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丽汉诗文学史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30443
  • 作      者:
    刘强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强,1975年10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教于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代表作有《韩国华出使高丽及其影响》、《宋时高丽扇、纸、墨输入中国考》、《高丽君臣的文学活动对其汉诗兴盛的影响》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韩国的古典汉诗史中,高丽时代是其汉诗发展的黄金时期,一如唐诗之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对于海东汉诗的历史,朝鲜后期的洪万宗(1643-1725)在其《小华诗评》中有一处笼统的概括:“盖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
  本书为“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海外华文教育研究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围绕高丽汉诗文学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做一些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高丽汉诗文学史分期问题再探讨;制度整备下文学的拓荒——对高丽建国三十年文学的重新审视;文臣世族的形成与高丽汉诗文学的兴盛——以高丽汉诗兴盛原因探讨为中心;武人执政与汉诗文学的发展——论高丽后期汉诗文学的新变以及易世动荡与文学的整合——性理学下的高丽末期汉诗文学。

展开
精彩书摘
  亦即中期文学的开始,而中期文学是公认的高丽汉诗文学兴盛的一个过程,因而,如何看待中期文学兴盛的缘由成为学者们判定前中期文学分界的一个标准。把分界点定为文宗朝,其根据是注重私学的兴盛对高丽汉诗文学的影响,定为成宗朝,则注重科举制的影响(尽管科举制的最初建立是在光宗朝,但是大规模实施则在成宗朝)。前人把高丽前期文学分期一再后推,除他们对高丽中期汉诗兴盛的原因侧重不同外,还有一个客观的原因是,自太祖建国到定宗朝,前后一共才30年,相对于高丽近500年的历史来说,似乎不构成一个独立的时间段,而这一时期所流传下来的作品又极为稀少,这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便使得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忽略了这30年的文学在高丽汉诗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认为应该把从高丽建国到定宗这一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分期来看待,是基于以下的认识。
  首先,从社会结构的变化来看,高丽统一标志着以骨品制为基础的新罗社会结构的终结,但是,由于新的国家主要是通过联合旧豪强贵族而形成,各种地方势力仍保持着半独立状态,因而,中央政权很不稳固。
展开
目录
绪论  高丽汉诗文学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
第一章  高丽汉诗文学史分期问题再探讨
第一节  高丽时代历史分期与文学分期的关系
第二节  对前人高丽汉诗文学史分期的再思考
第二章  制度整备下文学的拓荒——对高丽建国三十年文学的重新审视
第一节  建国三十年汉诗文学独立分期的依据
第二节  对建国三十年汉诗文学的再认识
第三章  文臣世族的形成与高丽汉诗文学的兴盛——以高丽汉诗兴盛原因探讨为中心
第一节  光、景、成三朝改革与文治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  文臣世族与文学—以崔氏家族与李氏家族为例
第三节  浮靡雕琢与晚唐风——从几位代表诗人的个案研究看高丽中期的整体诗风
第四节  高丽汉诗兴盛原因的再探讨——以科举制、君臣唱和及私学对文学的影响为中心
第四章  武人执政与汉诗文学的发展——论高丽后期汉诗文学的新变
第一节  武臣叛乱原因考述
第二节  隐遁与聚会——武人执政对高丽汉诗创作群体的影响
第三节  诗歌形式的新探索——以集句诗、宝塔诗、回文诗在高丽中期的出现为中心
第四节  宋诗学的输入与诗话在高丽中期的出现
第五章  易世动荡与文学的整合——性理学下的高丽末期汉诗文学
第一节  武人政权的终结与士大夫阶层的出现
第二节  性理学与高丽末期的汉诗文学
第三节  文学的整合——兼论唐宋诗风在高丽末期的影响
附录一  中国学者韩国古典汉诗文学研究综述
附录二  高丽朝世系表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