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
一、1936,初识良友
1936年的《良友》
1936年,《良友》创刊十周年。有畅通的发行渠道、稳定的读者群、美好的声誉。一切按部就班、欣欣向荣。
回顾十年前,伍联德创办了《良友》,中国第一本大型的综合性画报,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到了1936年,画报林立。《良友》虽然以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名列前茅,在海外市场更是独占鳌头,但是,面对众多不甘示弱的竞争对手,也需要保持警惕,通过不断改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有时,甚至因为防范过甚而自乱阵脚,比如,在第三任总编辑梁得所辞职,另立门户,创办《大众》画报时,《良友》一度曾改为半月刊,篇幅也随之缩水一半,这样,反而丧失了《良友》内容丰富的优点。一段时间后,又改回月刊形式。此后,《良友》步伐稳重,但是又不失进取之心。
1936年1月号一百一十三期的《良友》,封面是影星梅琳,时值冬天,所以照片上的梅琳穿着华贵的皮草,侧坐,头却微微偏过来,望着读者,嘴角似乎含着笑意,而那盈盈双眼里的神思却是读者所猜不透的,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神秘。这张照片的构图也很巧妙,梅琳在画面偏右的位置,左下方是一株妖娆的植物,香草美人,相得益彰,而在左上方正好印上“良友”两个红色大字,画面结构很均衡,看上去赏心悦目。选择这样一张照片不是偶然的,照片是良友公司的摄影师陈嘉震所摄。他是专事影星和剧照摄影的青年摄影师。1935年12月20日,他拿了十来张梅琳的照片来良友编辑部,以供选择封面图片。马国亮选了这一张,“这张照片构图很好,对象及配置也很合时令”。从这一张封面图片的精心选择,我们也可以一窥《良友》的编辑风格。作为一份画报,图片的选用至为关键。《良友》有自己特约的摄影师,时事有王小亭,电影有陈嘉震,西部风情有庄学本,各个领域的执牛耳者,都为《良友》供稿;同时,还有广大的热爱摄影的读者,也踊跃投稿。《良友》还与《申报》等其他报刊互通有无,再加上二十多万张图片的库存,《良友》拥有极为丰富且质量上乘的图片资源。文字方面,约稿对象有郁达夫、老舍、穆时英等现代著名作家。编排也极用心。仍以一百一十三期为例,时事开头,九页的篇幅,聚焦事件和人物动静,继而是六页的世界时事,六页摄影照片,六页电影相关的报道,此外内容还有五年前之上海社会写真、小说、漫画、雕塑、奇闻等。
展开
——蔡登山
徐凌霄曾日睹了许多同时代的报人因言论获罪甚至被诛杀的惨剧,尤其是邵飘萍的死,使他分外感慨。在中国政治局势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的环境下,报纸是最容易出事的,也是最有禁忌的,徐凌霄渐渐地对政治趋于冷漠,他先前的锐气也渐渐磨钝了。
——散木
关紫兰聪慧丽质、清雅若,但其很有个性,内在的超凡气度和豪爽画风完全非同于当时一般女性画家。她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娇饰。
——陈缸
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十二月二日《大公报》上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被胡适认定为全篇扯谎的,是沈尹默的发言稿《胡适这个人》。
——张耀杰
马思聪从早年创作的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的习作,直至融合了广东小调而创作成的《摇篮曲》,进而达到中国小提琴音乐高峰的《第一回旋曲》和《绥远组曲》,再到晚年在美国为李白、王维诗歌谱写的乐曲,可以清晰地听到那一代作曲家文化心灵的历史。
——张彤
郑苹如的事迹确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历史烟尘掩埋的。这位沪上名媛同时身兼爱国志士,刺杀汪伪特务头目丁默邨失败而被丁处死。
——许荻晔
梁得所不但具有驾驭大型都市画报的超人能力,性格中还潜伏着一股了小甘久居人下的“野心”,他骨子里的倔硬终于显现出来了。正当梁得所事业一帆风顺之时,1933年8月,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离开良友,另谋前途。
——谢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