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言<br> 第一章 关于“传统”与“语境”<br> 一 所谓“传统<br> 二 所谓“语境<br> <br> 第二章 擎旗“主将”陈独秀<br> 一 非孔言论,集矢于“儒者三纲”<br> 二 “同情之了解”,不可忽略的诸因素<br> <br> 第三章 问孔责儒两“斗士”<br> 一 率先“问孔”易白沙<br> 二 “老英雄”吴虞<br> <br> 第四章 “爆得大名”胡适<br> 一 揭起文学革命的义旗<br> 二 鼓吹“质疑”与“不调和”的新思潮精神<br> 三 对旧礼教等封建道德文化的抨击<br> <br> 第五章 “双簧”两同人<br> 一 “用石条压驼背”的钱玄同<br> 二 “灵霞馆主”刘半农<br> <br> 第六章 “双子星座”周氏兄弟<br> 一 “沉默中爆发”的鲁迅<br> 二 自诩“客员”的周作人<br> <br> 第七章 激言“二次大贡献”李大钊”<br> 一 批“袁”揭“孔 ”,护卫“宪法”<br> 二 肯定东西文明特点,主以“调和”<br> 三 倡言新文学<br> 四 妇运先驱<br> <br> 第八章 特殊“同路”蔡元培<br> 一 《新青年》杂志发展壮大的重要影响人<br> 二 《新青年》的“辩护人”与“声援者<br> 三 一个“儒者”<br> <br> 第九章 在历史语境中审视<br> 一 关于时代潮流与时代精神<br> 二 关于“儒者三纲”的渊源与本质<br> 三 关于“同而不同”历史情状<br> 四 理性面对“国学热”<br> 参考文献<br> 后记内容摘要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原典的《新青年》,一直为学界所重视。《在历史语境中审视:<新青年>同人反“传统”问题研究》以重返历史现场方式,着重对《新青年》同人“反传统”问题加以全面客观审慎的考察,在揭示其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发生以来励精图治自新自强的社会潮流一脉相承性的同时,尤其凸显了《新青年》同人在反传统问题上“同而不同”的历史情状,对其所蕴含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基质予以充分张扬,更对传统是历史文化的凝聚与流变的本质进行揭示,进而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民主与科学需要以历史的情怀和思辨的姿态,不断走近与走进《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