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军旅》深沉、凝重的思想内容让我感到震撼,作者在风云变化、家国命运危难之际充分反映大时代的变幻与内心世界的激腾,表现感时忧国的主题,在美丽、流畅而又有着几分严峻的文字表象下,涌动着冷静的深沉的思索。小说以李亦兵一家四代的军旅故事为主线,以党和国家历史事件为大背景,展现80年血与火的洗礼中,四代军人革命英雄主义和人性的冲突与统一,精忠报国与家庭、感情的矛盾与统一,个人追求、成长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对立与统一,揭示了本质决定命运的必然规律,也再现了当代军人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心路历程以及对革命事业不懈的追求,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下,奏响了高亢的爱国主义主旋律,谱写了一曲革命理想主义的赞歌。
《血色军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以独特的纪实风格再现宏伟的战争场面和峥嵘岁月,以平静的叙述方式将围绕一家四代80年的传奇故事和喜怒哀乐娓娓道来,却又波澜起伏,情节跌宕,扣人心弦,好读耐读。
《血色军旅》在平实的背后,透露出飞扬的文采,整个故事匠心独运的构建和浓厚的传奇色彩就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力。例如李长山和陈坚的战友重逢,时间上相隔近半个世纪,却是那么合情合理,水到渠成。再如王澜涛的战友崔向东在战场上冒死救过王澜涛,自己却因违犯战场纪律而复员回乡耽误了前程,但他向王澜涛求助时,王澜涛竟不念战友之情,冷漠相待,却是李亦兵和王蔓云帮助了他。他遇车祸身亡,又是李亦兵和战友们帮助了他的妻子,几年后,李亦兵赴长江抢险,又一次救起了崔向东落水的妻子,这样巧妙地设置伏笔,颇有“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红楼笔法”。作者细腻传神的描写和流畅自如的文笔,更是平中见雅,平中见深意。
如“这天傍晚,他又独自来到龙头山上,太阳落山了,黄昏在天边铺展开来。它仿佛是有重量的,压得那些归巢的乌儿都低低地飞,压得人心里头一沉一沉的……寂寥中,忧伤像暮色一样突然袭来”。这样的描写不但情景交融,而且想象奇特,创造了一种肃穆之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