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闲话.七,半世浮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658721
  • 作      者:
    臧杰, 薛原主编
  • 出 版 社 :
    青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闲话7:半世浮沉》修复记忆 扫描名流世界
    传承《良友》画报精神质地,以新生代慕客书的形态连续出版,扫描名流世界,管窥历史碎屑,近观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闲话7:半世浮沉》会使人获得异乎寻常的人生趣味。
    《闲话》丛书是一本连续出版的、还原名流与知识者人生世界的人物类人文读物。
    《闲话》丛书期待通过微观的管窥和历史碎屑的拾捡,再现文人、学者、科学家、艺人和殖民者的命运和襟抱,呈现文化、学术、科学、艺术以及现代化进程与人生的关系。
    《闲话》丛书仰慕有文史价值的文字、有故事特征的叙事以及平民化的学问肌理。
展开
内容介绍
    《闲话7:半世浮沉》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在“良友”与赵家璧同事、“想象”郑苹如、梁得所与鲁迅的交往、馨香绵绵关紫兰、叶浅予的婚恋、张瑜的银幕发型史(1975~1981)、马思聪的半生浮沉、锐气渐钝徐凌霄、曹聚仁与王春翠、“五四”以前的刘半农、萧红永久漂泊的港湾、阿赫玛托娃的画像、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和悲情费雯丽等。
展开
精彩书评
    在与戴爱莲分手五年后,叶浅予才从伤痛中走出,他说:“我和王人美的婚事,是朋友们有意促成的。”    
    ——蔡登山    
    徐凌霄曾日睹了许多同时代的报人因言论获罪甚至被诛杀的惨剧,尤其是邵飘萍的死,使他分外感慨。在中国政治局势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的环境下,报纸是最容易出事的,也是最有禁忌的,徐凌霄渐渐地对政治趋于冷漠,他先前的锐气也渐渐磨钝了。    
    ——散木    
    关紫兰聪慧丽质、清雅若,但其很有个性,内在的超凡气度和豪爽画风完全非同于当时一般女性画家。她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野兽派影响的女画家,从20年代起就表现出强烈的现代艺术倾向,用笔豪放,潇洒肆意,毫无娇饰。    
    ——陈缸    
    流亡美国的胡适在日记中写道:十二月二日《大公报》上沈尹默的一篇则是全篇扯谎!这人是一个小人,但这样下流的扯谎倒是罕见的!被胡适认定为全篇扯谎的,是沈尹默的发言稿《胡适这个人》。    
    ——张耀杰    
    马思聪从早年创作的带有强烈的模仿痕迹的习作,直至融合了广东小调而创作成的《摇篮曲》,进而达到中国小提琴音乐高峰的《第一回旋曲》和《绥远组曲》,再到晚年在美国为李白、王维诗歌谱写的乐曲,可以清晰地听到那一代作曲家文化心灵的历史。    
    ——张彤    
    郑苹如的事迹确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被历史烟尘掩埋的。这位沪上名媛同时身兼爱国志士,刺杀汪伪特务头目丁默邨失败而被丁处死。    
    ——许荻晔    
    梁得所不但具有驾驭大型都市画报的超人能力,性格中还潜伏着一股了小甘久居人下的“野心”,他骨子里的倔硬终于显现出来了。正当梁得所事业一帆风顺之时,1933年8月,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离开良友,另谋前途。    
    ——谢其章
展开
精彩书摘
    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
    一、1936,初识良友
    1936年的《良友》
    1936年,《良友》创刊十周年。有畅通的发行渠道、稳定的读者群、美好的声誉。一切按部就班、欣欣向荣。
    回顾十年前,伍联德创办了《良友》,中国第一本大型的综合性画报,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到了1936年,画报林立。《良友》虽然以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名列前茅,在海外市场更是独占鳌头,但是,面对众多不甘示弱的竞争对手,也需要保持警惕,通过不断改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有时,甚至因为防范过甚而自乱阵脚,比如,在第三任总编辑梁得所辞职,另立门户,创办《大众》画报时,《良友》一度曾改为半月刊,篇幅也随之缩水一半,这样,反而丧失了《良友》内容丰富的优点。一段时间后,又改回月刊形式。此后,《良友》步伐稳重,但是又不失进取之心。
    1936年1月号一百一十三期的《良友》,封面是影星梅琳,时值冬天,所以照片上的梅琳穿着华贵的皮草,侧坐,头却微微偏过来,望着读者,嘴角似乎含着笑意,而那盈盈双眼里的神思却是读者所猜不透的,与蒙娜丽莎的微笑一般神秘。这张照片的构图也很巧妙,梅琳在画面偏右的位置,左下方是一株妖娆的植物,香草美人,相得益彰,而在左上方正好印上“良友”两个红色大字,画面结构很均衡,看上去赏心悦目。选择这样一张照片不是偶然的,照片是良友公司的摄影师陈嘉震所摄。他是专事影星和剧照摄影的青年摄影师。1935年12月20日,他拿了十来张梅琳的照片来良友编辑部,以供选择封面图片。马国亮选了这一张,“这张照片构图很好,对象及配置也很合时令”。从这一张封面图片的精心选择,我们也可以一窥《良友》的编辑风格。作为一份画报,图片的选用至为关键。《良友》有自己特约的摄影师,时事有王小亭,电影有陈嘉震,西部风情有庄学本,各个领域的执牛耳者,都为《良友》供稿;同时,还有广大的热爱摄影的读者,也踊跃投稿。《良友》还与《申报》等其他报刊互通有无,再加上二十多万张图片的库存,《良友》拥有极为丰富且质量上乘的图片资源。文字方面,约稿对象有郁达夫、老舍、穆时英等现代著名作家。编排也极用心。仍以一百一十三期为例,时事开头,九页的篇幅,聚焦事件和人物动静,继而是六页的世界时事,六页摄影照片,六页电影相关的报道,此外内容还有五年前之上海社会写真、小说、漫画、雕塑、奇闻等。
展开
目录
丁聪和潘比德在“良友”
在“良友”与赵家璧同事
“想象”郑苹如
梁得所与鲁迅的交往
馨香绵绵关紫兰
叶浅予的婚恋
张瑜的银幕发型史(1975~1981)
马思聪的半生浮沉
锐气渐钝徐凌霄
曹聚仁与王春翠
“五四”以前的刘半农
萧红永久漂泊的港湾
阿赫玛托娃的画像,
托尔斯泰与屠格涅夫
悲情费雯丽
沈尹默与胡适的相互攻讦
“是是非非”张竞生
高兰:中国朗诵诗先驱
《闲话》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