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瓜分豆剖
当历史的车轮悄悄地驶向1900年的时候,对世界上少数几个先期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预示着又一个充满希望和诱惑的新世纪来临了。
1900年这个年份,在中国的旧历和纪年方式上显得毫无意义,十分平常。这一年不过是清德宗光绪26年;甲子纪年中的庚子年。当时没有采用公历的中国既不会在1900年1月1日这一天庆贺元旦(我国的元旦都是农历正月初一),更不会意识到这是新的世纪的开始。
然而,庚子年的来临,对中华民族来说却蕴含着更为沉重的民族灾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怎样的一幅图景啊!
长达半个世纪的武装侵略,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受到极大的损害。20世纪来临时,中国已经是被列强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势力范围的、徒有虚名的主权国家了。
主宰中国命运长达257年的大清王朝的基业,开始走向自己最后的历程。
二千余年绵延不断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也临近了历史使命完成的时刻。
世纪之交的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呻吟,更在沉沦中追寻着新的希望。
◆一幅触目惊心的时局图
即将迈入新世纪的中国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
让我们把时光前推一个世纪。
19世纪初的清王朝虽然已经走过了它的壮年,但依然保持着国家主权的完整。这时的中国地域辽阔:东濒太平洋,西跨葱岭,北接西伯利亚,南到南沙群岛,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的库页岛,西南的西藏和东南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都属于中国的版图之内。
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19世纪初的西方尽管已酝酿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依然处在世界的前列。
绵延百余年的“康雍乾”盛世,把中国变成了世界上最为富庶的国家。这时的中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经济繁荣,国力臻于鼎盛:
人口:从雍正末年的1734年到乾隆中期的1764年,全国的人口增长了7.7倍,史无前例地突破了两亿大关。
耕地: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全国耕地数量已达。780万顷,超过了明代末年的最高数字。
手工业: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别是制陶、矿冶、纺织等行业发展迅速。仅就清代广州的炼铁场而言,“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这就是资本万金以上,直接生产者八九百人的大规模手工企业,实属空前。
商品货币经济活跃:一批城市相继兴起。此时的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和金融的中枢。美国著名学者魏斐德在《洪业——清朝开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赞叹地说:美洲新大陆发现的绝大多数好处被中国人享受了!
语出惊人!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美洲贵金属的确源源不断地流向了中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这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不得已发出的评论。广为流传的乾隆皇帝致英王的诏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强盛的情状。
政治宣言摘录1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绸为西洋各国乃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今尔国使臣于定制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
至于尔国所奉之天主教,原系西洋各国向奉之教,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万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即在京当差之西洋人等,居住在堂,亦不准与中国人民交结;妄行传教,尤属不可。
(摘自《东华续录》乾隆朝118)
这是一篇充满豪气,又略带霸气的诏书。诏书中透出的“气”,固然有对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要求割让岛屿、全面通商的无理要求的愤懑,也含带着英人不尊大清见驾礼制的恼怒,但毕竟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强盛的一面。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是一个由百余人组成的庞大阵容,如果仅仅是为了通商谈判,无需如此兴师动众。
史实表明,英国使团来华肩负着双重使命:阳为谈判通商,打开中国的大门;阴则考察中国的现实与科技,搜取为英国所用的技术。使团中除二十几人为外交人员外,余则多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学术权威、技术专家和有名望的学者。
英人的目标是明确的,来华的理由也是充分的:为乾隆皇帝补祝八十寿辰,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由头。
英国使团的访华,在外交和通商贸易上未捞到任何东西,只得到了E述充满鄙视的一纸诏书,马戛尔尼十分悻悻。意外的是,他们却游历了北到热河山庄,经京杭大运河,南迄苏杭沪东南繁华区域,据说收获颇丰,仅搜罗到的他们认为英国没有或较中国落后的农业、手工业、艺术方面的技术就达七八十项之多!
其中的船舱密封技术,是一项当时极其尖端的技术!
说来奇怪,一个以海洋为生的民族,在解决船只航行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运载量问题上长期一筹莫展。船舱密封技术的获得,竟使英人欣喜若狂,带回国后迅速在曼彻斯特造船中心加以推广,大大提高了船只的吨位和质量。
不难想象,这项技术对一个以海上力量造就的“日不落帝国”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19世纪初的中国就是这样一幅图景!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