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缅北之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55593
  • 作      者:
    (美)黄仁宇著
  • 出 版 社 :
    新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编辑推荐
  黄仁宇先生的“非学术写作”,第一部由学者写成二战中国战场实录,意义非同凡响;“缅北战场”在大陆学界几乎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缅北之战》初版于1947年,后由于历史原因,在大陆遂为绝版。经典重版,国内出版界整理黄仁宇先生作品的又一成果。《缅北之战》是黄仁宇先生的“非学术写作”,是第一部由学者写成的关于二战时期中国战场的战争实录,意义非同凡响;“缅北战场”在大陆学界几乎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而《缅北之战》初版于1947年,后由于历史原因,在大陆遂为绝版。这次是经典重版,既是天下读书人之福,也是国内出版界整理黄仁宇先生作品的又一成果。作者以“业余新闻记者”身份撰写的一组战地通讯,多发在《大公报》上,1945年由上海大东书局结集出版,成为黄仁宇的第一本“著作”。他时任驻印军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的上尉参谋(并不高级),还只是个20多岁的青年人,距离后来的大史家尚有不少年月。《缅北之战》在出版六十年后重新问世,可带领我们进入黄仁宇心路历程的出发点。
  历史已然无法重演,唯在历史学家笔下得以活现。
  杨天石、杨奎松、雷颐、孙郁、止庵、谢泳、傅国涌鼎力推荐,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极为珍视的一部“少作”!重现历史教科书上无法看到的缅北战场!
  缅北反攻取得重大胜利,是中国军队作战的神勇,还是美军训练的功劳?数载浴血奋战,数万将士埋骨异国荒山,国人可曾忘却?历史焉能尘封?
  《缅北之战》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抗战时期的战地报告,是记录中国抗日远征军在缅北进行会战的实录,也是研究缅北战争的第一手历史资料。
  作者从中国部队进入缅北地区保护“东京路”开始,以记事的方式描述了一幕幕感人的战斗场面。作者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争,以最切身的角度记下了这场战争的各种实况,非常珍贵。
展开
作者简介
  黄仁宇,美籍华裔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曾参与《剑桥中国史》的编写。其代表作《万历十五年》被《新周刊》和《书城》评为“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之一,他的著作和历史观刷新了中国人历史阅读的精神面貌,宣告中国大陆历史书写和阅读的“黄仁宇时代”的到来。其每一本书在大陆都成为历史类畅销书,成为读书人的案头必备和阅读时尚的象征。
展开
内容介绍
  历史已然无法重演,唯在历史学家笔下得以活现。
  这是一部青年黄仁宇亲历缅北反攻的战地笔记。身为战地记者的他,笔下的缅北战场自然极其真实而生动。这场远赴缅甸对日作战的刻骨经历.深深植入他的记忆,以至于他到了晚年还能时常回想起战争的种种场景。他曾如此记述自己的受伤:“好像谁在我们后面放爆竹,我已经被推到在地上了,三八式的步枪弹击中我右边大腿。我爬到一撮芦苇下面,裤子上的血突涌出来。当时的印象是很清楚的,一点也不痛,但是感觉得伤口有一道灼热,而且渐渐麻木。”
  这场战争的经历究竟对他后来成为历史学家有多大的影响,是很多人都在试图追寻并常常谈及的。不管怎么说,这场战争确实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影响。至于影响有多大,踏入《缅北之战》的战场,目睹了浴血搏杀的战士,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袭击,也许就会明白。
展开
精彩书摘
  我驻印军在缅北的战斗,经过去年十月与十一月的艰苦支撑,终于达到了争取时间掌握主动的目的。最近胡康河谷在风和日暖的条件下又度过了一个新年,我忠勇将士也一鼓作气地在大森林里突进四十英里①。俯视战迹,尤其追念临滨于邦我少数部队困守孤村的精神,令人可泣可歌。战线向南推进以后,士气愈为旺盛。无论在杀伤、卤获以及战术战略的成就上讲,都可以打破纪录,树立新军的优良传统。
  临滨于邦我军之完全解围,开始向敌人转移攻势,始自圣诞前夜。我××部队派遣的扫荡队,经过精细的搜索和严密的部署,毅然向村庄西北敌中村中队冲击。这一场战斗,每一寸的进展都是披荆斩棘和冒险犯难:在一片阴森的原始森林里,上面有敌人以钢板构筑的鸟巢工事;下面有俯拾皆是的触发地雷;部队散开之后,前后不能兼顾。但是我将士顾念战友的艰难及赋予本身任务之重大,仍然在敌人火网之下步步跃进。机关枪永远是那么喋喋不休,迫击炮一声声狂吼,偶然一阵地裂天崩,接着烟飞树倒,我汗流浃背的将士却仍然前仆后继地一贯突进。二十四日午后,两军相持未决,各单位干部亲持冲锋枪,作为士兵楷模,在队伍之前以火力指挥。入夜之后,依然冲杀未已。圣诞日黎明,各班排相继接近敌阵,手榴弹与掷弹筒发挥威力,战斗更趋激烈。一直战至午前十时,枪声较稀,扫荡队突人敌阵。荒草丛
  里,到处笼罩着一层烟硝与灰土,纵横僵倒的都是敌人遗弃的尸
  骸,里面有中队长中村大尉等官长四员。卤获的战利品有重机关枪两挺,步枪二十八枝,指挥刀和未用的地雷多件。这次战斗不仅使独立作战的部队出围,而且使我军掌握着主动权,开始了以后方兴未艾的攻势。
  十二月二十八日,扫荡队以新胜的余威攻击于邦主阵地。我炮兵队在这次战役里发生了很大的功效,几乎像挖泥机[一]样把敌人阵地翻转过来,又以树杆泥块和灰土替他们造了一所集体的坟墓。除夕之前一日,敌人自视死伤过重,前左右三面既为我军的火口所狂吞,后面又是滔滔不绝的大龙河,顶上还有美机所播散的弹雨,只能以一死相逃避。当我步兵勇士提着冲锋枪挺进的时候,敌人阵地内一声声爆炸,大多数敌人已横尸在工事里, 化作胡康河谷之露!现在经扫除的战场,发现敌尸已达一百四十。
  二具,里面包括这方面的指挥官管尾少佐以及大队指挥所的军官六员,夺获重机枪三挺,步枪七十一枝,指挥刀三把。盟军军官参观战场后,亦复叹为森林攻守战的杰构。
  岁序更新,我军继续渡河攻击。战士们俯视大龙河澄清的河水,洗去了面上的征尘,忘却了两月以来的疲劳;并且庆幸愈前 进一步,便愈近国门一步。
  河东依旧是仰不见天日的丛林,深林里面又蜷曲着数不清的溪流。敌人从临滨于邦至此,几次攻防,已经精疲力尽,神经上更受着无限痛苦的打击。沿途退却,早已士无斗志。一月十三日,两岸各据点完全被我肃清,敌人散布于各处的尸体,经我掩埋队收集达四十余具,河中流水、河上沙洲和河岸青草处处都是殷红血迹。
  十四日和十六日,我军占领大堡家和乔家两村落,预期敌人坚强的抵抗也不见踪影。因为我军处处掌握着主动,所以无往而不利。十七日我李支队出现于敌人的左侧背孟养河畔,敌人曾抽兵与我[军]在两岸血战三昼夜,支队歼敌百余;仍然持续前进。
  截至现在为止,大奈河畔的战略要点太柏家已被我军占领一部分;二十日夜敌以舢板向南退却,遭我轻重兵器奇袭,大多数渡河器材都被击中倒翻河中。太柏家是一年以来敌军输送补给的要点。卤获的敌件中也明确地说明敌人准备输送重炮兵至此作战。但是现在形势很显然,这座拉加村的命运将决定于这数日之内。
展开
目录

更河上游的序战
缅北的战斗
孟关之捷
拉班追击战
随车出击记
苦雨南高江
密芝那像个缺罐头
加迈孟拱战役
八月十四日
我所知道的八莫攻城战
“这种敌人”
老腊戌和新腊戌
“业余新闻记者”(代跋)
黄仁宇回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