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好奇心开启创造之旅
一、学习,乐在其中/4
“小小问题篓”/4
在物理世界遨游/6
实验室中的科学启蒙/7
二、家教哲学/10
成绩不是硬指标/10
为孩子树立榜样/12
三、小圆打开大世界/14
9岁结缘程序设计/14
“学就要学扎实”/17
四、坚持不懈是一种精神/19
从20人到4人/19
练习才是硬道理/21
音乐厅中的独奏/22
五、闪烁的发明之光/25
小小方便课程表/25
让城堡亮起来/28
第二章 踏上超常教育快车道
一、教育无定势/34
超常儿童,超常教育/34
仁华学校的计算机课/36
别人游戏我来编/37
慈祥的校长,紧张的面试/40
二、授人以渔,培养自主能力/41
自己出题自己解/41
“非典型性”中考复习/43
走进虚拟科学实验室/45
三、多彩的实验班课堂/47
特殊的班委会/47
回响在课堂上的掌声/50
班主任的别称/52
四、思维碰撞的大舞台/54
自娱自乐装电脑/54
破译“万用密码”/56
博弈论问题共探讨/58
实验中的快乐体验/61
五、探索学习的方法/64
不超前,但扎实/64
模块法中得自信/66
实验之中获真知/68
第三章 打开创造力之门
一、滋养创新的课堂/74
劳技课上的他山之石/74
思考从动手开始/76
有缺点就改进/78
二、独立的成果/80
从极限拓展开来/80
差点儿夭折的测量尺/82
制作事事皆亲为/85
三、宝马还须伯乐鉴/88
创造团队造英才/88
为学生铺路搭桥/91
第四章 百炼方能成钢
一、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96
从北京走向全国/96
“明天小小科学家”/99
《新闻联播》显身影/102
二、脱颖而出显精神/106
优中选优的市长奖/106
有思想的答辩者/110
过来人的微笑服务/112
三、走在自己的轨道上/114
做专才,也要做通才/114
找准定位,轻松应对/117
四、自主源于尊重/119
和颜悦色的教育/119
不以成绩论英雄/121
给孩子的一封信/123
五、收获的不只是荣誉/126
参赛是一种放松/126
收获人生第一桶金/128
保护创新的专利/131
纷至沓来的邀请/133
照片挂进了高中楼/138
第五章 捕捉生活中的灵感
一、“文曲星”上显创新/144
5号电池置换纽扣电池/144
让“文曲星”人性化/147
为我所用的“红外”/150
二、创造从生活中来/153
自制PPT遥控器/153
表姐的生日礼物/156
选修课上的发现/159
三、科技服务生活/161
改进的毕业照/161
两天变成论坛管理员/164
“风采杯”上展风采/166
校园里的免费维修工/169
第六章 走进科学殿堂
一、一路走来,延续梦想/176
去上最好的电子系/176
轻松面试,保送成功/178
热门不是我想要/181
不去香港上大学/183
二、永远都是上满弦/186
高考是一次成人礼/186
英语四级先通过/190
独立之后的人生课/192
三、优秀是一种习惯/195
第一个交上设计方案/195
登上清华主楼的讲台/197
托起梦想的心灵港湾/200
跋/203
内容摘要
吴天际,2006毕业于人大附中,现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学生。吴天际是一个突出的科技创新人才。在他的学习生涯中,凭借其突出的发明创造能力和创造成果,曾获得“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一等奖”“华汉青少年奖”,赢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的称号。因其出色的表现,他最终被保送清华大学。
吴天际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人大附中的通用技术课,这门课程开设于20世纪90年代初,多年的发展已经使它形成了集通用技术教育与创造教育、研究性学习于一体的教育机制。正是在这门课程上,吴天际深入研究“圆弧半径测量尺”,由此赢得了“明天小小科学家”等一系列荣誉,开启了他的创造发明之路。
《发明之星吴天际》通过对吴天际成长经历的描述,深度剖析了家庭对孩子好奇心的培育与引导、学校创造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在吴天际身上起到的神奇的作用。特别强调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