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知先圣大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日:“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兼爱下》)
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墨子·贵义》)
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不止此而已,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日:“将何以为?”将以识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皇矣》道之日:“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善其顺法则也,故举殷以赏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誉至今不息。(《墨子·天志中》)
今执无鬼者之言日:“先王之书,慎无一尺之帛,一篇之书,语数鬼神之有,重有重之,亦何书之有哉?”子墨子曰:“《周书·大雅》有之。《大雅》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问不已。’若鬼神无有,则文王既死,彼岂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书》之鬼也。”(《墨子·明鬼下》)“知先圣大王之亲行之”的根据,并非“亲见”,亦非“并时”,而是他们曾经把自己的经验利用各种手段记载下来,传承给后世。换言之,“竹帛金石”的使命就是“传其道于后世”。后人既然可以知道先王的言行,有什么理由不去效法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