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08报告文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20072699
  • 作      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
  • 出 版 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社曾编辑出版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各种文学体裁的年选本,其后,这项工作一度中断。进入新的世纪,我社陆续恢复编辑出版短篇小说年选、中篇小说年选、散文年选,对当年我国中短篇小说及散文创作实绩进行梳理、总结,向读者集中推荐,取得了良好效果,也为新世纪的文学积累做出了贡献。<br>    报告文学敏锐及时地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社会生活。根据文学界人士和读者的建议,同时与小说年选、散文年选形成系列,我社又恢复编辑出版报告文学年选,于次年元月出版;编选范围为当年全国各报刊上发表的报告文学作品,入选篇目的排列以作品发表时间先后为序。<br>    我们希望年度报告文学选能够反映当年报告文学的创作概况,使读者集中阅读欣赏当年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我们的努力是否达到了这样的效果,期望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木棉花开<br>    到广东上任的时候,他已经66岁了。面皱如核桃,发白如秋草,牙齿大多脱落了,满嘴尽是赝品。心脏早搏,时时伴有杂音,胆囊也隐隐作痛。但他显然还没有服老,1.71米的个头,80公斤的体重,敦敦实实,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踩得地球“咚咚”直响。<br>    省委门口有一个副食店,每天凌晨3点钟,黑黝黝的寒风中,市民们揣着鱼票、油票、糖票等花花绿绿的票证,开始在这里排队抢购。什么物资都缺,广东产鱼,广东人更喜欢吃鱼,可市民们每人每月只有0.5元的鱼票,还不能保证供应。副食店7点30分才开门营业,买鱼的队伍长长的,比鱼还多。排在前面的阿公阿婆太困了,要回家再睡一觉,就放下一个替身:一把凳子,一顶帽子,或一个菜篮子……<br>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他又来到了深圳的文锦渡口。放眼望去,河对岸就是英国政府租管的香港,高楼大厦,灯火璀璨。而自己这边呢,黑灯瞎火,四野无声。<br>    就在一年前,这里曾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大逃港事件。十多万饥民扶老携幼,面对着荷枪实弹的边防军,冒死闯关,出逃香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向着黑压压的人群哭喊:“跟我回去!跟我回去!”因为跑过界河的人群中,还有他患难的妻子。但隔着界河抛过来的却是一句比石头还要生硬冰冷的诅咒:“死了以后骨灰都不要吹回这边来!”……<br>    黑格尔在他那个时代曾经称中国历来就是一个“灾荒之国”,亚当·斯密则认为中国下层农民的生活状况,比欧洲的乞丐还要凄惨。<br>    枯黄的秋风吹乱了他的满头白发和满心愁雾。<br>    这一顶白发,这一腔愁雾,就是1980年11月的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br>    疯狂的年代过去了,苦难的中国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轨道,而濒临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广东省还是一片低地。长期以来的战争思维,国家在这里基本上没有工业项目投资;交通更是落后,京广铁路在广东境内竟然全是单线。从广州到珠海、深圳,中间都要转乘四五次轮渡,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农业也不行啊,是全国最大的缺粮省份,虽然国家每年调进5亿公斤,但仍是饥肠辘辘,路人相闻。1979年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人均只有520元,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字636元。还有一个数字更让粤人汗颜,偌大的广东省,面积是香港的200倍,而每年的创汇总量却不足人家的十分之一。与台湾相比,更是无法同日而语。<br>    台湾海峡对岸的蒋经国一直在宣称,让共产党划给他两个省,看看国民党的治理水平。香港、澳门也像两只复杂的眼睛,在冷眼观望着这一片沉浮未定的大陆。<br>    也许正是这诸多的原因,中央政府才下决心在广东试办特区,先行一步。于是,就选派了他。<br>    应该说,在共产党的高级干部里,任仲夷是一位少有的既懂政治又懂经济的通才。青年时代他在中国大学攻读的专业就是政治经济学;抗战时期,他就主编了党内第一本《政治经济学》教材;建国后长期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他的政绩至今仍活跃在松花江畔;主政辽宁三年,这个“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不仅政局平稳,经济发展更跃至全国三甲之列。<br>    可他毕竟已经年近古稀,又是第一次来广东,这一片土地,能接受他吗?<br>    省委大院里植满了榕树,这南国的“公民”,站在温润的海风中,悬挂着毛毛茸茸、长长短短的胡须,苍老却又年轻,很像此时的他。<br>    但他似乎更喜欢木棉树,高大挺拔,苍劲有力。忽的一夜春风,千树万树骤然进开,那硕大丰腴的花瓣红彤彤的,恰似一团团灼灼燃烧的火焰,又如年轻威武的丈夫,用刚健的臂膀挽着娇美的新娘,虽然来去匆匆,却也轰轰烈烈……<br>    他的血液像珠江一样奔腾起来。<br>    他摸了摸满头秋草,似乎那是蓬蓬勃勃的南国春芽……<br>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197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为185亿元,列全国第23位。可仅仅到任仲夷离任的1985年,广东已经赫然位居榜首。短短的几年时间,这是一个怎样超常规的跨越1<br>    20多年后,回味那一场不太遥远的过去,好多故事仍然令人瞠目结舌,不可思议。<br>    放开物价、市场经济、私营企业、出让土地、政企分离、股份制、外资银行……在那个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年代里,这一切都无异于玩火弄险,又无异于雾中疾行,而路途中又是一个个隐蔽的雷区,随时都有可能被炸得人仰马翻……<br>    2007年8月,我应邀到广州采访丰田汽车公司,晚上和广东作家吴东峰、鲍十诸位喝茶,聊及广东经济已超越香港、新加坡和台湾时,话题自然而然地谈到了已故的任仲夷先生。吴东峰兄感叹道,任仲夷是广东的恩公,实在应该写一笔。此时,窗外桂兰氤氲,室内茶香浓浓。我心内猛然一顿,似乎感应到了一个使命的召唤。<br>    在哈尔滨,我曾听到关于他亲手研制和推广冰灯的传说,那里的人们至今仍然尊称他为“冰灯之父”;我也去过辽宁,他冒险为烈女张志新平反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其实,在座各位并不知晓,我与任仲夷本是同乡,相距不过百里,他的传奇在我们冀南一带也早已广为流传。<br>    于是,年底的时候,我再次赶到羊城,开始了有关任仲夷的采访。<br>    很多广东人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当年的“鱼骨天线”风波。<br>    经济状况稍稍好转,广东沿海地区的不少家庭开始有了黑白电视。可有了电视却没有可看的节目,大陆电视台节目频道少,信号不稳,且播出时间太短。很快,不知谁发现了一个好看处,那就是香港电视节目,只需要一根带有放大器的鱼骨架形天线,用竹竿伸进天空,指向东南方向就可以直接收看。于是,美味的食品,漂亮的服饰,欢快的主持人,批评总督的辩论,自卖自夸的广告,还有邓丽君的情歌,恋人的拥抱和接吻……哇,香港人竟然是这样生活的!资本主义社会原来就是这般模样?<br>    一时间,家家户户效仿,很快就普及到了整个珠江三角洲。连广州市的高高矮矮的楼顶上也发豆芽般地长出了密密麻麻的鱼骨天线,像向日葵一样,仰望东南方向。<br>    当时正值全国舆论开始猛烈围攻广东的时候,“鱼骨天线”事件不啻是火上浇油,再次引爆了海潮般的谴责声,又赶上中央主抓意识形态的负责人正在酝酿发动“排除精神污染”活动,广东更成了众矢之的。<br>    “香港电视每分每秒都在放毒!”<br>    “广州已经香港化了!”<br>    高层某领导公开批评“广东变修了,变烂了!”有关部门更将此定性为“反动宣传”,必须“坚决打击,依法严惩”。不少内地城市甚至打出了“反对广州的精神污染”的标语。<br>    “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属于意识形态的高压线,是当时最敏感的政治问题。迫于压力,广东省委、省政府紧急制订措施,严禁收看香港电视,对违反的党员干部进行严厉处分,并严令各地派出工作组,甚至动用消防车逐村逐户地强行拆除。特别是每每有中央领导人莅临广州,位于某地的一个大功率干扰电台就会施放出强烈的干扰信号,使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电视屏幕里飘满茫茫大雪。<br>    老百姓竟然想出了一个当年对付日本鬼子的办法:空舍清野。工作组未进村,消防车刚出动,家家户户的“骨鱼天线”就快速地撤下来,夜幕降临之后,再悄悄地送上屋顶,当地人称之为“晚上升旗,早晨降旗”。有的党员干部家庭被查到了,也有解释:“孩子老婆不是党员,他们觉悟低,是他们看的。”无法处分,只能收缴。但仅仅是当天晚上,另一架鱼骨头就伴随着咒骂声再一次升上了天空。<br>    群众怨声如蝉鸣蛙鼓,鱼骨天线似春树满山。于是,全省各地的数百辆红色消防车,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出击,疲于奔命,焦头烂额,各地收缴的鱼骨天线像柴垛一样堆成了小山,又成吨成吨地卖给了炼钢厂。<br>    外商们意见更大。此时,佛山、南海、江门、中山、顺德、东莞和惠州一带的“三资企业”正在渐成气候,无数的港、澳、台客商及东南亚华侨资本如过江之鲫,纷纷来穗试水。他们都在驻足观望:连香港电视也不让看,还算什么经济特区?我们的生意怎么做?我们的信息哪里来?我们的娱乐何处寻?<br>    鱼骨天线,恰如鱼骨在喉,顿时成为任仲夷最为棘手的火辣辣的难题。<br>    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张作彬告诉我,当时的省委真是左右为难,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收看,坚决拆除,而城乡群众怨声载道,情绪激烈。长期下去,不仅进一步激化干群矛盾,而且将严重影响外资的进入。任仲夷苦思许久,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天,他打电话把张作彬找去,给他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
展开
目录
木棉花开<br>冰冷血热(节选)<br>撤离死城——北川纪事<br>废墟上的儿童节<br>天堂上的云朵——汶川大地震,那些刻骨铭心的生命记忆<br>五环旗下的中国(节选)<br>奥运先生——何振梁<br>蓝色火焰<br>最后的大师(节选)——记中国当代物理科学宗师叶企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