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印象<br> 2007年7月14日,这是一个阴天。我与几位好友纪民、永昌、半农、天舒,随同上海国际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一行38人,前往俄罗斯到伏尔加河上,旅游十多天。我们早早抵达浦东机场,办理好出关手续,等待乘俄航班机,飞往莫斯科。<br> 原定十一点四十分起飞,因飞机来迟,延误到十四点。登机前,半农问:今天坐的是什么飞机?永昌说:那肯定是伊尔机了。半农说:那可不一定。我们上机时一看,这是一架大型的波音飞机(BOEING767—300)。看来,时代在前进,谁要抓住机遇,能不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呢?<br> 1991年6月,我曾访问过俄罗斯,那时乘坐的是我国的国际航班,从北京飞往莫斯科,因此没有很好留意。自己国家的嘛。这次不同了,坐的是俄航,而且从上海直接出去。在登机口,摆放着各种俄文报纸和上海报纸供乘客翻阅。<br> 我拿了份俄文《消息报》,其他朋友各拿了自己喜欢的报纸。我坐在机舱中段的中排,边上还有半农兄。坐下后,我浏览了这架飞机,两边过道的上方,安置着电视机供乘客观看。屏幕上经常打出“世界在微笑,世界对您微笑”的字样。看来,大家都主张微笑,微笑是人们共同的语言。<br> 飞机飞离上海后,发给每位乘客一副耳机,可供自选广播节目。纪民兄原是上海电台搞音乐广播的,曾负责接待王洛宾,组织过国际大型的音乐演出。他大听音乐,盛赞过瘾,过瘾。我则选择朗诵节目,全由一人朗诵,抑扬顿挫,感情充沛,时如大波,时如细丝,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备受感染。我尤为感佩的是,几个钟点下来,朗诵不止。我自己也在上海电台从事文学编辑工作近40年了,深知能组织这样长的文学节目,还真不容易。目前,在我国的广播里,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文学节目了。<br> 银屏上还时时用图表播报飞行情况,目前飞到哪里,已经飞了多少小时,还有多少时间,让乘客明白自己的行程。我觉得,这样做,让乘客与机务人员紧紧地连在一起,似乎心与心更贴近了。<br> 机上供应的饭点,有西餐,有米饭。中国乘客大多要米饭,而俄罗斯乘客相反。我觉得,还不错。那些经常出国的朋友,则不太满意,说是太差了。对送饮料,也觉得不够勤快。我这个人,一对吃要求是低的,而且饭量小,就说不准了;二喜欢安静,不喜欢别人打扰。要吃饮料,自己可以到机舱后面去取。<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