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情思
彩“碟”纷飞
小时候生活中的瓢盆碗碟,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那寥寥几笔的小公鸡酱油碟了。此碟直径大约8厘米,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数十年甚至更久远,潮汕人家的餐桌上,少不了那只红黑两色小公鸡的身影,用以盛蘸料和小菜,诸如豉油豆酱、腐乳乌榄之类。记得有时外婆给我盛了一碟自制的鱼松,真是美到了心里,当吃完甚至舔光了小碟,露出漂亮的小公鸡图案时,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记得那时候餐桌上的盘碟,都是民间烧造的青花或粉彩,或像公鸡小碟这样的普通瓷绘,色彩浓艳,瓷质粗糙,与今天使用的现代细瓷餐具对比之下显得土得掉渣,但奇怪的是,那些民间瓷盘却有着引人的魅力,每当看到,扑面而来的熟悉温暖的气息,叫你一下子回到从前。
在老街度过的童年是难以忘怀的,其中有些细节与民间瓷碟有关。住在带有天台的楼房里的孩子很快活,夭台是暑假的乐园。夏日清晨,我们早早起床,与同住一栋楼里亲戚的孩子相约到天台上去玩,玩疯了连早餐都不愿下楼吃,于是大人就把小圆桌小凳子搬上天台,几碟小菜,一锅白粥,我们边吃边玩,乐不思蜀。这些盛小菜的彩碟的样子,我现在想起还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展开
——《海涛声声》
几个粉彩小碟则放着刚摘下的玉兰或茉莉,阵阵清香在老屋空间飘荡,不经意地就营造出浓浓的夏日氛围来,静物里的夏日叫人怀想。
——《瓷壶里的夏日》
十年过去了,当我看着这架变老了的木牛车,回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一切细节仍那么清晰,我牵挂着这个卖木牛车的孩子,也有十五六岁了,应平安无恙吧。我久久地注视着这木牛车,仿佛还能阉到当初雕刻不久的木头散发出来的辛辣味道,但事实上,木头的味道早已散尽,如今感受得到的是——时光的味道。
——《时光的味道》
喜欢民间青花瓷的人几乎都喜欢民间蓝印花布,它们有着共同的朴素的质感,常令人重温起旧日时光,那曾经恬淡舒缓的日子,和与手工制作紧密联系着的日常生活,心里就有种久违了的滋润的感觉。
——《蓝色的诱惑》
是啊,当我欣赏着或古朴或淡雅的藏书票,细细品味之下,如同解读了创作者和收藏者的快乐密码,迷恋一种东西,原来如此美好!
——《情系藏书票》
原来这乡思,这怀旧。全是因为有那浓浓的情意在,没有感情的旧物,是无法叫人牵挂的。
我发现许多人同我一样,竟会为这些朴素无华的形象而动容,足见这乡情的力量,它不仅穿透岁月,也穿透心灵。
——《盎满乡情的花篮》
但奇怪的但是,那些民间瓷盘却有着引人的魅力,每当看到扑面而来的熟悉温瑗的气意,叫你一下子回到从前。
中秋拜月,民间粉彩盘碟无疑是重要的角色,与精致的糕仔月饼、时令水果合成一桌色彩的盛宴,在妙不可言的仲秋夜里,抒发者人间美好的情怀。
——《彩“碟”纷飞》
凝视着这些来自各地的朴实无华!瓷盘,不觉思绪纷扬,这些逸笔草草或浓或淡、近乎抽象的青花图案,灌注着不同年代里瓷王的淳朴情感和审美诉求,曾经见证了多少代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它们走下了百姓的餐桌,在收藏者手中,默默地叙说着青花瓷盘的前世今生。
——《青花情愫》
当我每次用手抚摸它时,就忆起原先那个罐,都一样是粗笔泼绘的青花荷塘图案,一样的朴实无华,一样的亲切和熟悉,叫入的思绪情不自禁地飘落在早年的氛围里……
——《青花盖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