否认续《红楼梦》一事,从此改弦更张,写他的“大说”。然而,时至今日,他的“大说”无一留存,他不承认的续《红楼梦》后四十回却扬名中外,青史留迹。看来,从他当官那一刻起,“才”便尽了。
展开
目录
误读篇
“才高八斗”是吹牛
“江郎才尽”非因才
“春风得意”鄙邪相
“掉书袋”并非皆坏事 
“藜杖”如何变成了“擀面杖” 
“乱七八糟”的来历
“破天荒”实为破官荒 
“一毛不拔”中的思想光辉
“中庸之道”不是和稀泥
“说项”不是说服项羽
反思篇
从卦爻辞看《周易》的存史价值
“依样画葫芦”,世道有需求
“两袖清风”靠制度
《封建论》:恶劣的犬儒姿态
“秦始皇大祭奠”感怀
伯夷叔齐的思想价值
大禹治水的功与过
功在当代,罪在千秋
再论大禹治水
萨尔浒之战的沉思
求索篇
“不三不四”不可为
“错综复杂”囊括宇宙大道理
“雕龙”也应改弦更张
也谈《周易》与算卦
白云苍狗话代沟
儒家英杰文中子
随想云梦山
幽兰扎根于血泪
真相篇
“名落孙山”说科举
“蚍蜉撼树”说短长
“润笔”的变迁
“荀令留香”的阶级性 
“竹报平安”有深意
春节,人类最古老最伟大的节!
“卍”——中国的吉祥图案 
无字碑上血淋淋
犹闻霸王叱咤声
中医的悲哀
修身篇 
“程门立雪”尊师道
也谈文人相“煎” 
“三纲五常”的是与非 
“思若泉涌”看天才
禅——身心医学的灵魂 
装饰人格,追求完美
减肥史话
鸟啼花笑月临溪
仁者寿 
以孝养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