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杂文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文发展的历史背景。离开这个重要背景,此后的发展变化就无从谈起,就说不清楚。
新中国成立至今,杂文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形成三次规模不等的高潮:一是1956-1957年初夏反右派运动之前,到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之后,延续不到一年时间;二是1961-1962年,为挽救“大跃进”造成的危急局面,在国民经济上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文艺方面提出“文艺十条”、“文艺八条”之后一年多时间;三是打倒“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至今的三十多年时间。“三个高潮”历经半个多世纪,然而累计起来不过三十多年而已。从总体上说,“文革”前的十七年,是杂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时期;“文革”十年,是包括杂文在内的所有文学艺术全面荒芜、彻底凋敝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三十年,是杂文最为繁荣的时期,也是建国后杂文发展最为迅速、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然而即便是这三十年的杂文发展,也并非一马平川、毫无羁绊。杂文的兴衰,总是随着思想解放的力度和舆论空间的大小而起伏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