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乃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br> 《若有所思》里的随感,大部分是从何怀宏教授过去十年的日记和哲学笔记中选录出来的,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是他个人内心的独白。这是一本类似于周国平《人与永恒》的书,也许比《人与永恒》有更锋利与深切的追问和沉思。<br> 《若有所思》是一本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分,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它也是何怀宏教授酝酿最久的书,时间跨度包括了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之年,是其思想“原始的悸动”,也是青春悸动的产物,包含着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爱情和婚姻的追问,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哲学与真理的追求,生与死的追问,等等,体现了学者最真实和珍贵的内心生活记录。
展开
——武汉晨报《生者的欢喜与忧愁》
很多哲学著作因为太过于学术化而难于理解而不被非专业人士接受。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哲思的陶冶,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厌倦生命、背离大地呢?或许《若有所思》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读物才是最能让人感同身受,继而从中找到答案的。何先生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而更像是一个生活着的历史家。 “思”应当是一种平凡之美,但是人们往往只会把它当作一种独具慧眼、运用智慧的能力,抑或一种观察世界的敏锐角度。相信人们读完《若有所思》,定能领悟到思想的价值更多体现为一种理智的诚实之美,它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智商上的高低,更需要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思”就像静穆一样,只能从德性中涌出,平凡而真实。
——上海新闻晨报《若有所思:思考的平凡之美》
就像何先生翻译的《沉思录》会在很多人的枕边伴之终生的经典一样,《若有所思》必然也会成为更多人人生道理上不可缺失的一件宝物,人们更可以像何先生所喜欢的那样,“极其温和而坚定”地经营自己的人生。就在这不经修饰,不想精致的原始的感觉里,成就雪中傲骨寒梅,留盈袖暗香。
——山西商报《庭前雪落成一夜 不及梅花半点香》
在翻译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的过程中,何怀宏开始不断记录下自己对生命、道德、爱情等等问题的思考和体悟,最终成就了他青年时代的沉思录——《若有所思》,这些最真实和珍贵的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絮语,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宛若逝去的“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
——广州信息时报《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若有所思》是何怀宏教授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分,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它也是何怀宏酝酿最久的书,时间跨度包括了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之年,是其思想“原始的悸动”,也是青春悸动的产物,包含着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爱情和婚姻的追问,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哲学与真理的追求,生与死的追问,等等。
——北京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