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诗经》与先秦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60107
  • 作      者:
    张丰乾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丰乾,甘肃古浪人,1973年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古代宗教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诗经>与先秦哲学》以子学时代的经典资源之一《诗经》与先秦哲学的关系为中心,从先秦子书引诗的体例与范围,诗句哲理化的方法论问题等角度出发,考察《诗经》对孔子、思孟学派和道家等先秦思想流派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何知先圣大王之亲行之也?子墨子日:“吾非与之并世同时,亲闻其声、见其色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墨子·兼爱下》)
  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墨子·贵义》)
  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不止此而已,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盘盂,传遗后世子孙。日:“将何以为?”将以识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赏者也。《皇矣》道之日:“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善其顺法则也,故举殷以赏之,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誉至今不息。(《墨子·天志中》)
  今执无鬼者之言日:“先王之书,慎无一尺之帛,一篇之书,语数鬼神之有,重有重之,亦何书之有哉?”子墨子曰:“《周书·大雅》有之。《大雅》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穆穆文王,令问不已。’若鬼神无有,则文王既死,彼岂能在帝之左右哉?此吾所以知《周书》之鬼也。”(《墨子·明鬼下》)“知先圣大王之亲行之”的根据,并非“亲见”,亦非“并时”,而是他们曾经把自己的经验利用各种手段记载下来,传承给后世。换言之,“竹帛金石”的使命就是“传其道于后世”。后人既然可以知道先王的言行,有什么理由不去效法呢?
展开
目录
前言  “古之道术”的分裂与重构
第一章  子学时代的“说《诗》”问题
一、多能明之
二、书于竹帛,传遗后世
三、与化为人
四、农战,君臣,名誉与《诗》
五、圣贤与时世:说《诗》者的异同
六、《诗》之失

第二章诸子引《诗》明理之体例
一、依诗句出现的标示
二、依引《诗》的句式及用意
三、诸子引《诗》的几个特点

第三章  “一言以蔽之”与诗篇的思想性
一、兴于《诗》,以立言起思
二、《诗》之思,思无邪
三、民性固然,《诗》无隐志
四、因《诗》知礼、乐
五、《关雎》之改
六、述而不作
——《诗》的学术化和思想性

第四章  断章取义与诗句的哲理化
一、断章取义的意义
二、“用意”和“本义”
三、孔子等人断章取义的模式
四、“上下文”与引《诗》者

第五章  子思学派之《诗》学与哲学
一、孔门《诗》教与子思学派
二、《毛诗故训传》引子思学派之《诗》说
三、子思学派所引《诗》篇及原诗主题
四、“君子慎其独”与《诗》
五、“型(形)于内”与“德之行”

第六章 儒家引《诗》明理之谱系
——以“民之父母”为例
一、家国(邦)天下与修身
二、一体化与分离化
三、从《诗》、《书》看“民之父母”
四、“自我”的位置与大同理想
五、“民之父母”的哲学基础与价值取向
六、如保赤子
七、劝勉、批判与革命
八、“民之父母”的落实之处
附录一 “鸢飞鱼跃”集说
附录二  《孟子·梁惠王》篇(上、下)《诗》说集评  罗静
主要参考文献
后$E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