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发展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2998
  • 作      者:
    谢昭新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谢昭新,安徽淮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专著5部、合著4部、主编教材4部、参编教材5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120余万字。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项,省图书奖三等奖1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安徽省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发展史》勾勒了古代小说理论的历史演进,突出论述了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以彰显现代小说理论的发生与古代小说理论的渊源关系;重点从现代小说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小说理论的成熟与繁荣、现代小说理论的深化与同归等三大方面,系统梳理、论析了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每个历史时期的小说理论的“现代性”特征。以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审视,全面考察了每个时期的小说理论观念的演变、小说理论与小说创作、小说批评的关系、外国文学思潮及小说作品的译介对小说理论、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重要的小说理论批评家的批评个眭及其理论建树,从而揭示现代小说理论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其规律。《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发展史》首次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作了系统的研究,其中部分章节的内容作为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近20篇单篇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文学研究》、《学术界》等刊物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章古代小说理论的历史演进
    中国小说成型较晚,如果将先秦、两汉时期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野史杂记等视为小说的孕育、萌芽阶段,那么到魏晋时期的志人、志怪则现小说雏形,发展至唐为之一变,方见成熟。由于小说形成过程比较缓慢,因而小说理论批评的形成、发展也比较迟缓。有的史书将先秦两汉至宋元这一长达1700多年的历史年代,作为小说理论批评的“萌发时期”,认为“真正把小说视为文学作品加以研究的理论批评,至宋元才产生”。
    第一节先秦两汉至宋元时期的小说理论
    从先秦两汉至宋元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小说理论批评主要围绕小说价值的问题展开,但也涉及有关小说的特征、分类以及史传、实录观、幻奇说和小说功能等理论问题。小说的特征、分类,在小说“概念”的源流演变一节中已涉及。就小说的分类来说,不管是文言小说、说话还是话本,均显见“杂”的特点,比如:唐刘知在《史通》的《杂述》篇中,将小说分为偏纪、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书、都邑簿等10类;宋李昉等编《太平广记》将小说分为91大类,有正史、野史、诸子著作、人物传记、佛经、道家书籍、地理书、风俗志等诸多方面,几乎成了无所不包的文体。本时期小说理论批评所涉及的小说与史传的关系、实录观、幻奇说和小说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凸显出三种小说理论观:(一)小说教化观;(二)“以裨史阙”观;(三)消遣娱乐观。
展开
目录
第一编 古代小说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一章 “小说”概念的源流演变

第二章 古代小说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先秦两汉至宋元时期的小说理论
第二节 明代至清前期的小说理论

第三章 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
第一节 小说的作用与地位的提高
第二节 小说的政治功利观
第三节 非功利的艺术审美观
第四节 小说的消遣、娱乐观

第二编 现代小说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917-1927)
第四章 现代小说观念的变革与小说“现代化”理论的生成
第一节 小说观念的变化——小说在文学上的正宗地位
第二节 “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小说观
第三节 “为艺术”的浪漫抒情小说观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小说理论观

第五章 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现代性”特征
第一节 小说三元素的理论
第二节 对小说创作特点的认识
第三节 小说的审美特征
第四节 小说体式与类型-

第六章 二十年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对黑幕派、鸳鸯蝴蝶派的批判
第二节 对小说创作现状的批评
第三节 对鲁迅小说的批评
第四节 对郁达夫小说的批评
第五节 对叶绍钧、冰心、许地山等小说的批评

第七章 二十年代小说理论批评家
第一节 胡适——“文学革命”与现代小说理论的首倡者
第二节 鲁迅——中国小说“现代化”理论与创作的开创者
第三节 郁达夫——浪漫抒情“自叙传”小说观

第三编 现代小说理论的成熟与繁荣(1928-1937)
第八章 小说理论的“先锋意识”
第一节 普罗小说观
第二节 社会剖析小说理论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理论
第四节 小说“现代性意识”的深化

第九章 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演化
第一节 人物与环境(背景)关系的艺术理论
第二节 向“故事”的回归
第三节 小说叙事理论的进展
第四节 小说体式理论的丰富多样

第十章 三十年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具有小说史性质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集(导言)》
第二节 中西小说的比较评论
第三节 对茅盾小说的批评
第四节 对老舍小说的批评
第五节 对巴金小说的批评
第六节 对沈从文、萧乾、林徽因等“京派”小说的批评

第十一章 三十年代小说理论批评家
第一节 茅盾——小说时代性与史诗性的追求者
第二节 老舍——小说本体艺术的积极探索者
第三节 巴金——富有激情的情感表现者
第四节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理论与创作的开拓者
第五节 沈从文——人性美艺术美的执拗追寻者

第四编 现代小说理论的深化与回归(1937一1949)
第十二章 小说理论的时代性演进
第一节 战时小说理论
第二节 现实主义典型化理论
第三节 对小说“民族化”的强调

第十三章 外国文学理论的译介及现代主义的沉潜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深化
第二节 对现代主义的译介与理性辨识
第三节 弗洛伊德主义与张爱玲的深层心理剖视小说
第四节 徐讦、无名氏现代主义小说的“中国化”风采
第五节 钱钟书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识

第十四章 四十年代的小说理论批评
第一节 关于《华威先生》的论争
第二节 作家谈小说创作经验
第三节 对鲁迅的评论
第四节 对解放区小说的批评
第五节 对国统区小说的批评

第十五章 四十年代小说理论批评家
第一节 周扬——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阐释者与宣传者
第二节 胡风——卓尔不群的“主观战斗精神”论者
第三节 李健吾——灵魂畅流杰作的冒险者
第四节 张恨水——现代通俗小说艺术理论与创作的集大成者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