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禅外阅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341797
  • 作      者:
    丰子恺著
  • 出 版 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因为他喜欢春天,所以紧紧地换着他,至少不让她从他的笔底下溜过去。在春天里,他要开辟他的艺术的国土,最宜于艺术的国土,物中有杨柳和燕子,人中便有儿童和女子。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将他们收入笔端了。<br>    ——朱自清<br>    他在各地发表的散文,能找到的我全读子。阅读时我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感到亲切的喜悦,他写得十分朴素、非常真诚,他的悲欢、他的幸与不幸紧紧地抓住我的心。<br>    ——巴金<br>    一个人须得一个艺术家,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子恺从顶至踵,浑重都是个艺术家。他的胸襟,他的言谈笔貌,待人接物,无一不是艺术的,无一不是至爱深情的流露。<br>    ——朱光潜<br>    清幽玄妙,细腻深沉,富有哲学味。<br>    ——郁达夫<br>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br>    ——俞平伯
展开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父亲为清末举人,祖母性格豪爽,爱好文艺。十六岁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受教于中国近代文艺先驱李叔同。二十三岁游学日本,学西画与音乐。二十七岁与匡互生等人创办立达学园于上海。一九四九年后曾任上海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美术史方面的著述有《西洋美术史》、《绘画概说》、《绘画与文学》、《西洋名画巡礼》、《西洋建筑讲话》、《西洋画派十二讲》等。丰尝谓:“艺术不是技巧的事业,而是心灵的事业,”又谓:“在每一幅静物画中显示着一个具足的小天地。”“在一草一木中窥全自然,在个体中感到全体”,“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国”,正乃其“心灵”之终极追求。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丰子恺先生用禅意去感悟人生心得的散文集,全书分为艺韵书香、如烟往事、人生如梦、心与物游等五部分,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一些人生随笔。<br>    无常之恸,大概是宗教启信的出发点吧。一切慷慨的,忍苦的,慈悲伯,舍身的,宗教的行为,皆建筑在这一点心上。故佛教的要旨,被包括在这个十六字偈内:“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展开
精彩书摘
    读书<br>    《中学生》杂志社出了一个关于“书”的题目来,命我写一篇随笔。倘要随我的笔写出,我新近到杭州去医眼疾,独游西湖,看了西湖上的字略有所感,让我先写些关于字的话吧。<br>    以前到杭州,必伴着一群人,跟着众人的趋向而游西湖。走马看花地巡行,于处皆不曾久留。这回独自来游,毫无牵累。又是为求医而来,闲玩似属天经地义,不妨于各处从容淹留。我每在一个寻常惯到的地方泡一碗茶,闲坐,闲行,闲看,闲想,便可勾留半日之久。<br>    听了医生的话,身边不带一册书。但不幸而识字,望见眼前有文字的地方,会不期地睁着病眼去辨识。甚至于苦苦地寻认字迹,探索意味。我这回才注意到:西湖上发表着的文字非常之多,皇帝的御笔,名人士夫的联额,或勒石,或刻木冠,冠冕堂皇地,金碧辉煌地,装点在到处的寺院台榭中。这些都是所谓名笔,将与湖山同朽,千古留名的。但寺院台榭内的墙壁上,栋柱上,甚至门窗上,还拥挤着无数游客的题字,也是想留名于湖山的。其文字大意不过是“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到此”而已,但表现之法各人不同:有的用炭条写,有的用铅笔写,有的带了(或许是借了)毛笔去写,又有的深恐风雨侵蚀他的芳名,特用油漆涂写。或者不是油漆,是画家的油画颜料。画家随身带着永不退色的法国罗佛朗制的油画颜料,要在这里留名千古,是很容易的。写的形式,又各人不同:有的字特别大,有的笔划特别粗,皆足以牵惹人目。有的在别人直书的上面故用横行、斜行的文字,更为显著而立异。又有的引用英文、世界语,使在满壁的汉字中别开生面。我每到一处地方,不论碑上的、额上的、壁上的、柱上的,凡是文字,都喜观玩。但有的地方实在汗牛充栋,尽半日淹留之长,到底不能一一读遍所有各家的大作。我想,倘要尽读全西湖上发表着的所有的文字,恐非有积年累月的闲工夫不可。
展开
目录
序言 禅意人生<br>第一篇 艺韵书香<br>读书<br>我的苦学经验<br>艺术三昧<br>学画回忆<br>两个“?”<br>旧话<br>颜面<br>甘美的回味<br>二重生活<br>无常之恸<br>自然<br>英语教授我观<br>七巧板<br>第二篇 如烟往事<br>家<br>忆儿时<br>我的母亲<br>忆弟<br>作父亲<br>儿女<br>给我的孩子们<br>从孩子得到的启示<br>梦痕<br>南颖访问记<br>作客者言<br>送阿宝出黄金时代<br>美与同情<br>生机<br>第三篇 人生如梦<br>美术与人生<br>图画与人生<br>青年与自然<br>暂时脱离尘世<br>实行的悲哀<br>艺术的效果<br>渐<br>秋<br>闲<br>晨梦<br>剪网<br>阿难<br>陋巷<br>大账簿<br>第四篇 心与物游<br>钱江看潮记<br>桂林的山<br>庐山游记<br>黄山印象<br>不肯去观音院<br>赤栏桥外柳千条<br>半篇莫干山游记<br>湖畔夜饮<br>山中避雨<br>西湖船<br>清晨<br>放生<br>第五篇 偶寄闲情<br>吃瓜子<br>吃酒<br>故乡<br>惜春<br>蜜蜂<br>杨柳<br>初冬浴日漫感<br>四轩柱<br>口中剿匪记<br>旧上海<br>伯豪之死<br>癞六伯<br>王囡囡<br>歪鲈婆阿三<br>敬礼<br>肉腿<br>素食以后<br>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