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用心去读,才会有收获。茶用心去品,才会有感悟。
易武茶山古镇那厚重的历史文化总让我捧在心中放不下,会去想有关普洱茶的种种未解之谜。
了解普洱茶历史的人都知道,普洱茶曾中断了半个多世纪,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对普洱茶认知甚少,今天能重新大鸣大放,这是历史的必然呢还是另有某些原因?我想,云南普洱茶除了由于茶性醇厚,滋味上乘,保健功效显著,较多地融入了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且具有越陈越香的这些优势条件而受到了国人重视外,这几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一定是还有其他重大隐情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位于昆明金星小区西门附近著名的陈露云老师的“古云海”茶行,我们再次见到了德高望重的台湾著名茶人吕礼臻先生。也就是这次偶然的造访,让我们对普洱茶一段重要历史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突破。
从两年前第一次在易武见到吕礼臻先生之后,从一些茶人那里我对吕先生又增加不少了解。作为在海内外最具知名度的台湾茶人和普洱茶专家,他与云南的陈露云老师一样,在海外被媒体誉为“为普洱茶开疆辟土的功臣”。吕先生虽头发胡子又添了不少花白,但面色却有如童颜,目光睿智,充满和蔼与端详,极具普洱大师和有道茶人风范。吕礼臻先生谈话风趣幽默,在与他愉快中的交谈中,句句听似平凡的话却充满禅意和智慧,有一种炉火纯青、返朴归真的境界,给人的感觉是静真自然、宽和与简朴,在他和陈露云老师的互相印证下,我们边喝着吕先生带来的珍贵的20世纪50年代红印及第一批7572(20世纪70年代生饼),还有吕先生自己制作的“臻味普洱纪念饼”及台湾乌龙,谈话内容也渐渐转向了十几年前的悠悠往事中,随着他与陈露云老师的回忆,结合我对普洱茶在20世纪末重新得以光复的一段历史的多方调查研究,对其中鲜为人知的一些重大隐情也愈加清晰了。
从民国中期至20世纪末,在云南茶区,茶农习惯饮用大叶种晒青茶,中国西北地区的群众,虽非常喜爱饮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且大量运销,但这些现在列为普洱茶的茶,当时都不称为普洱茶。1973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为扩大茶叶出口的需要,成功生产出渥堆后发酵的熟普洱茶以后,在广东、香港等地区喜欢饮用加入菊花的熟普洱茶,很少知道饮用生普洱茶。无论生或熟普洱茶在大陆的年销量最多不过1万吨。但至20世纪末,突然出现了普洱茶的饮用收藏热潮,造成这股风潮的“始作俑者”与台湾茶人有很大关系,是他们较早开始追逐古董普洱茶,并由此使普洱茶迅速走向了风靡全球的传奇之路。
香港、澳门早自清代民国以来,便是普洱茶外销南洋和转口欧洲的商业集散地。普洱茶从香港传入台湾大约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后随台湾、香港经济往来密切,港人普遍饮用普洱茶也影响了台湾人。1949年以后,从广东、云南等省市和泰、缅边境到台湾的人员大量增多,饮用普洱茶的人口随之增加,加大了普洱茶的市场需求。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有了快速发展,饮茶人口也随之急速增加。这时期台湾又兴起了开设“港式饮茶”的茶楼,普洱茶在茶楼的份量和比例加大。20世纪80年代,台湾茶文化蓬勃发展起来,现代茶艺馆应运而生,品茗活动开展,茶叶知识增加,消费者品味提高。从1987年底两岸开放探亲后,海峡两岸关系缓和,双方的交流日盛。1988年台湾茶艺界曾组团到云南考察,虽带回了以青沱、青饼及七子饼等普洱茶为主的样品,但市场接受度不高,此行并非掀起很大涟漪,只有少数几家茶楼有较专业的各式普洱,大体上仍以远年普洱、陈年普洱、不知年普洱等称呼。
20世纪90年代,随消费群体的扩大,需求量增加,普洱茶在台湾的消费走向平民化,在民众中饮用已十分普遍。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港人开始大清仓,加上港人因受茶楼饮茶风气影响,对渥堆熟普洱茶较有兴趣,造成一些不知名的老茶饼不断涌现,很多早年的沱茶、红印、绿印甲、乙级、香菇沱茶等大量地从香港出仓并出现于台湾市场,价格节节升高,货源一到,往往被成批买下,有的将普洱茶视为收藏品珍藏。因此陈年的古董普洱一筒又一筒地进入台湾市场及收藏家手中。
台湾茶人接触到的这些不知名的茶大部分以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及沱茶为主,对其均一知半解。当时对茶文化深有研究的台湾著名茶人吕礼臻、何健、周渝等人也充满兴趣地开始对收集到的不少老茶饼进行研究,有些老茶虽有内票、内飞等注明茶庄名称,但这些所刊载的产地及茶庄究竟是在云南哪个地方?由于对云南不熟悉而不知其所以然,至于其他方面更没有概念,有些茶品则根本查无资料,。在疑惑中,大家只能用力地喝、不断地试。
吕礼臻先生说,那时的台湾人,虽在香港找到很多老茶,但这些茶拿回台湾只更多地是当文物收藏,一般也卖不出去,买回去后也卖不掉,客人来泡四五种后,最后还是买台湾茶,老普洱茶还常常有退货。第一次见到“同庆号”普洱茶,他很惊讶,虽他以前曾在书上看到过,但找到至少有七八十年且保存完整、未拆封过的茶,大家都觉得十分新奇和珍贵。他收集到的宋聘、同庆、江城等十余种老茶都很便宜,连福禄贡饼等茶都不算稀奇。现在号称台币30万元一饼的红印,当时一饼不过台币800元,而且滋味根本尚未熟成,他们一看到印级茶也就跳过,直指号级茶迈进。大家虽都知道这是些老茶,但并不清楚其来历,大家是有了茶之后才去找资料研究。当时一方面是推广,二是自己试,常常是一次冲泡十几种,喝多后发现这些茶放了那么久,还那么香,非常奇特。大家经常是喝得人仰马翻,个个茶醉。在试喝、比茶中去找出质地更纯正的茶,而且就这样喝出对普洱茶感情。
在吕礼臻、何健、周渝、邓时海、白水清等人带动下,对普洱茶感兴趣的人日渐增多,在台湾谈论、饮用、收藏普洱茶渐成了一种时尚。因此有“普洱茶藏于台湾”的说法。在台湾各地,有销售、品饮普洱茶的茶庄、茶行、茶店、茶叶公司、茶坊、茶室、茶艺乐园;有品评介绍普洱茶的刊物、杂志、书籍、画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