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张恨水家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26807
  • 作      者:
    徐迅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徐迅,安徽潜山县人,1963年11月生。
    著有散文集《半堵墙》、《大地芬芳》、《想象一株梅》及中、短篇小说若干。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恨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供职于《阳光》杂志社。
展开
内容介绍
    《张恨水家事》讲述了张恨水的家事。当我知道他时,仅仅知道他是写过很多很多书的人,一位落魄的文人。乡亲们提到他,脸上常挂着一丝不可名状的神秘的苦涩——他从故乡的天柱山走出,天柱山又像一座屏障一般永远地拒绝了他,隔膜了他。他用“我亦潜山人”、“天柱山下人”做文章,但天柱山甚至没有让他上过一次。现在,我也从天柱山走出,并且走进了他一生开始和结束的大都市,一晃就是多年。我感到了山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展开
精彩书摘
    祖父为了让恨水从小锻炼胆量,玩得尽兴,还特地替家中的一只小山羊配制了鞍辔,用竹子削成刀,将芦苇砍成剑,差遣两名老兵带着恨水或做射击状,或在院子里奔跑。小恨水也被这种游戏弄得欢呼雀跃,坐在羊上,一双眼睛顾盼自如俨然成了一位小将军,可爱的模样格外地逗人。
    “你长大了愿意当英雄吗?”祖父高兴时问他。
    “我愿意学爹爹跨高马、佩长剑!”
    小恨水稚声稚气地答道。
    祖孙俩那爽朗和稚嫩的笑声,常常在院子里久久地回荡。2,无邪的“神童”
    人之出生对于社会、家庭、父母等等,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恨水在祖父的参将衙署中出生,也便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初年,用他那稚嫩的眼光人世——应该说,祖父的衙门非常排场。那衙外辕门的两边备有一个高高的亭子,左边是锣鼓,右边是喇叭,均有吹鼓手各司其职,每日早晚必定大声演奏。一旦祖父出门,那里更是锣鼓齐鸣,喇叭高奏,一年到头朝朝如此,风雨无阻。年幼的恨水据说为此就问过祖父,为什么早晚都要这样地折腾喧哗?祖父也照例实话卖说地告诉了他,这是给老百姓听的,是官衙排场的需要……
    说者无心,却在小小的恨水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或许他没能体会出个中的奥秘,但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也许就在那时种下了。
    当然,这是祖孙俩当时都没有想到的。
    他们当时能够想到的就是要孩子读书。眼见着儿子一天天在长大,将儿子视为掌上明珠的张钰,心思也一天天多起来。他深感自己由于学剑不成,幼儿失学,缺少文化的痛苦,在恨水6岁的时候,就乘着父亲与儿子玩得高兴的当儿,央求父亲将恨水送进学校读书。父亲果然同意了。恨水进了附近的一家蒙馆,这样,他便开始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之类的启蒙读物了。
    半年下来,穿着长衫小马褂,夹着书包上学的小恨水竟能背诵十几本书。还念过《上下论》(《论语》上下册)。《孟子》之类。填鸭式地读完这些书后,恨水接着就读《四书五经》。由于识字多,他念得顺当,尽管对文章都不完全了解,却能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慢慢地,聪明伶俐的他对古文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蒙师先生教年龄大的学生读《孟子·齐人章》。恨水在一旁偶然听见了,竟然听懂了一些故事,他在一旁连忙说了出来,私塾先生感到很奇怪,把他叫到面前,出了一个对联考他:“九棵韭菜。”“十个石榴。”小败絮其中水抓抓耳朵,歪抬着脑袋,沉吟片刻,便脱口而出。
    “十个石榴?”蒙师先生吃了一惊。他自己清楚,这副对联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上联“九”与“韭”同音不同字,恨水这么小的年纪,能用“十”与“石”相对,且对仗工整,不是神童吗?
    “先生,我对得对吗?”恨水牵扯着他的衣襟,歪着头问。
    蒙师先生点了点头,亲热地将恨水抱了起来。傍晚,他送恨水回家时,就将这事告诉了恨水的父母,张钰乐不可支,拍拍恨水的头,就吩咐妻子戴氏:“去!炒碗虾仁鸡蛋饭,犒劳儿子!”戴氏喜不自禁地照办了。
    一年后,张恨水随着父亲工作的变动,在景德镇的一家私塾继续童年的读书时光。
    他读的这个私塾与别处不同的是招收女生。尽管只有两个,但当时这样男女同学的举动可谓惊世骇俗。这女学生中有一个叫秋凤的,和他同龄,也是8岁。两人天真无邪,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年元宵节,恨水穿着一件枣红色的棉袍,外罩雪青缎子一字琵琶襟背心,头上带着青缎子瓜皮帽,腰间系着一条湖色纺绸腰带,脚踏白竹布袜和红缎起乌云头的棉鞋,跑去邀那位女同学看灯。到了同学家,只见她穿着蓝布印白花的褂子,齐平了膝盖,外罩一般长的青缎子大镶大滚、中嵌紫摹本缎的大花背心《手提一只螃蟹灯,正等着他的到来。女同学的母亲见到他,笑着吩咐:“早些回来啊!”
    两人手挽着手,循着后街的锣鼓声欢快地跑出去了。
    两人一边看路边商店竞相争放的“花盒子”、“花筒”,一边手挽手,跟着人们舞着的龙灯,走了一条街又一条街。街头巷口,相识的人不少,有人见到这一对愉悦无邪的小儿女,就互相发问:
    “这男孩子是谁家的?”
    有人答:”张家的少爷。”
    “这是他家小姐?”
    “不,是于家的姑娘,以后的少奶奶……”
    两人听了,不觉脸上一阵红,撒开牵着的手,一会儿却又自然而然牵在了一块儿……
    这是恨水儿时的一段无邪的感情与纯真的友谊,也是作家心灵珍藏的一个美妙的记忆。后来,他还写了一篇《青灯有味忆儿时》的散文,对此充满了忆念之情。
展开
目录
我所认识的张恨水(代序)/徐迅
引子
1.他追求过冰心吗
2.和毛泽东细解名号
第一章
1.双喜临门
2.无邪的“神童”
3.小说迷
4.少年才子梦
5.1909年

第二章
1.突遭家变
2.张氏“八野”与程氏“十三马子”
3.青春的困顿
4.第一次投稿

第三章
1,戏台相亲
2.逃婚花烛夜
3.初涉江湖
4.漂泊逢伯乐

第四章
1.半途记
2.名蜚江城
3.爱国义举
4.“三张一郝”

第五章
1.初到北平
2.“新闻工作的苦力”
3.梅开二度
4.落霞孤鹜
5.爱的变奏

第六章
1.报坛初试
2.副刊圣手
3.春明说外史
4.梨云“风波”及其他
5.一诉衷肠

第七章
1.黑云压城
2.中断连载
3.与成舍我分手
4.笑谈“因缘”
5.名扬京沪

第八章
1.《啼笑因缘》与张学良
2.电影“官司”
3.稿费的“神话”
4.雅玩
5.创办北华美专
6.小插曲

第九章
1.游园相会
2.金风玉露
3.弯弓射日
4.避难上海
5.西北考察

第十章
1.戏弄“土肥原”
2.执编《花果山》
3.风雨秦淮
4.“伙计报”
5.请缨抗日

第十一章
1.共肩新民
2.“把守”关头
3.“待漏斋”里
4.望断天涯路

第十二章
1.白日做梦
2.两张会面
3.“官”与“友”
4.吊“落花人物”

第十三章
1.抗战小说
2.伪书
3.重庆避寿
4.故乡情深

第十四章
1.回了北平
2.历史关头
3.吃了一碟“棒棒鸡”
4.粉墨登场

第十五章
1.柳暗花明
2.新的生活
3.悼亡吟
4.水流曲散
尾声
1.鸳鸯蝴蝶不害人
2.抖落那飘忽的青布衫
附录一
新民报史上的“三张一赵”
附录二
“渔”、“水”情投翰墨缘
一著名老报人、法学家张友渔访谈录
尚能一醉红霞
——万枚子谈张恨水
闺阁难忘解佩思
——访张恨水挚友郝耕仁之女郝漾
心香一缕寄深情
——访张恨水之子张伍
大洋彼岸的乡亲
——记“大笑蛮姐”张明明
一山一水也关情
——著名作家邓友梅访谈录
看张(代跋)/徐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