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探讨别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3925727
  • 作      者: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著
  • 出 版 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探讨别集》就是博尔赫斯对他心目中的好作家好作品的评论集。
展开
作者简介
  豪·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小说家、诗人兼学者。年青时随家旅居欧洲,在日内瓦等地求学。1921年回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事文学创作,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
  1935年,小说集《恶棍列传》问世,引起阿根廷文学界重视。1941年出版的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他最具开拓意义的作品,此后《阿莱夫》、《布罗迪报告》诸集愈臻其妙,以丰富的叙事手法构筑了作者独有的迷宫式小说世界。
  博尔赫斯的创作成就还体现于篇目众多的谈艺妙文,那是20世纪经典作家的智慧之门。从早年的《埃瓦里斯托?卡列戈》到逝世后结集的《私人藏书:序言集》,他的随笔集几乎组成了一部艺术圣经。
  博尔赫斯担任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20年之久,还做过18年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晚年失明,仍以口述创作。
  1961年获国际出版家协会福门托奖,1962年获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1979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1981年获墨西哥奥林?约利兹奖,1983年获西班牙智者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勋章。博尔赫斯未能获得最重要的文学奖项诺贝尔奖。耐人寻味的是,包括他在内的20世纪几位顶级大师——普鲁斯特、鲁迅、乔伊斯、卡夫卡等,均与诺奖无缘。
  做过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博淹群籍,精通多种语言,以致被视为一个图书馆,或者“作家们的作家”。 晚年的博尔赫斯虽然双眼失明,但藉着想象和智力,似乎更真实和充分地生活在书籍和文字构筑的世界中,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正如梦境和天使所展示的,飞翔是人类基本的渴望之一”。因此,有人将他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梦游者”。
  “博尔赫斯作品系列”译者全部经过博尔赫斯助手、遗孀玛丽亚?儿玉女士亲自过目认可;
  译者王永年先生,高级译审,来自新华社,中国最优秀的博尔赫斯翻译家,他几乎精通欧洲所有重要的语言;在正式着手翻译以前,他先期翻译了一本《博尔赫斯传》,以寻找更为精准的语感。
  黄锦炎、陆经生、潘仲秋,资深西班牙语言文学专家,博尔赫斯优秀翻译家
  译文兼具信、达、雅,极好地传达出博尔赫斯“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风”。
展开
内容介绍
  《探讨别集》收录散文35篇,是博尔赫斯对他所读过的钟爱的书,对他钟爱的作家,作出的个性化评论。在博尔赫斯论述相关的作家作品时,我们既可以读到那些作家作品的风貌,更可以读到博尔赫斯个人的见解。
展开
精彩书摘
  长城和书
  前几天,我在书上看到那个下令修筑中国的长得几乎没有尽头的城墙的人是第一个皇帝,始皇帝,他还申令全国焚毁先于他的全部书籍。这两项规模庞大的行动——抵御蛮族的五六百里格长的石墙和严格地废止历史,也就是说废止过去——竟然出自一人之手,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他的象征,这件事使我感到难以解释的折服,同时也使我不安。这篇短文的目的便是探讨引起这种感情的原因。
  从历史观点考虑,这两项措施并无神秘之处。秦始皇帝与军功显赫的汉尼拔同一时代,他并吞六国,结束了封建割据的局面;他修筑长城,因为城墙是防御工事;他焚书,因为反对派引经据典颂扬以前的帝王。焚书和筑防御工事是君主们常干的事;始皇帝的独特之处在于他行动的规模。某些汉学家是这么解释的,但我认为我刚才提到的事实不是把一些普通事实加以夸张的问题。给菜圃或花筑一道围墙是常有的事;把一个帝国用城墙围起来就不一般了。企图使具有最悠久传统的种族放弃对过去的记忆也不是一桩小事,不论他的过去是神话还是现实。当始皇帝下令历史以他为起点时,中国人已经有三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了。
  始皇帝曾逐出淫乱的生母;正统的人认为他这种严厉的处置是不敬;始皇帝之所以要废止整个过去,也许是为了抹掉一个回忆:他母亲的丑行。(一个犹太国王也有类似情况,为了要杀一个小孩子,杀尽了所有的孩子。)这一推测值得重视,但我们还没有关于神话的另一侧面,长城的线索。据历史学家的记载,始皇帝禁止提到死亡,并寻求长生不老的灵药,在一座象征的宫殿里深居简出,那座宫殿的房间同一年的日子数目相等;这些资料表明,空间范畴的长城和时问范畴的焚书是旨在阻挡死亡的有魔力的屏障。巴鲁克·斯宾诺莎说过,一切事物都希望永远存在;这位皇帝和他的方士们也许认为长生不死是内在的本质,外邪进不了一个封闭的世界。也许那位皇帝为了真正成为第一,便想重新开创时间,自称为“始”,为了仿效那个发明文字和指南针的传说中的黄帝,他便自称为“皇帝”。据《礼记》记载,黄帝为万物正名;始皇帝在传诸后代的碑铭中自诩说在他治下万物的名字各得其所。他想建立一个千秋万代的王朝;命令他的继承人称为二世、三世、四世,直至永远……我谈了魔力方面的意图;也可以设想筑城和焚书不是同时采取的行动。按照我们选择的顺序,我们可以设想那个国王先是破坏,后来出于无奈才做保护工作,或者大彻大悟,破坏了他先前维护的东西。两种设想都有动人之处,但据我所知都缺乏历史基础。汉学家翟理思说凡是隐匿书籍,不交出焚毁的人一概打上烙印,被罚苦役,终身去筑那不知伊于胡底的城墙。这种说法推动或者容忍了另一种解释。也许长城是一个隐喻,始皇帝罚那些崇拜过去的人去干一件像过去那样浩繁、笨拙、无用的工程。也许长城是一种挑战,始皇帝是这么想的:“人们厚古薄今,我和我的刽子手无法改变这种状况,但以后可能出现想法和我相同的人,他像我毁书一样毁掉我的长城,那人抹去我的名声,却成了我的影子和镜子而不自知。”始皇帝筑城把帝国围起来,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个帝国是不持久的;他焚书,也许是因为他知道这些书是神圣的,书里有整个宇宙或每个人的良知的教导。焚书和筑城可能是相互秘密抵消的行动。
  目前和今后在我无缘见到的土地上投下影子的长城,是一位命令世上最谦恭的民族焚毁他过去历史的恺撒的影子;我们这个想法可能是自发的,与猜测无关。(它的特性可能在于规模庞大的建设与破坏之间的矛盾。)把上述情况加以概括,我们或许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一切形式的特性存在于它们本身,而不在于猜测的“内容”。这符合克罗齐的论点;而佩特早在1877年已经指出,一切艺术都力求取得音乐的属性,而音乐的属性就是形式。音乐、幸福的状态、神话学、时间塑造的面貌、某些晨暮的时刻以及某些地点,都想对我们说些什么,或者说了些我们不该遗忘的事,或者正要向我们传达某些信息;这一即将来临然而没有出现的启示或许正是美学的事实。
  帕斯卡圆球
  或许世界历史就是那么几个隐喻的历史,本文的目的就是概述一下这部历史的一个章节。
  在公元前六个世纪,那位游吟诗人赫诺法内斯,对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地咏唱荷马的史诗感到厌倦,他抨击了那些赋予诸神人形特征的诗人,并给希腊人提出了单一的上帝,那是一个永恒的圆球。在柏拉图的《提美奥》中可以读到,圆球形是一个最完美、最整齐划一的图形,因为从球面上的所有的点到圆心都是等距离的。奥洛夫·齐贡(《希腊哲学溯源》,第一百三十八页)认为赫诺法内斯所说的与此相似;上帝是个球状体,因为这种形状是最好的,或最好不过用来代表神灵的形状。四十年后,巴门尼德又一次重复了这个比喻(“本体就像一个非常圆的球状的质量团,从圆心向任何方向的力都是恒定的”);加罗赫洛和蒙多尔夫论证说,他直觉感到了一个无限的,或者说在无限增长的球形,而且我刚才抄录的话具有动态的意义(阿尔贝特里:《伊利亚学派》,第一百四十八页)。巴门尼德在意大利教过书;在他去世后不久,西西里人恩培多克勒构思了一部颇费功夫的宇宙起源学;有一个时期,土、水、气和火组成了一个无边的圆球,“活跃在它的圆形的孤独中的圆球”。
  世界的历史继续着它的进程,被赫诺法内斯攻击过的那些过于类人的神祗,被贬成诗歌中的虚构或贬为魔鬼。但据说有一个人,赫耳墨斯·特利斯墨吉斯特斯,他曾口述过数量不相等的书籍(据亚历山大的克雷芒说是四十二本,汉布里克说有两万本,透特[也叫赫耳墨斯]的教士们说有三万六千五百二十五本),这些书的内容无所不包。那个幻影书库的残篇,从3世纪起就被收集或被编造,成了一部所谓的《赫耳墨斯全集》。在某一残篇中或是在《阿斯克勒庇俄斯》一书(据说也是特利斯墨吉斯特斯所著)中,法国的神学家阿兰·德利勒在12世纪末发现了这个后世人不会忘记的公式:“上帝是一个理念的圆球,其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则不在任何地方。”苏格拉底的前人说是一个无边的圆球;阿尔贝特里(与从前的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这么说犯了一个自相矛盾的错误,因主语和谓语互相抵消;此话也许是对的,但赫耳墨斯书里的公式几乎让我们直接感知了那个球。8世纪,在象征主义的《玫瑰传奇》中再次出现这个比喻,说是柏拉图的话,还有在那部百科全书《三棱镜》中也提到过:14世纪,在庞大固埃的最后一本书的最后一章中提到了“那个智能球,它的圆心无处不在,而它的圆周不在任何地方,我们称它为上帝”。按中世纪人的理解,其意义是明确的:上帝在每个造物身上,而没有一个造物能限制它。所罗门说过,“天和天上的天,尚不足你居住的”(《列王纪上》,第八章第二十七节)。那圆球的几何比喻很像是这些话的注释。
  但丁的诗歌中保留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它曾统治人们的想象力达一千四百多年。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是一个不动的球体;在它的周围转动着九层同心的球体。前七层是行星天(月球天,水星天,金星天,日球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第八层是恒星天;第九层是水晶天,也称“第一运动体”,围着它转的是“最高天”,由光构成。整个这套复杂的由空心的、透明的、转动的(有的系统要转五十五转)球体构成的机器,曾经是一种思维的需要;《论天球的旋转》就是哥白尼——亚里士多德的否定者——给那部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看法的手稿所起的腼腆的书名。对乔尔旦·布鲁诺来说,打破层层星空是一种解放。他在《圣灰日的晚餐》中提出,世界是一个无穷原因的无穷结果,神灵就在我们近旁,“因为它在我们体内胜过我们自己在自己体内”。他咬文嚼字地向人们宣布那个哥白尼的宇宙,在有名的一页中,他写道:“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宇宙都是中心,或者说宇宙的中心在所有的地方,而圆周则不在任何地方。”(《论原因、本原和太一》,第五章)
  这是1584年在文艺复兴的光辉照耀下怀着激情写出来的:七十年后这种热忱已一丝不存,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中感到失去了方向。在时问上,因为假如将来和过去都是无限的,那实际上就不存在一个什么时候;在空间上,因为假如一切与无穷大和无穷小都是等距离的,那实际上就不存在一个什么地方。谁也不是处在某一天、某一地方;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脸的大小。文艺复兴时期,人类自以为到了成年了,并通过布鲁诺、康帕内拉和培根之口宣布过。到17世纪,一种暮年的感觉使人类害怕;为了证明这一点,挖掘出了由于亚当的原罪,所有的造物都在缓慢地、致命地蜕化的信念。(在《创世记》第五章中写道“玛士撒拉共活了九百七十九岁就死了”;在第六章中写道“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约翰·多恩在哀歌《世界的解剖》发表一周年时,哀叹人生短暂和现代人身材的矮小,就像精灵和小矮人。根据约翰逊写的传记,弥尔顿曾担心地球上不会再有英雄史诗;格兰维尔认为亚当是“上帝的勋章”,真有一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眼力;罗伯特·索斯写过一句名言,“一个亚里士多德只不过是亚当的废墟,而雅典则是天堂的雏形”。在那个沮丧的世纪,那激发了卢克莱修创作出六步韵诗的绝对空间,那布鲁诺认为是一种解放的绝对空间,对帕斯卡来说,是一座迷宫、一道深渊。他厌恶宇宙、敬奉上帝,可是上帝对他来说,不如他所憎恶的宇宙真实。他悲叹,不能再谈苍天了,他把我们的人生比做遇难者在荒岛上的生活,他感到物质世界不断的压力,感到头晕、恐惧和孤独,并把这些写进另外一句话中:“大自然是一个无限的圆球,其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则不在任何地方。”布伦瑞尔就这样出版了文稿。但图尔纳在评注本(巴黎,1941)中发表了手稿的涂改和斟酌处,原版本显示,帕斯卡当初还写了effroyable(骇人的)“一个骇人的圆球,其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则不在任何地方”。
  或许世界历史就是几个隐喻的不同调子的历史。
  柯尔律治之花
  大约1938年,保尔·瓦莱里写道:“文学的历史不应当是作家的历史以及作家的生平或他的作品的生涯中的种种际遇的历史,而应当是作为文学的创造者或消费者的精神的历史。甚至可以不提及任何一位作家而完成这部历史。”在谈论文学史时提到“精神”这个词,这不是第一次。1844年,在康科德城,另一位作家就曾写过:“可以说世间所有的作品都是由一个人写出来的;这些书的中心如此统一,以至无法否认都是出自一位无所不知的博学先生之手。”(爱默生:《散文集》,第二卷第八章)此前二十年,雪莱曾发表见解说,所有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诗作,都只是一首无穷无尽的长诗的片段或选段,那是全球所有的诗人建树的长诗(《为诗歌辩护》,1821)。
  这些观点(当然,隐含着泛神论)可能会引出一场永无休止的论战;现在我提到它们,是为了达到一个小小的目的:通过三位作家风格迥异的作品,来说明一个思想的演变过程,第一篇是柯尔律治的短文;我不知道他写于18世纪还是19世纪初,他是这么写的:“如果一个人在睡梦中穿越天堂,别人给了他一朵花作为他到过那里的证明,而他醒来时发现那花在他手中……那么,会怎么样呢?”
  不知道我的读者对这一想象有何见解,笔者认为十分完美,要用它来作为基础顺利地进行其他创作,还没动手就觉得不可能;因为它具有一个终点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当然是这样;在文学的领域中,诚如其他领域,没有一个行为不是一系列数不清的原因的结果和一系列数不清的结果的原因。在柯尔律治的创作的背后,就有历代有情人们共同参与的、古老的创造;索要一枝花作为信物。
  我要引用的第二篇文章是威尔斯于1887年写了初稿,于1894年夏又重写的一部小说。小说第一版题为The Chronic Argonauts(在这个被废弃的书名中,chronic的词源意义为“时间的”);最后定名为“时间机器”。威尔斯在这部小说中,继承并改造了一个极其古老的文学传统:预见未来的事。以赛亚看到了巴比伦的没落和以色列的重建,埃涅阿斯看到了他的后世罗马人的军事命运。《埃达》中的女预言家看到了众神的回归,在周期性的战争后,我们的人间毁灭了,众神在一片新的草地的草丛中,发现了他们以前玩过的象棋的散落的棋子。……威尔斯笔下的主人公,不同于那些旁观的预言家,他亲身去周游未来。归来时疲惫不堪、满身尘埃,都累垮了;他从分裂成相互仇恨的物种的遥远的人类处归来——那里有游手好闲的哀洛依人,他们居住在岌岌可危的宫殿和满目疮痍的花园里,还有穴居地下的夜视族摩洛克人,后者以前者为食;他归来时两鬓苍苍,手中握着从未来带回的一朵凋谢了的花。这是柯尔律治的构思的翻版。未来之花比天堂之花或是梦中之花更令人难以置信,这朵矛盾花的原子,现在都在其他地方,还没有结合起来呢。我要说的第三个版本,一个最精心加工的版本,是一位远比威尔斯复杂的作家的作品,虽然这位作家所具备的被称做古典的那些令人愉快的优点不及威尔斯。我说的是《谦卑的诺斯摩尔一家》的作者,那个忧郁而晦涩的亨利·詹姆斯。他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部尚未完成的带幻想性的小说:《过去的感觉》,那是《时间机器》的变奏曲或加工本。威尔斯笔下的主人公乘坐一辆令人不可思议的车辆远游未来,就像其他车辆在空间中来回,此车可在时间中往返;詹姆斯的主人公出于对那个时代的眷恋,回到了过去,回到了18世纪。(这两件事都不可能发生,但詹姆斯的描述更少随意性。)在《过去的感觉》中,现实与想象的纽带,不是像前两部作品中提到的一朵花,而是一幅18世纪的肖像画,奇怪的是画中人居然就是主人公。此人爱画人迷,竟然回到了画作绘制的日期。在他遇到的人中,自然有那位画家;画家怀着恐惧和厌恶创作了这幅画,因为他从这张未来的面容中,看到了一种少见的、异乎寻常的东西……就这样,詹姆斯创作了无与伦比的回归无限,因为它的主人公拉尔夫·彭德莱尔去了18世纪。原因在结果之后,旅行的目的成了旅行的结果之一。
展开
目录
长城和书
帕斯卡圆球
柯尔律治之花
柯尔律治的梦
时间与J.w.邓恩
天地创造和P.H.高斯
阿美利科·卡斯特罗博士的惊恐
我们可怜的个人主义
克韦多
吉诃德的部分魔术
纳撒尼尔·霍桑
作为象征的瓦莱里
爱德华·菲茨杰拉尔德之谜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
关于切斯特顿
第一个威尔斯
《比亚萨那托斯》
帕斯卡
约翰·威尔金斯的分析语言
卡夫卡及其先驱者
论书籍崇拜
济慈的夜莺
谜的镜子
两本书
对1944年8月23日的注解
关于威廉·贝克福德的《瓦提克》
关于《紫色的大地》
从有名分到无名分
传说的形形色色
从寓言到小说
有关萧伯纳的杂记
一个名字两个回响的考察
历史的羞怯
时间的新反驳
论古典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