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春之声:散文家笔下的改革开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68203
  • 作      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春之声:散文家笔下的改革开放》选取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散文随笔汇编成集。这个选本是一部记录名散文作家对改革开放所感所想的选本,选择作品的视角非常独特,使得《春之声:散文家笔下的改革开放》区别于坊间的其他散文选本,更具特色与个性。
展开
内容介绍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春之声:散文家笔下的改革开放》,收录冰心、王蒙、卞之琳、巴金、周涛、王安忆、江子、黄裳、林希、刘白羽等众多著名散文家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所感所想。其中有对文革的追忆,对家乡变化的记录,对三十年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变迁描述。从中可见,散文家们对于改革开放三十年里无止境的回忆与追思。<br>    30年的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30年的中国文学也经历了由荒凉到繁荣。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用他们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一个时代,沉淀了一代人的思想、智慧和感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春之声》选取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散文随笔汇编成集。这个选本是一部记录名散文作家对改革开放所感所想的选本,选择作品的视角非常独特,使得《春之声》区别于坊间的其他散文选本,更具特色与个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等待<br>    我拿起话筒,问:“×楼吗?请你找××来听电话——我是她母亲。”<br>    听到最后一句话,对方不再犹疑了。这位从未识面的同志,意味深长地带着笑声说:“她走了。她留话说,她还是和往日那样,回家去吃晚饭,她还会给您带‘好菜’来呢!”<br>    我问:“她是一个人去的吗?”<br>    “不!她和她姐姐,还有她们的孩子,都去了,还带了照相机。”<br>    我放下话筒,怔怔地站着,我不知道该怎么想。我不放心……我又放心,说到底,我放心!<br>    昨天晚上,我们最好的朋友老赵来了,说:他的一个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工作的亲戚,得到上头的密令,叫他们准备几十根大木棍,随时听命出动……他问我的女儿:“你们还是天天去吧?”我的女儿们点了点头。他紧紧地握了握她们的手说:“你们小心点!”就匆匆地走了。<br>    我们都坐了下来,没有说话。我的小女儿走过来坐在我旁边,扶着我的肩膀说:“娘,您放心,他们不敢怎么样,就是敢怎么样,我们那么多的人,还怕吗?”她又笑着摇着我的手臂说:“我知道,您也不怕,您还爱听我们的祷告呢。”<br>    我心里翻腾得厉害。没有等到我说什么,她们和她们的孩子已经纷纷地拿起挎包和书包,说:“爷爷,姥姥,再见了,明天晚上我们还给您带些‘好菜’来!”<br>    老伴走过来问:“她们又走了?”我点点头。他坐了下去,说:“我们就等着吧。”<br>    我最怕等待的时光!这时光多么难熬呵!<br>    我说:“咱们也出去走走。”老伴看着我,一声不响地站了起来。<br>    我们信步走出了院门,穿过村子的小路,一直向南,到了高粱河边站住了。老伴说:“过河吧,到紫竹院公园坐坐去!”我挽起他的左臂,在狭仄的小桥上慢慢地走着。<br>    我忽然地抬头看他,他也正看着我,我们都微笑了,似乎都感觉到多少年来我们没有这样地挽臂徐行了!四十七年前,在黄昏的未名湖畔我们曾这样地散步过,但那时我们想的只是我们自己最近的将来;而今天,我们想的却是我们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的遥远的将来了!<br>    进了公园,看不到几个游人!春冰已泮,而丛树枝头,除了几棵松柏之外,还看不到一丝绿意!一阵寒冷寂寞之感骤然袭来,我们在水边站了一会,就在长椅上坐下了。谁也没有开口,但是我知道他也和我一样,一颗心已经飞到天安门广场上去了!那里不但有我们的孩子,还有许许多多天下人的孩子,就是这些孩子,给我们画出了一幅幅壮丽庄严的场面,唱出了一首首高亢入云的战歌……<br>    这时忽然听到了沉重的铁锤敲在木头上的声音,我吃惊地抬头看时,原来是几个工人,正在水边修理着一排放着的翻过来的游船的底板。春天在望了,游船又将下水了,我安慰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br>    老伴站了起来说:“天晚了,我们从前门出去吧,也许可以看见她们回来。”我又挽起他的左臂,慢慢地走到公园门口。<br>    浩浩荡荡的自行车队,正如飞地从广阔的马路上走过,眼花缭乱之中,一个清脆的童音回头向着我们叫:“爷爷,姥姥,回家去吧,我们又给您带了‘好菜’来了!”<br>    “万家墨面”之时,“动地歌吟”之后,必然是一声震天撼地的惊雷。这“好菜”我们等到了!<br>    在延安感受三中全会<br>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下旬,我以知青的身份,去延安市参加创作会。<br>    每天晚上八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可谓当时的名牌专栏。訇然响起的《东方红》乐曲和播音员齐越苍劲的嗓音,一个主权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家的声音庄重雄浑地围裹而来,让听者不由得眼眶湿润。<br>    十二月下旬,日最短夜最长的冬至节令,冬至过后就该交九,一年四季中最冷的时段。六点过后,天已黑定,稀疏的几盏街灯亮起,比街灯更稀疏的是街上的行人。那时延安市里基本没有电视,机关很少有,居民住家没有,旅馆房间更没有。覆盖面最大的是广播,是支在各色土地上的或水泥或木头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是挂,在农家屋角的小匣子,是富裕人家的收音机和半导体。晚八点半钟,《东方红》乐曲准点响起,随后是新闻要目: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会议消息、会议决议、会议公报等一系列文件。<br>    那天晚上的播音员是齐越、夏青·还是葛兰?不记得了,反正是挺庄严挺大气磅礴的声势。房间里没灯,是没发电?还是停电?反正房间是黑的没有灯。我先是坐在床上听,北风不停地吹呜呜地吹,把广播里的声音撕扯得一丝一缕,听着不那么连贯。我脱了鞋站在床上,耳朵贴着窗玻璃听,最后索性站到窗台上听。遥远的来自北京的声音随着一股股北风一缕缕尘沙入耳。其实我并没有听清广播的全部内容——直接内容是为彭德怀和陶铸等老一代革命家平反,为“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更不可能理解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是不知怎么,我特别感动,觉得黄土高原的日子、全中国的日子将因此发生变化。<br>    广播节目是要重播的,我站在窗台上把重播的内容坚持听完,才觉出没穿鞋的脚冰凉彻骨,活动活动脚,袜子上沾了一层瑟瑟尘沙。<br>    之后,高音喇叭如潮水般涌出那几首陕北民歌《大生产》《翻身道情》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br>    解放区呀么嗬嘿,大生产呀么嗬嘿,边区的人民齐里里里嚓拉拉拉索罗罗罗呔,齐动员呀么嗬嘿;<br>    太阳一出唉嘿哟,哎嘿哎嘿哎嘿……哎嘿嘿,满山红噢哎嘿哎嘿哟;<br>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噢红军到陕北:<br>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br>    二<br>    他叫黄河,也是北京知青。他刚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共青团第十次代表大会,见到了邓小平同志,学跳集体舞,参观了国际农机展览……历史,准确地选择了他,使他成为三中全会后最早的行动者。<br>    黄河根据上级精神,首先在他任团委书记的公社分队。<br>    从一九五八年实行人民公社化以来,中国农村的组织机构是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独立核算单位。可是在“文革”期间,一度学大寨不顾各地的实际情况——经济情况和觉悟情况,搞穷过渡,一刀切,一夜之间由生产队核算变成大队核算,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br>    我第一次插队的李家湾一九七。年搞合队,直到我离开那里上大学的一九七二年还是明合暗不合。我后来插队的三台庄,因为是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公有制的步子要快许多,在我还没来三台庄前就合并成一个大队,逶迤在一道十五里长的九龙泉沟的三个生产队愣是搬到了三台庄。在我后来插队的三年多,遇到很大的问题就是三个生产队不合,人合心不合。一出问题就扯到原先三个队上,选队干,分自留地,直到进京告状……知青自以为维护大局,站在曹书记一边,谁闹谁是资本主义,就批判谁,到底没批出个结果。知青散伙那年,大队也散伙,三个生产队重新划分开,原在前后九龙泉队的社员拉着架子车上的穷家当义无反顾地返回他们的家园。<br>    当时我正准备结束插队生活,离开三台庄,基本没介入分队,也没过细了解农民从始至终的心态。看着搬走的农户家卸去木头门窗后张着大嘴的窑洞,望着窑洞墙上用老镢发狠掏下的深深的印子,我感到震惊和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心劲和仇恨?已经在三台庄住了五六年,住熟了,住热了,打了新窑盘了新炕,回去有什么好?到哪不是种一样的庄稼干一样的农活,一切还得从头开始……我发现我并不真正了解农民。<br>    而黄河是全力以赴做此事的。<br>    他觉得他掌握了真理:中央的精神;他觉得他符合民心,社员不想搞穷过渡,社员希望生产单位划小;他坚信毛主席讲过的那句话:只要路线正确,没有人会有人,没有枪会有枪……《列宁在十月》中那句经典台词: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他觉得插队十年,从底层到农村基层,他从黄土高原一步步走进北京面圣领了圣旨,时代终于为他闪出一方舞台,虽然迟了点,但毕竟有了属于他的舞台,该他大显身手了。<br>    在后来他写给我的信中说,白天社员要下地劳坮,他就跟着社员下地劳动,背庄稼,收秋,农田基建;劳动之余做社员的工作,了解他们的想法,传达中央的精神……社员是拥护的,因为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只是担心,近年来,一分队就说是资本主义,一分就说,此一回怎么会换了种说法?能成么?不会反复么?不会被当做出头的椽子给整烂么?就凭你个毛头小子?还没娶婆姨的知青?不当家不知柴米金贵的知青?我们的瞎好与你无干的知青……黄河下工了还要找队干部说,讲政策,讲远景,软硬兼施。队干部要狡诈和圆滑得多。<br>    想必三中全会的第一道阳光是有强度和亮度的。在他和工作队员的努力下,在县里领导支持下,在大背景的辐射下,几个试点的大队划分开生产队了。<br>    他在信中说,此刻已是半夜,刚刚主持完分大牲Vl,看着社员牵着牛、驴、骡子等走回自己生产队的小牲口棚圈,他才拖着困乏不堪的身体回自己的窑洞歇息,兴奋,睡不着。<br>    我除了分担他的兴奋,帮不了他什么。<br>    后来他家有事情,有关弟妹升学、就业等大事,他回京探家了。
展开
目录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br>等待<br>在延安感受三中全会<br>黄花滩<br>故乡行——重访巴彦岱<br>花街十里一城春<br>离合悲欢的三天<br>湖州八记(节选)<br>漏室鸣<br>有感于鲜花重放<br>拉萨的八角街<br>没脾气<br>怀念中的宁静<br>处级和尚<br>祭马思聪文<br>我的“女儿”三毛<br>梦中说梦<br>我住过的房子<br>“文革”博物馆<br>新居琐记<br>新春的祝愿<br>随遇而安<br>春之声——上海纪事<br>关于死的反思——兼为之唱一赞歌<br>浮生偶遇<br>黄土的儿子<br>人钱小事<br>净土<br>春到零丁洋<br>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br>深巷又闻卖米声<br>家事<br>有一个梦想<br>家有斑鸠<br>小板凳<br>看电影<br>通渭人家<br>一个村庄的疼痛<br>记韦君宜<br>砾石地带<br>真实与感动<br>路桥行<br>家在瓦窑堡<br>借条<br>那天晚上<br>消失的村庄<br>乡愁里的春天<br>土地<br>立碑或水珠里的太阳<br>车轮滚滚<br>乡下来信<br>解密种种<br>三回家乡<br>符号语义品牌<br>“怪人”连文成的三个快镜头<br>乡下纪事(节选)<br>如果上帝有一双凝望的眼睛<br>敦煌舞长梦(节选)<br>以人为本说<br>白雪红灯的年<br>转身<br>又是弹指一挥间<br>敬老院的春天<br>曾经电话<br>中华民族三章<br>走进格尔木的昨天<br>雨润千秋——厦门园博园沉思<br>回忆不止三十年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