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行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934841
  • 作      者:
    杨志强著
  • 出 版 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人既活得久了,瞻前顾后,便容易把走过的路看做一段旅途。因为只是书呆子一名,没有什么值得盘点,便只能把活过的日子看做一个灵魂的旅程,其间有许多疑惑,不到某个年纪,不经过许多世故,是不可能释怀的。当你在人生里绕了一个个大圈,终于能浮一大白,舒出一口鸟气时,往往哑然失笑:你其实也没搞出什么新意,在你前面已不知有多少高人走过,在昔人留给我们的心迹里也早有所阐发,也许你在少年时早巳读过看过听过,于是同一部书、同一佳句、同一音乐、同一幅画,尽管似曾相识,到现在才懂得个中三昧。这本小书里记录的,便是这几年来我的这类惊叹吧。
展开
作者简介
    杨志强,广东顺德人,出生、求学于广州,居香港近三十年,目前的职业是自由撰稿人、编辑、插画师。<br>    杨志强刚到香港时便进入文化圈,做过画廊老板、流行读物的主笔、出版社的主编以及首席插画师等工作。同时,他还是一些国内外知名机构(如牛津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的客座特约插画师及撰稿人。从2000年起,他便不再供职,成为自由身的文化人。<br>    到目前为止,他发表过的文字超过二百万字,插画和漫画逾两万幅,主编的期刊不下二百期,为单行本的书籍作插画和封面设计已超过一百本。
展开
内容介绍
    活在这个人间,我们都免不了疑虑重重,感慨日多。要给自己的人生定位,都免不了在育成自己的文化里上下求索。于是,由中世纪音乐、巴赫到瓦格纳;由文同、苏轼到董其昌;由古希腊剧场到欧洲歌剧;由萨满教巫师到村上春树;由柏拉图到黑格尔……当绕了一个个大圈,终于能浮一大白,舒出一口气时,我们往往哑然而笑。于是同一部书、同一佳句、同一音乐、同一幅画尽管似曾相识,到现在才懂得个中三昧……<br>    这本书里记录的,便是这么一个海外文化人的灵魂之旅。
展开
精彩书摘
    灵魂的旅途<br>    二十年前的某一天,因为要绘制一套熙笃会史的组画,我在大屿山神乐院留宿。夜半平明,早祷钟响,隐修士的歌声从远处传飘来。朦胧中,我好像穿过时光隧道,在中世纪的旷野踽踽独行。<br>    年轻时读艺术史便知道这是格里哥利(额我略)曲调,是自5世纪以来教会音乐的主要模式,但从未对它感到如些真切。我猛然想到,这曲调人们已唱了干多年,它承载了多少血肉之躯在灵性方面的寻觅求索?<br>    这曲调是欧洲音乐史上最古老的母题之一。在单音音乐向复音音乐摸索前进时,这曲调扶持了许多个世代的音乐流向。直到一千年后,巴赫仍有不少作品拿它做主题。莫扎特的丘比特(Jupiter)交响曲最后一个乐章的赋格曲还用它做动机,甚至到了浪漫派时代,无论柏辽兹、圣桑和雷史毕基等人如何急进前卫,这曲调还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频频出现。当然,宗教音乐常不离开宗教背景,但若撇开宇宙观不谈,宗教本身便是一代代人心灵探索的沉淀。人们可以不认同这曲调背后的礼仪或经文(其实,这些拉丁文歌词也没有多少人能听懂),但总不能不认同这超过一千年的一代代人,都在这曲调下向漠漠苍天发问、感怀、哀祷,许多令后世肃然起敬的人物,就是天天吟咏着这曲调,玩味着世界和人生的奥秘,在关于这世界是怎么回事、人又是怎么回事的探索的路上走了一辈子。没有这情怀,我们便没有笛卡儿和培根,没有康德和黑格尔,也没有但丁、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这正如我们可以不认同屈原的鬼神观,却无法不在他的《天问》和《九歌》里吟咏再三一样。<br>    人生是长路,也是苦路。其所谓苦,不全因世途险恶,容不下真善美;而是在行进时,天苍苍,野茫茫,那终极的去处是怎么回事,这莽野大荒的背后究竟是怎么一个底蕴,你是全然不知的。探索的人往往孤独,也幸福。上天总会时而把门打开一线缝,让他能一窥堂奥。世上还有什么能比这偿报更大?音乐家中,瓦格纳最能体会这滋味,他在歌剧《汤豪舍》中反复使用了多次的“朝圣者之歌”,便把这既悲壮又陶醉的情怀写得淋漓尽致。包含了这主题的“汤豪舍序曲”,也成了他作品中的热门。<br>    记得十多年前,百代唱片公司发行了西班牙某本笃会(本尼迪克)隐修院的圣咏录音,竟成了该年最畅销的古典音乐唱片。在这人欲横流的后现代世界,乍看是怪事一桩,其实想深一层,也不难理解:任何世代,人们在寻求衣食的同时也必寻求灵魂,只是许多人浅尝辄止。古老的格里高利旋律,不过是勾起了人们最私底下的心神向往而已。<br>    神乐院一夕后,我成了中世纪音乐迷,也听了不少中世纪的朝圣歌集。听这些歌,我常想起中国古代文人的山水画。宋以后,这种“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的行旅图也特别多。那是中国文人走向内省的年代。坊间的艺术史书,常把这些题材的泛滥解释为士大夫厌倦了灯红酒绿的官场文化而寻求解脱。其实,一个有灵性的人,不管他是隐逸的野老还是封疆大吏,总是孤独的。如果你把这“干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山山水水,看做我们处身的茫茫人海表面热闹背后的真相,这旷野中的行旅,怎不是我们每个人灵魂的真实写照?<br>    ……
展开
目录
序<br>乐韵起时<br>灵魂的旅途<br>圣者的歌吟<br>往中世纪走一趟<br>想起了《彼德与狼》<br>巴赫离我们很近<br>聆听莫扎特<br>音乐家中的天使<br>初窥莫扎特<br>他知道这世界的秘密<br>欧洲人最奇特的发明<br>看卡通听歌剧<br>返璞归真的《魔笛》<br>“中国”公主((图兰朵))<br>《菜茵的黄金》<br>听《伊多梅奈》<br>如水的情<br>《唐璜》的魅力<br>初听帕莱斯特里那<br>“普世”与“永恒”<br>我心如小鸟<br>由3B说起<br>音乐之父和音乐之母<br>“来吧,仁慈的死亡!”<br>音乐背后的故事<br>旋律<br>深藏不露<br>天国的镜影<br>润物细无声<br>是神还是恶魔?<br>“崇高”的梦幻<br>失败者的寓言<br>圣杯传奇背后<br>白日梦里听贝里尼<br>欣然忘食<br>从养孩子的体验说起<br>孤鸿的悲歌<br>西塞罗被砍头时读什么?<br>前卫和正统<br>剥落画皮<br>想起了托尔斯泰<br>明月照沟渠<br>由福尔摩斯到威廉修士<br>福尔摩斯从不猜测?<br>虚构的圈套<br>“春树”之潮<br>存在的寓言<br>俄狄浦斯之谜<br>缺损的意义<br>弗洛伊德?<br>也说大自然<br>膜拜和宣泄<br>一把双刃刀<br>大写的自然<br>“高贵的野蛮人”<br>具象的末日?<br>疑惑时代的真情表露<br>画给自己看<br>礼失求诸野<br>酒神的身影与名士风流<br>酒的联想<br>能醉的心<br>灵气<br>迷狂<br>忘我天真<br>达芬奇的“密码”<br>“造化”与“心源”<br>“务虚”与“务实”<br>定格和破格<br>江山如画和画如江山<br>争斗与消融<br>心性与俗尘<br>非不能也,是不为也<br>鱼翅与粉丝<br>语到沧桑意便工<br>庙堂气象与逸的追寻<br>不同风味的背后<br>“士气”和“隶体”<br>木讷与内敛<br>如阅天下马<br>重尝笔墨<br>异曲同工<br>鸡口与牛后<br>书法何用?<br>众里寻她干百度<br>出神人化<br>“无”中生“有”?<br>流动的珠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