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楼钟声燕园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36126
  • 作      者:
    谢冕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
展开
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汉族。l945—1949年在福州三一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br>    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并兼任诗歌理论刊物《诗探索》及《新诗评论》主编。从2005年起担任北京大学诗歌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所长。<br>    著有《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l0余种。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主编过许多大型丛书,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10卷)、《百年中国文学经典》(8卷)、《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2卷)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展开
内容介绍
    《红楼钟声燕园柳》是谢冕先生关于北大的一本散文集。红楼钟声燕园柳。谢冕先生用诗意的语言来描述他工作和生活了将近50年的北大。那湖,那塔,那园,那月,只要是北大的一草一木都让他笔尖充满情感。北大在他的叙述中充满迷人而纯粹的美,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北大的行吟诗人。<br>    北大人物。除了北大风物的美,他还写了那些充满自由精神和学术魅力的北大人物:蔡元培校长、季羡林先生、林庚先生、吴组缃先生、金克木先生、陈贻焮先生等等,还有早年被迫害致死的北大学生林昭……这些散发着北大精神魅力的师友,是北大精神的一部分。<br>    北大诗歌记忆。北大是新诗的发源地,北大参与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全部进程,新诗的历史上印记着北大鲜明的身影。谢冕先生本人就是新诗研究的一面旗帜,从80年代“新诗的崛起”开始,一直到现在主持的新诗研究所,谢冕的新诗研究推动着新诗的发展。所以,谈北大离不开新诗,既有一百年的新诗历程,也有对北大诗人的评介,北大诗歌的天空如此迷人和丰富。<br>    北大的声音。这是谢冕先生在北大的演讲,是北大富有诗意和激情的声音,这些声音既有对自我的体认,也有对后辈的期望,既有如何读书,也有怎么做人。北大的学生倾听着这种“青春的北大”的声音走进和走出北大,这是北大精神传承的一部分,那些有幸听到谢冕先生声音的北大学生是幸福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初进燕园<br>    燕园的第一夜是迷蒙的。只记得那日午夜时分,奔走了三个日夜的火车在前门车站停住了。下车,出站,便有北大的老师和同学在接我们。迷迷糊糊地上了车,迷迷糊糊地行进在去北大的西郊路上。夜很深,周围很宁静,这城市像在做梦。车子开进了校园,我已不记得那是哪一个校门了,只觉得是开进了一座密林之中。路是弯曲的,弯曲的路两旁全是树。树被街灯照着,也是迷迷糊糊的。后来,车在一座宫殿式的大楼前停住了,人似乎也从梦中醒来,惊讶地望着周围的一切,竟觉得是进了一个公园。<br>    燕园到了,我开始了北大的第一个夜晚。这座宫殿式的大楼是第一体育馆,这是我们进校后的第一个住处。院系调整之后,学校扩大招生,原有西郊燕京大学旧园,虽然新建了好多办公楼和宿舍,还是不能满足需要。这一年新生到校,宿舍调整不过来,只好在体育馆和地学楼等处临时设点,安置新生。这在学校是权宜之计,在我们却已是非常满意了:能到北京,能进北京大学,能在北大有一个安身的床位,当日有的,就是发自内心的幸福感。<br>    第一体育馆位于未名湖东岸,是燕大旧有的一座巍峨的建筑。当年设计燕园的建筑师很有眼光,他把整座燕京大学建成中国古典园林的样子,建成了和周围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统一的风格,从而融在了一起。这座“一体”(我们对第一体育馆的简称)也是如此,歇山式的大屋顶,灰瓦,红柱,白墙,是典雅而庄严的皇家气象。
展开
目录
素描(代序)高秀芹<br>初进燕园<br>永远的校园<br>这对地的魅力<br>湖畔的雪泥鸿爪<br>依依柳岸<br>北大遗事<br>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br>难忘的岁月<br>恒久的光明<br>湖畔的“新风景”<br>我的西郊生活<br>多情最是此湖水<br>年年此夜<br>一百年的青春<br>1989:陆沉中升浮起一片对地<br>北大的传统精神<br>我所知道的中文系的传统<br>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br>百年诗心<br>燕园诗会<br>林庚先生的诗歌精神<br>你的草地总是清香<br>新诗的摇篮和故乡<br>怀念蔡元培校长<br>陌生而又熟悉的镜春园七十六号<br>垂花门前的追念<br>那素朴和平易让人敬畏<br>先生本色是诗人<br>厦门寻踪<br>金克木先生的文采<br>在朗润园静静的一隅<br>那些日子里的欢乐和痛苦<br>怀念林昭<br>无言面对死亡<br>……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