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696107
  • 作      者:
    熊红文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熊红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武汉大学法学硕士,现任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检察委员会委员、国家检察官学院井冈山分院教官、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全国优秀公诉人.全省检察业务专家,曾出版个人专著《公诉实战技巧》,在《法制日报》、《人民检察》等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们自信走在通往人类尊严体面的道路上,我们尊重生命,即使这个生命已经剥夺了其他生命或者严重地损害了其他个人及其家庭。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法官 布莱克默恩
  如果法律比以前更尊重生命,社会也会比以前更尊重生命。
  ——法国前司法部长 罗贝尔·巴丹戴尔
  刑法学是一门研究恶的学问,所以要求研究者有一种善的冲动,通过观察与剖析恶,使我们更加向往与信仰善。
  ——北京大学教授 陈兴良
  源自本能的报复心是人性中最黑暗、最深层的角落之一,让先哲们理性思想的光芒照亮那些黑暗的角落,当今我国的刑法学者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贾宇
  我们现在是严格控制和慎重使用,最终总有一天要废除死刑的,我们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我们在现阶段。在中国目前这个国情下还是要保住死刑,至于保留多长,要看社会的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熊选国
  我祈求生命、理解、仁慈、友好以及体谅所有人类的无限慈悲。我祈求我们能用仁慈去征服残酷,能用爱去征服仇恨。我祈求将来,我祈求着那么一个时刻,仇恨和残酷不再控制着人们的心灵。当通过推理、判断、理解和信念,我们知道了所有的生命都是值得挽救的时候,怜悯就是人类最高境界的品质。
  ——美国著名刑事辩护律师 克拉伦斯·丹诺
展开
精彩书摘
  媳妇对婆婆的虐待
  在我提审赵大同之前,我对这是怎样一个老太太并没有具体的印象。但是,从情理上说,即使性情再暴躁的老年人,只要她是精神正常的,就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对自己的儿媳妇下这样的毒手。赵大同在案卷中交代了自己犯罪的起因。
  据赵大同在卷中供述反映,1994年左右,赵大同夫妇给了他们儿子一套一居室的住房,后来赵大同的丈夫去世,赵大同就一个人独居在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里。1997年,赵大同的儿子说把那套房子卖掉了,没有地方住,所以就搬到赵大同这里来住。但赵大同听说她儿子实际上把那套房子出租了,赵大同由此认为儿子、儿媳妇这样做是想要挤占她的房子。
  儿子一家搬过来一起住后,家中常常只有赵大同与李翠英母女三个人在家,赵大同的儿子因为下岗失业,只能靠整天在外开“摩的”(开摩托车载客)谋生,很少在家。由于赵大同与李翠英性格、生活习惯等均相差较大,住在一起难免发生摩擦与争吵,加上赵大同一直对儿子、儿媳意欲挤占自己的房子感到不满,而李翠英又比较泼辣,总是与赵大同针锋相对,导致婆媳关系日趋紧张。
  据赵大同在卷中辩解,赵大同的儿子不在家时,李翠英总是想尽办法虐待她。1998年3月,李翠英又与赵大同吵架,李翠英知道赵大同有心脏病,就故意把赵大同放在桌子里的十几瓶药全部藏起来,令赵大同心脏病发作时找不到药而心急如焚。为此事,派出所同志和居委会主任都曾找过李翠英,劝李翠英把药拿出来。此外,李翠英还要求女儿不要理睬赵大同,致使其女儿只有当李翠英不在家时才敢偷偷和自己的奶奶说话。
  案发当天的头天晚上,李翠英又在外面打麻将到深夜才回家,赵大同对她说:“你晚上早点回家,我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去锻炼身体,你女儿也要上课。”这令李翠英感到非常不满。案发当天中午,李翠英叫了一个朋友来家里唱卡拉0K,令习惯了午休的赵大同不得安宁,为此心生怨气。
展开
目录

前言
最年迈的死刑犯:赵大同故事伤害案
全身被烧成焦炭状
媳妇对婆婆的虐待
“我只有采取这种方法”
一个慈眉善目的老人
“妈妈天天要我骂奶奶”
过于谨慎的起诉
“严惩凶手”
婆媳对庭
被告人的血泪控诉
一份重要的证据
迟到的会议纪要
双重残疾人的人生困境
慎重的二审
最后三点请求
让死刑犯带着感激上路
死刑执行何日走向文明
泪眼模糊的庭长
对照·博尔泰案

年轻的死刑犯:王伟故意杀人案
大学招待所里的男尸
“因为我太爱他了”
8包“毒鼠强”
一个无望的电话
双方同学的反映
不负债的媒体
突改口供
要她偿命
三封家信
当庭提出上诉
留下一封遗书
辅导员在哪里
她还是个孩子

最感人的死刑犯:刘小兵抢劫案
独特的抢劫犯
戒毒却不能重生
最牵挂的人
“我想我妈妈”
一个重刑主义者
死刑的最低限度标准
带着一张照片上刑场
刑场上的叩拜
死刑最多的罪名
“严打”之痛

最堕落的死刑犯:罗敏杀人抢幼案
“11·11”
“打劫!趴下”
6个“70后”
“反正活得也没意思”
“我想看看天底下有没有报应”
感觉第二天就会被抓
电视直播庭审
堪称伟大的审判
“我自愿捐献器官”
“给我孤儿寡母一条活路”
“你们有时间来送送我”
人性泯灭?
专家访谈
民愤杀人

最可怜的死刑犯:张义抢幼杀人案
“我要掐死你”
15元现金和-件灯芯绒上衣
“生活逼迫走上这条路”
“是不是我害了爸爸?”
又是一件灯芯绒上衣
谁在为死刑犯辩护
“当时一念之差”
“为了养活家人”
“把毛线、大衣拿回去”
帕特里克·亨利绑架杀人案
丧父之痛
社会在哪里?

最同情的死刑犯:李万金故意杀人案
饱受欺凌的外地鱼贩
举刀前思忖再三
以运煤气为生
不再一笔带过
“亲耳听到他的判决”
“我选择了错误的做法”
当庭建议死缓
“这是我的权力”
庭长的电话
担心发生了
“不想惊动家里”
死刑的社会效果

最可恨的死刑犯:张龙抢劫杀人案
大学教师被杀
“脑浆都敲出来了”
洗劫一空
电视采访
准备在十月份结婚
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寄往天堂的一封信
两位母亲的泪水
丧尽天良?
两被告人同获死刑
两块护身符
“一命抵一命”的审判困局

最不服的死刑犯:唐俊故意杀人案
9年前突发的血案
9年后收集的证据
9年不解之仇
“我不甘心”
“我一直弃恶从善”
“要求快点杀掉”
“黎明就要来临”
艰难的判决
“犯罪情节恶劣”
“让孩子学法律”
死刑犯的子女
死刑复核

最无情的死刑犯:于力故意杀人案
最后悔的死刑犯:陈金故意杀人案
跋:解开死刑的密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