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一辑 《鲁迅全集》评说<br>关于《鲁迅全集》的版本<br>浅谈1981年《鲁迅全集》的修订<br>1981年版《鲁迅全集》补正六则<br>1981年版《鲁迅全集》的一处误校<br>关于《鲁迅全集》中杨荫榆注释的补正<br>《鲁迅全集》的一处误注<br>新版《鲁迅全集》将收入鲁迅的哪些佚文佚信<br>2005年版《鲁迅全集》编校刍议<br>《鲁迅译文集》修订有待解决的两个问题<br><br>第二辑 鲁迅佚文钩沉<br>鲁迅佚文辑录工作的回顾与展望<br>周作人为胡适删诤信系鲁迅代笔考<br>名片上的书简——谈新发现的鲁迅致李小峰信<br>《(会稽典录·朱朗传)按语》应看作鲁迅佚文<br>鲁迅所拟书籍广告和说明文字三则考辨<br>《苏曼殊全集》广告为鲁迅所拟考<br>诉讼状与答辩辞——鲁迅的重要佚文<br>鲁迅、茅盾致红军信及其他——兼与陈福康、王锡荣先生商榷<br>《鲁迅、茅盾致红军贺信》,茅盾生前怎样说——读《尘封的记忆一茅盾友朋手札》札记<br>兄弟怡怡的又一例证——从鲁迅“造的一段假回信”谈起<br>2004—2005年鲁迅佚文研究述评<br>新版《鲁迅全集》的“得”与“失——2005年版《鲁迅全集》出版研究<br><br>第三辑 鲁迅著作考订<br>“青皮”考<br>释“颖”字<br>鲁迅致胡适信的一处笔误.<br>《两地书》原信应收入新版《鲁迅全集)——对修订《鲁迅全集》的一则建议<br>《两地书》中缺少的第六封信<br>《鲁迅书信集》的三个版本——从《鲁迅书信集·出版说明》的改动谈起<br>关于鲁迅1922年日记断片(许寿裳抄本)的校勘<br>应尊重鲁迅的用字习惯——从鲁迅致黄源信的校勘谈起<br>鲁迅《答徐懋庸》一文的删改并非“指导家”之所为——为何满子先生释疑<br>究竟是“读书滋味长”还是“诗书滋味长”——向陈福康先生请教<br>鲁迅《哀范君三章》考辨<br>鲁迅与《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的出版<br>《鲁迅序跋集》出版始末<br>《北平笺谱》和《北京笺谱》区别何在<br><br>第四辑 鲁迅史实探寻<br>鲁迅和陈任中<br>关于范爱农乃落水而死的佐证<br>鲁迅对《语丝》的改编<br>鲁迅和白莽初次相见的日期<br>鲁迅到天津南市考察现代话剧<br>杨莘耜何以“呼暑称冤,如堕阿鼻<br>北大讲义风潮始末<br>从“隐约其辞”到“公开揭露”<br>鲁迅是“书法名家”而非“书法大家——与江平先生商榷<br>鲁迅死因及其他——2002年至2003年的鲁迅史料研究<br>后记内容摘要
《鲁迅著作考辨》是作者近年来关于鲁迅著作研究论文的结集。作者以严谨求实的态度,从多方面对鲁迅著作进行了考证和辨析,涉及《鲁迅全集》的编辑与出版、鲁迅著作文本的勘误与校正、薯迅佚文的搜集和整理,以及与鲁迅著作相关的鲁迅生平史料的钩沉等。这些论文,大多发表于《鲁迅研究月刊》《出版史料》《中华读书报》等,在鲁迅研究界和出版界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