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王元化文论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134939
  • 作      者:
    王元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元化(1920~2008),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主要著作有《文学沉思录》《文心雕龙创作论》《向着真实》《九十年代反思录》《清园近思录》。
展开
内容介绍
    《王元化文论选》是王元化先生作品的最新选本,共有文章40篇。其中,既有对文学的思考,如《对文学真实性的思考》《人性札记》《关于鲁迅研究的若干设想》等;又有对古典文学的探索,如《刘勰的虚静说》《陆机的感性说》等;既有对五四运动的反思,如《论传统与反传统》《"五四"启蒙与当代中国》《对于"五四"的思考》;又有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如《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等。此外还有对熊十力、杜亚泉、王若水、孙冶方等人学术观点的辨析;基本代表了王元化的文学观和思想面貌。《王元化文论选》由上海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新编。
展开
精彩书摘
    我觉得,鲁迅所说的先做革命的人这句大家熟知的话,始终是文学倾向性的关键所在。革命人才写出革命作品,取得革命效果。过去,别林斯基曾提出,思想必须获得人格的印证,要求把思想融为自己的血肉。罗曼·罗兰也说过,只有伟大的性格才写出伟大的作品。我认为这些话都和鲁迅的话相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倾向性是不以作家本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强扭的瓜不甜,强扭的思想不真。艺术最不能做假,作品无法掩饰作家的灵魂。一个人被胁以刀锯鼎镬也不肯吐露的内心隐秘,有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在作品中经过折射露出或隐或显的痕迹。作家在写作的时刻,如果强迫自己去写对他是陌生的、未经消化的、并未扎下根的思想感情,那么,不是煮成一锅夹生饭,就是弄虚作假。艺术要求真诚,假、大、空是引起读者厌恶的。文艺复兴时期,摆脱了经院神学束缚、代表人文主义的光辉形象哈姆莱特在一场戏出场的时候,一边念着手里的一本书,一边说:“空话,空话,空话。”这重复了三遍的两字评语难道不能使我们引以为戒?难道还要重蹈言之无物或言不由衷的故辙?没有获得人格印证融为自己血肉的思想是虚假的。游离于艺术形象真实性之外的倾向性,不是脉管中流动的血液可以灌注全身,赋予机体以生命,而是贴上好看商标的赝品,顶多只能起着暂时的蒙混作用,利用假象去唤起错觉。可是人们只要揉一下眼睛,那些五彩缤纷的幻景就会立刻烟消云散。
展开
目录
对文学与真实的思考<br>人性札记<br>关于鲁迅研究的若干设想<br>和新形式探索者对话<br>论知性的分析方法<br>刘勰的虚静说<br>陆机的感兴说<br>释《体性篇》才性说——关于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br>附录一:刘勰风格论补述<br>附录二:风格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br>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关于意象:表象与概念的综合<br>附录:再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br>释《情采篇》情志说——关于情志:思想与感情的互相渗透<br>附录:《辨骚篇》应归入《文心雕龙》总论<br>韩非论稿<br>龚自珍思想笔谈<br>读黑格尔的思想历程<br>读莎剧时期的回顾<br>“子见南子”与前人注疏<br>“达巷党人”与海外评注<br>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答问<br>论传统与反传统——为五四精神一辩<br>“五四”启蒙与当代中国<br>对于“五四”的再认识答客问<br>人文精神与二十一世纪的对话<br>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br>卢梭《社约论》笔谈三篇<br>与友人谈公意书<br>张奚若谈卢梭<br>与友人谈社约论书<br>附录:吴江来信<br>记我的三次反思历程<br>与德里达对话访谈录<br>传统资源:具体中的普遍性<br>生命、人文和政治文明<br>关于近年的反思答问<br>近思札记<br>谈顾准和他的著作两篇<br>《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序<br>《顾准传》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