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858565
  • 作      者:
    宁淑华著
  • 出 版 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宁淑华,1969年出生于湖南邵东,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古代文学方向),200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先后曾发表古代诗文研究领域的论文十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朱熹生在福建,长在福建,在福建活动的时间超过六十年,研究闽学、研究宋代福建的地域文学,一定得关注朱熹,一定得对朱熹的理学、朱熹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乃至于他的交游,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乾道三年(1167),朱熹来到潭州,与张栻等游南岳,有《南岳倡酬集》传世。为了对朱熹有更进一步了解,还需要知道张栻和他的思想,他的诗。做研究就是这样,为了研究一个论题,必须关心次一级、次二级,甚至次三级、四级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胡宏的明道诗所达到的境界,可从其《绝句三首》中见出一斑:“朱元晦寄诗刘贡父,有风藉溪先生之意,词甚妙而意未员,因作三绝。云出青山得自由,西郊未解如熏忧。欲识青山最青处,云物万古生无休。幽人偏爱青山好,为是青山青不老。山中云出雨乾坤,洗过一番山更好。天生风月散人间,人间不止山中好。若也清明满怀抱,到处氛埃任除扫。”胡安国从子胡宪(即籍溪先生)是朱熹早年的老师,绍兴三十年(1160)六月胡宪入都赴秘书省正字任,朱熹有诗送之:“祖饯衣冠满道周,此行谁与话端由?心知不作功名计,只为苍生未敢休。执我仇仇讵我知,谩将行止验天机。猿悲鹤怨因何事?只恐先生袖手归。”对胡宪出山入朝为官持消极的态度。这时胡宪、刘珙又以书招朱熹入都,朱熹不赴,以两诗代书:“先生去上芸香阁,阁老新峨豸角冠。留取幽人卧空谷,一川风月要人看。”“翁牖前头列画屏,晚来相对静仪刑。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诗中充满了遗世独立的隐逸情怀。胡宏见到后对张栻说:“吾未识此人,然观此诗,知其庶几能有进矣。特其言有体而无用,故吾为是诗以箴警之,庶其闻之而有发矣。”这是胡宏《绝句三首》的来历。胡宏和朱熹上述诗实际是在吟风弄月中谈心论道,抒发的是彼此对于出处进退之“道”的不同理解。身处乱世,以道自任的理学家如何自处?朱熹更强调乱世中独善其身,他人名利场中去,独我青山空谷留,“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这是以“道”自乐的情怀;而胡宏则强调“有体有用”之道,既要悟“道”之体,更要致“道”之用,“天生风月散人间,人间不止山中好”“若也清明满怀抱,到处氛埃任除扫。“道”不止在山中,也在万丈红尘中,只要心中清明,尘埃满地任扫除。胡宏更强调理学家清氛扫尘的“道之用”。此外,这些诗也体现朱熹和胡宏当时对“道”的体悟境界不同。朱熹认为“浮云一任闲舒卷,万古青山只么青”,看到了“道”体恒定;胡宏认为:“欲识青山最青处,云物万古生无休。”“山中云出雨乾坤,洗过一番山更好。”真正的“得道”是对物欲的超越,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尽物之用而不滞于物,恰如苏辙所言:“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很明显,这是一种更高的“得道”境界。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南宋湖湘学派概述
第一节 南宋湖湘学派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南宋湖湘学派的弟子概况
第三节 南宋湖湘学派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 胡安国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
第一节 胡安国生平和学术
第二节 胡安国的文学思想与文学作品

第三章 胡寅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
第一节 胡寅的生平和理学思想
第二节 胡寅的文学观念
第三节 胡寅的文章
第四节 胡寅诗歌

第四章 胡宏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
第一节 胡宏的理学思想
第二节 胡宏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胡宏的文学作品
第四节 胡宏作品个案分析

第五章 张栻文学思想及其文学作品
第一节 张栻的文学思想
第二节 张栻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张栻文章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张栻诗歌

第六章 湖湘学派的文学总论
第一节 彭龟年和游九言的文学成就
第二节 南宋湖湘学派学术思想对其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南宋湖湘学派的文学总特征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