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长征谣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1538612
  • 作      者:
    傅建文著
  • 出 版 社 :
    云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
    一个关于小人物的信仰与爱情的故事,一次革命年代神圣而温情的“长征”。
    从历史的缝隙中,偷掘出真金白银。《长征谣》以一种全新的解读历史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样本。
    ——著名作家、评论家郭小东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故事,讲了六十余年了,《长征》这样的讲法却是第一次。他以凡人的心态,交叉的目光,层叠的脚印、吟唱宏伟史诗,用巧构妙思激活心底波澜。开卷可圈可点,掩卷遐想无穷。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评论家张志忠
    《长征谣》好就好在她是反映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妙就妙在一个“谣”字上。她是唱给读者的一首关于长征的歌,一首那个革命年代里的爱情谣。
展开
作者简介
    傅建文,男,1964年8月出生于湖南宁乡,1981年10月入伍,曾就读于解放军总参重庆通信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鲁迅文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合办的文艺学研究生班,现为广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战士文艺》执行主编。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小提壶》、中篇小说集《窑神》、短篇小说集《没有寂寞的眼泪》、报告文学集《1998:荆江不分洪》及战争纪实《太行雄师》、《血染的神话》、《大倒戈》、《血泊里的中国》等,出版了四卷本《傅建文战争纪实文集》,担任电视剧《羊城风暴》、《漂亮女兵》等的编剧,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电视飞天奖、全军电视金星奖、广东省新作品奖等重要奖项,同时有小说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身怀门甲的栀子和丈夫——红军某警卫连长秋水相约,若一年后不归,无论他到哪儿,她都会去找他。谁料一语成谶。一年后,秋水因掩护首长身负重伤,滞留在毛儿盖地区,因红军部队已穿过草地北上,追赶部队已无可能,他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被红军俘虏释放的瑞士籍传教士柯复古亦要返回贵州,两人相约结伴而行,执拗的秋水一定要循原路线返回,两人发生了挣执;更尖锐的是,两人信仰不同,谁都想征服对方。他们从毛儿盖出发,边疆翻越几座大雪山,经川西南过彝区……留在苏区的栀子虽顺利生下孩子、躲过白色恐怖的劫难,但不断传来红军失利的消息让她坐不住了,毅然决定外出寻夫。家人不放心,雇乔弹匠结伴同行。两人顺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边弹棉花边打探消息,经历不少磨难……
    最终,双方几乎同时进入遵义,但他们能重逢吗?
    小说试图以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为背景,以亲历者所见所闻的方式,从另一种视角解读红军长征及其长征精神的真正内涵!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毛儿盖——秋水和柯复古
    已是仲秋时节。
    在赣南,眼下正是霜露把山野涂抹得多姿多彩的季节。枫叶红了,落叶灌木黄了,白色的油茶花开了,惟古松古柏墨绿依然……层林尽染的绚丽色彩,把山野打扮得如油画般漂亮。而在毛儿盖,秋天却像被秋雨洗刷过一样,完全是另外一种色调:天空中浮着一朵朵不散的愁云,视野里灰蒙蒙一片,山是秃的,树是秃的,草已枯萎,石头峻峭黝黑,满目都是荒凉景色,只有远处的雪山露出一线亮色,提醒人们这是中国西南部的高原。
    坐在毛儿盖藏民家的经堂里,看着窗外灰蒙蒙的景色,秋水的心已消沉到了极点。
    红军大部队离开毛儿盖已经一个多月了,秋水真不知道他这一个月究竟是怎么熬过来的。
    秋水是在攻打毛儿盖的战斗中负伤的。两个多月前,秋水随红军部队翻越了三座海拔五千多米的大雪山,跨过黑水芦花地区,进入了毛儿盖。
    毛儿盖是松潘县境内的一个重镇,不大,仅三四百户人家光景,但镇西南山坡上的索花寺却非常宏伟,正殿、偏殿、喇嘛住房、云游喇嘛的客房几乎占满了整个山坡。正殿大门两侧各竖有一尖顶方塔,自塔顶四面牵出几根粗大的铁链,像要把塔拴牢似的;塔前又各蹲踞着两座石狮,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不用说,这是藏传佛教教徒们参拜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如此,毛儿盖还是军事上的重镇,往北是荒凉偏僻的大草原,往南经懋功入四川,往西则经甘孜进入西康。正因如此,胡宗南派了一个营的兵力在此布防。但这些国民党官兵没有想到,红军部队从卓克基出发,仅用七天时间就翻越数座大雪山,行程六百余里赶抵这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攻击,在半个小时之内便结束了战斗。
    也是命里该有一劫,战斗刚一结束,秋水随首长进入镇中,准备开设临时指挥所。许是长期担任军事指挥员的缘故,首长有个习惯,每进驻一地,必先察看四周地形,了解周围的地形地貌特征。进入毛儿盖也不例外,首选察看之地便是西南山坡上的索花寺,但首长没想到,毛儿盖战斗结束后,部队对镇中其他重地都进行了仔细搜查,剿灭了大部分残敌,却惟独没有搜查索花寺。不是不想搜,而是没敢搜,因索花寺是毛儿盖的宗教重地,他们怕犯纪律,搜出民族矛盾来。结果,十多个残敌躲进了寺庙的客房中。首长一带人来,他们以为是来清剿他们的,率先举枪。秋水呢,长期的警卫生活培养了十分敏锐的嗅觉,敌人举枪之际,他一个纵步拦在首长面前,挡住了两颗射向首长的子弹。
    这可伤得不是时候,也伤得不是地方。一颗子弹击在膝盖骨上方,从膝弯穿出去,留了一个大洞;另外一颗子弹击中小腹,留在肚子里了。红军缺医少药,对伤口只能简单处理,先用盐水洗洗,再敷上草药了事。腿上的伤还好,不到一个月便结疤了,虽然有点瘸,但行动已无大碍。要命的是小腹里的那颗子弹,由于没取出来,伤口总不见好,化脓了,清洗了又化脓,化脓了又清洗,没完没了。秋水很着急,怕伤口影响自己的行动。果然,担心啥就来啥,部队在毛儿盖待了四十多天,好像一切都在向着不好的方向发展。先是数度攻打松潘失利,不仅未完成预定的松潘战役计划,还招来胡宗南、薛岳及川军近三十个师的包围。接着,红军内部又发生龃龉,张国焘纵容部队闹不和,一时间,一、四方面军关系十分紧张。无奈之下,中央军委做出了过西康草地的决定。秋水想跟部队走,他知道留下来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但首长不同意。首长自然有首长的道理,他叹口气说:  “秋水,我们要过草地,你能走得了吗?草地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阴雾腾腾,水草丛生,沼泽遍地,好人都走不出去,你一个重伤员行吗?我听藏民说,还没听说哪支军队真正从草地走出去过。”秋水不吱声。首长又说:  “早两天,我派第六团试探了一下,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也没想到草地这么难走,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又都折回来了。你想,一个主力团尚且如此……”秋水知道留下来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泪水盈盈的。首长劝他说:  “秋水,好好养伤,伤好了可以来找部队,我还让你当警卫连长。”秋水知道首长是宽他的心,红军从中央根据地一路走来,留下了多少伤员?又有几个重返队伍的?部队已经走了上万里路了,还要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不,秋水毕竟是跟了好几年的老警卫员了,首长多少对他有些特殊感情,给他找了一家条件不错的藏民家安置下来,留下了十块大洋,还让他留下了那支十二响的匣子枪。
    部队一走,像把秋水的魂牵走了一样,他每天坐在经堂里,望着窗外的景色发呆。好在他寄居的藏民家对他还不错,主人桑巴是个盐商,和红军做过大宗生意,红军的公平买卖和不扰民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女主人果依依和蔼可亲,对他照顾得很周到。他们把家中最好的经堂给他住,又把珍藏许久的藏红花拿出来给他疗伤。桑巴甚至还和他开玩笑说,要给他找个藏族姑娘成亲,让他在毛儿盖永远住下去。而秋水早就想离开了,尤其是随着伤口的逐渐愈合,心早已在千里万里之外。他想去追寻红军队伍,但传来的消息却很不妙。有人说,红军在过草地时几乎全军覆没,到处都是红军将士的尸体;又有人说,红军队伍刚一过草地,就被国民党军队包了饺子,已被全歼。秋水是不大相信这些传言的,自打从中央根据地出发后,红军经历了多少难关?恐怕比唐僧师徒的八十一难还多,湘江不死,赤水不死,大渡河不死,泸定桥不死,雪山不死……还有什么能难倒这支历尽千辛万苦的队伍呢?还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能消灭这支有着钢铁意志的队伍呢?让秋水伤神的是,他实在想不出这支队伍还要走多远?会在哪里落脚?他也和桑巴商量过,愿意倾其所有,请一个向导,把他带过大草地,再寻找队伍。桑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说:  “你趁早死了这条心吧!别说你身上没有几个值钱的家什,即使有座金山银山,也不会有人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桑巴还告诉他:  “红军大部队当初进草地时,请了一个藏族老通司带路,除重金之外,还专门派了八个人给他抬担架。”桑巴这么一说,秋水就把这头的心思收起来了,犹犹豫豫打着另一个主意:返回家乡去?
    秋水确实想家了,更具体些,是特别想栀子,想栀子给他生的那个未见面的“儿子”。屈指算来,秋水离家整整一年了,未见面的“儿子”也有半岁多了,叫他如何轻易割舍得下?既然暂时跟不上队伍,最好的选择就是先回去见老婆、抱儿子。想到栀子,他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好像栀子把世上其他的女人都比下去了。栀子的柔情,栀子的笑意,栀子的气味……栀子的一切一切,都让他留恋回忆。
    他想起了临行前和栀子单独相处的那个秋凉如水的夜晚,那一丝丝缠绵的情意仍萦绕在胸臆间。
    “你听!你听!”栀子斜躺在印花大被上,像一条蹦跳的小鹿发出欢快的叫声。
    秋水就真听,身子倾倒下去,耳朵贴在栀子微微隆起的肚子上,静心屏息,倾听着隔着肚皮的声音。肚里的孩子是有些不安分,  “嘭一嘭一嘭嘭嘭”,像一个顽皮的儿童不经意敲击着牛皮鼓,肚皮也被踢得起起伏伏。
    秋水兴奋难抑:“一准是个小子。”
    栀子也兴奋:“丫头吧?”
    秋水:“是小子!”
    栀子不和他细辩:“就算小子吧。”
    秋水很肯定:“不是算,就是!”
    栀子妥协了:“好好好,就是。”
    片刻间,栀子的心眼又灵泛起来,问:  “若是小子,长大后你想让他干什么?”
    秋水想也不想:  “当红军,打白匪啊!”
    栀子:“假若是丫头呢?”
    秋水:“不是丫头!”
    栀子:“我是说假若。”
    秋水:“那就让她嫁给红军!”
    栀子叹了口气,问题就来了:“你说,等到孩子长大当红军,该是十六七年后了吧?难道,那时革命还没有胜利吗?”
    这可是很严肃的问题,秋水谨慎起来,想了一会儿:“我也说不准,按道理,十多年后,我们应该给穷人打下红色江山了。可是,你也知道,革命过程不会总是一帆风顺,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话是从谁那儿听说的?毛委员!那是刚上井冈山后不久,红军打了败仗,用朱总司令的话说,是坍了一次台,部队的情绪有些糟,毛委员就给他们做了一次报告,举了好多曲曲折折的例子,最后总结时就说了这个话。那时,秋水还是个刚加入红军队伍的新兵,对这道理似懂非懂,也就有了新奇。几年时间下来,尤其是经过几次大的反“围剿”,对这话就有了贴皮贴肉的理解。他清楚地记得,当初他们村子里和他一道当红军的就有十六个小伙子,都是小时候的玩伴,几年仗打下来,囫囵的没剩几个人了,牺牲十一个,断腿断胳膊的三个,只有他和红一团的作战参谋小黑还是整人儿。他也负过好几次伤,都是伤在背脊、腰间和屁股上。这在作战部队多少会有些不光彩,人家还以为是当逃兵时挨的枪子呢。也有人这么笑过秋水,但秋水不介意,谁叫他一当兵就当军团首长的警卫呢,警卫的职责就是保卫首长,炮弹、枪子一来,要抢先护着首长,十有八九要把首长扑倒在地,三番五次,就只有委屈自己的后背和屁股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跟着首长,到底没有冲锋陷阵的将士那么危险,几次负伤都没伤到筋骨,草药一敷,三两天就活蹦乱跳了。前不久,他随军团首长去红一团视察,见到了小黑,两人说起一起参军的那些玩伴,不胜唏嘘。小黑还开玩笑说,他是沽了首长的福气和灵光,才保住一条小命的。在他们老家有一种说法,凡是大人物,都是天上星宿,身上有一层光环,这层光环就是灵光,是福气和贵气包裹起来的。故而,常常接近这些大人物,身上会沾上喜气,能避祸呈祥。他到底是当了快四年的老红军了,不迷信。不过,他心底里也承认,警卫首长确实要比在战斗第一线厮杀安全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算是沾了首长的光。还有,首长的金口一开,他还白捡了个老婆,真是做梦样娶了个媳妇儿。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毛儿盖——秋水和柯复古
第二章  界首——栀子和乔弹匠
第三章  两河口——南下东进之争
第四章  界首——淌血的记忆
第五章  泸定——山寨“擂台赛”
第六章  界首——阴谋与“爱情”
第七章  泸定——游击队正史
第八章  猴场——弹弓上美妙的“琴”音
第九章  会理——记忆中的熊熊大火
第十章  新龙场——意外的收获
第十一章  茅台村——茅台酒的“酒话”
第十二章  遵义——栀子和玛丽
尾声  遵义——余音袅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