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夹缝中的玫瑰
2005年4月底的一个清晨,我走在去杂志社的路上,路边的小树叶子已经苏醒,太阳也露了脸,乍暖还寒,这就是北京的暮春。
我步履轻快地走在北辰路上,到了单位,像往常一样和大家打过招呼,然后坐到自己的电脑前,准备给尤主任写一封信。
是尤主任招我来杂志社的。那时,他想利用杂志社丰富的录音资源,做一档财经广播节目,看到我的简历上有兼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经历,就给我打了电话,听我的声音觉得不错,就让我立即来上班了。但广播节目的事不尽如人意,毕竟一切从零开始都是需要胆量和勇气的。于是尤主任安排我先去广告部帮他们拉广告,我便莫名其妙地做起了广告业务员,广播节目暂且搁到了一边。
尤主任是个神奇而感性的人物。他曾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就是不用上高中就直接从初中保送到大学的那种。他现在是社里的外联部主任、高级记者,深受主编赏识,所以完全可以不用坐班,经常一两个星期不见人影。偶尔在办公室见到他,我问起广播节目的事,他就含糊其辞,估计是很难做。他不说自有他的道理,我也不再追问。
可是我似乎很难融入广告部。我们的财经杂志在圈内还是很有名气的,广告其实很好做。广告部已经有四个人,一个主任,三个业务员,都有固定的客户资源,每个月他们不主动去找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来找他们。因为版面有限,杂志能登广告的地方就那么几页,他们四个人的客户做下来之后,就无处可登了。最重要的是,广告是跟业务员的收入直接挂钩的,谁把广告卖出去,就能从广告费里拿20%的提成,谁愿意将到嘴的肥肉往别人嘴里扔呢?
没有任何客户资源的我开始无所适从,便试着问广告部的鲍主任该如何去寻找客户,说想跟他学习学习。长着一对招风耳的鲍主任似乎并不吃我这一套,说整版的广告页都已经预订好了,但是还可以做一点,就是把广告嵌入到文章里。还说本月杂志刊登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能源行业的,比如煤炭、钢铁、电力等,我可以去找一些这样的公司,把他们的广告嵌入到相关的文章里。但是这样做是要和编辑部商量的,要问清楚编辑部哪个记者负责哪方面的文章,比如关于煤炭的文章是李娜写的,我就要跟她商量我如果能拉到神华集团的广告,能否嵌在她的文章里。
鲍主任似乎帮我支了一招,其实是给我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不谙内幕的我还真的去找了编辑部的贺主任,跟他说在文章里嵌入广告的事情。贺主任胖胖的脸上没有一丝笑意,说文章里的广告一般由记者自己去找,当然,如果我能拉到更好的价位,也可以考虑。然后他告诉我本月要刊登出来的文章标题,一共十几篇,却涵盖了十几个行业,从能源到房产,从教育到科技等等。我开始像个陀螺似的四处打电话,四处碰壁,有好多大公司说已经跟我们社里的谁谁联系过了,有的则毫不留情地在我没有说完之前直接将电话挂在我脸上,还有些小公司说虽然感兴趣但嫌贵……一个星期下来,我没有拉到一个广告,甚至连一个有意向的都没有。
一天,我在餐厅吃饭,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的美编赵洁悄悄告诉了我一些杂志社的内幕。原来,主编下面的三大主任成三足鼎立局面,可是三人互相看不顺眼。尤主任最有才,理所当然最受主编器重,但这让靠后台支持才坐上主任位置的贺主任十分嫉妒。但是,尤主任恃才傲物,根本不把贺主任放在眼里。而鲍主任是明白人,知道贺主任的后台有多硬,即便主编都拿他没办法,他当然更倾向于讨好贺主任,以保住现有的聚宝盆。
我就像在夹缝求生存的玫瑰一样,觉得压抑得都喘不过气来了,而尤主任又常常不在办公室,没有人能帮我,即使哪个同事安慰我几句也好啊。
再后来我才知道,鲍主任根本没有把我当成广告部人员,每次的广告部会议他都不叫我参加。有一次我在电脑前查资料,久未谋面的尤主任来了,说:"小王,广告部在开会,你怎么不参加?"我莫名其妙:"我不知道啊,没有任何人通知我。"他露出一丝愤怒,让我拿着笔记本去会议室。我去了,推开门说:"主任,我很抱歉,刚才不知道要开会。"我正要往里走,鲍主任说:"哦,没事,我们只是小组会议,没你的事儿。"他尖尖的笑脸定格着,两只招风耳支在那里,那是无声的拒绝。我尴尬地退了出来。
本想回来告诉尤主任刚才的一幕,却又寻不到他的踪影了,看来他又走了。我闷闷地坐了下来,开始想以后怎么办,看来尤主任是靠不住了,只能通过讨好贺主任,才能继续在这里待下去,可是我一想到他的满脸横肉,就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是尤主任招来的人,他不整我才怪呢,我可不愿意做个受气包、替罪羊。
昨天,赵洁在我们回家的路上,又跟我说了一些话,让我彻底决定解脱。她说,公司有人说我不是社里的人,只是想在这里混日子。我对于别人说我不是社里的人已经不奇怪了,我自己都觉得不是。不过我想,我还不至于要混日子,每周六在一家培训中心做英语教师的我找到尤主任的邮箱,在标题处写上"辞职信",然后写道:
主任,我要离开杂志社了。原谅我不能当面跟您告别。谢谢您这段时间来给我的帮助和支持。等哪天广播节目做起来了之后,我十分愿意回来与您合作。祝好。
王兰
我闭上眼睛,默想了几秒钟,然后点击了"发送"。正在这时,尤主任提着包风尘仆仆地进来了,像每次来办公室一样,穿西服,打领带。"主任早,我刚给您发了一封邮件,您一会儿看看。"他说好。
我就去找主编递交辞职信,主编是个青年才俊,但极其严肃,每次到单位之后直接进他的办公室,然后一天都待在里面,足不出户,也是一个超人。我敲了敲"超人"的门,听到他平淡的声音:"进来。"我推门进去,他看到是我,有些诧异,因为我从上班到现在从来没有直接找过他,这是我第一次进他办公室。
"有事吗?"他停下手中的笔。
"我是来辞职的。"我把辞职信放在他的面前。
他略有惊愕,但马上就恢复了平静,淡淡地问:"尤主任知不知道?"
我也淡淡地回答:"刚告诉他。"
"那好吧,我给财务部打个电话,你去结算工资。"
"谢谢。"我不想多说一句话,以免让他觉得我是拿辞职当做要挟,还想继续干下去。他拨了财务部的电话。我看着他,纳闷一个刚过30的男人怎能一直保持这样的淡定。他静得就像一根木桩,不,应该是盆景,他看上去还是有灵气的,没那么死板,大概是这个位置让一个原本有灵气的人变得黯然了吧。
"你可以去财务部了。"他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说。我起身道别。
刚回到我的座位,尤主任就过来了。"太突然了!"他的吃惊和抱歉溢于言表,"我很抱歉,我知道因为我的原因让你在这里为难了,我可以理解,你要走我不挽留你,只是我觉得很可惜。"
我哈哈大笑起来:"干吗这么沉重啊,我又没做什么……"我故意把"贡献"二字省去,避免更多寒暄。他重复说可惜可惜。我说"好了啦,没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我要去拿钱了。"说完冲他做个鬼脸便跑掉了。
去财务部拿了钱,去人事部拿了辞职证明,然后就可以走了。在这里辞职就是那么简单,不需要向任何人交接工作。一路上,我没有回头,没有留恋,我算是失业了吗?但我却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畅快。
第二篇·我的THE ONE
最近不太顺利,不光是工作,还有男朋友。
他的中文名字叫谭文晓,在美国出生长大的第四代中国移民,不折不扣的"香蕉人"。文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科技英文,之所以当老师,是想在将自己打拼多年的公司卖掉之后,暂时讨个清闲,好有更多时间骑车——公路自行车简直就是他的命,他修长的腿肌和性感的翘臀就是这样练成的。
和文晓的相遇应该感谢2003年的"非典",那时我刚刚大学毕业不久,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做销售助理,"非典"期间没有生意,老板就给整个公司放了一个星期的假。我在家和我的同居密友小玲闲着没事,就整天泡在网上。小玲告诉我一个网站,说是外国人在中国交友的网站,她的同学就是通过这个网站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她也想找一个语伴,让我帮她参考一下。于是我们就搜寻起来,一边看照片一边看上面的自我介绍。这时一个穿自行车赛车服、戴着头盔和太阳镜的阳光男孩映入眼帘,只见那人身材魁梧,体型很好,皮肤黝黑,手扶一辆很酷的公路自行车,咧着大嘴在笑。我们继续往下看,国籍:美国。年龄:34。职业:教师。婚姻状况:单身。
"就他就他,这个人有点像黑人和亚洲人的混血。"小玲说。我觉得也是,尤其是那张大嘴。"你赶紧帮我给他发封邮件吧,我英文不好。"小玲迫不及待地说。我说好啊,就用英文给他留的邮箱地址写了封邮件,我问小玲用不用留手机号,小玲说:"留你的吧。留我的他要给我打过来,我也应付不来。"我就留了我的手机号。5分钟不到,短信就来了,是一串英文:"Hi,nice to meet you,too! Im Tan wenxiao.Lets meet then."
"啊,是他!这么快就回过来了,还说可以见面!"我大叫起来。
小玲也很兴奋:"啊?见面啊!嗯……那好吧,可是你要跟我一起去啊!我的英文那么烂……"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好人做到底吧,于是我就跟他约好中午12点在国家图书馆门口见。
刚过11点,我和小玲就已经到了国图,没办法,由于"非典"的原因,公交车实在可以称之为我们的专车了,一溜烟的工夫就到了。平时人头攒动的国图此时也是门可罗雀,我们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等待着,瞪大眼睛观察着屈指可数的每一位过往路人。有个穿着灰白旧马甲和牛仔裤的男人一直在图书馆门口张望,似乎也在等人。
小玲用胳膊碰碰我:"唉,你说,不会就是那个人吧?"
我认真打量了他一番,完全是一副中国人的模样,脸也没照片上那么黑,就否定说:"肯定不是,咱们要找的不是个黑人么?"
"你说,会不会有骗子,专门贴假照片骗财骗色?"小玲低声说。
这时我看见那人开始打电话,我的手机马上就响了。"就是他!"我肯定地跟小玲说。小玲恨恨地骂道:"骗子!"
不管怎样,我还是接了电话:"喂!你好!"
"你好,我是文晓,你们在哪里?"声音很真诚,普通话也很标准,不像一般老外那样怪腔怪调。
"你好,你是穿马甲的那个吗?我们在这边,你身后椅子这边。"那人转过身来,朝椅子这边张望,然后挥挥大手,朝这边走来。我挂了电话,小玲的脸色依旧难看,不停地嘀咕着:"中国人,骗子!"而我本来就没有任何期望,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简单自我介绍了一下,就去旁边的牛车水饭馆一起吃午饭。文晓似乎不爱说话,总是我们问一句他答一句。
"你不是中国人吧?"小玲试探着问。
"我是广东人。"
小玲说:"难怪,听口音也像南方人。"然后就闷头吃饭了。文晓显然不知道他这个玩笑让小玲十分不快。
"那你为什么在那个网站上说你是美国人啊?"我算是帮小玲问。
文晓大笑起来。对!就是这张大嘴!我想起照片里的笑容,应该是他,只是没有戴眼镜和头盔。还有,比照片上白多了。
"呵呵,我真的是广东人,不像吗?我虽然是美国国籍,在美国出生、长大,但我的祖先却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哦!"
"那你中文说得很好啊。"小玲仍然不信。
文晓却调皮地说:"马马虎虎。"我们都笑了。文晓接着说他从5年前就开始学中文了,当时是在美国的一个语言学校学的,现在仍然在学,还请有家教。
小玲显然很失望,人家中文都说得那么好了,还有家教,交什么语伴?最重要的是,这人怎么不是照片里的混血儿模样?
文晓对小玲的冷淡毫不介意,还坦诚地告诉我们他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科技英语,带的是研究生班。小玲始终持怀疑态度,我却感觉他应该没有撒谎。
吃完饭付款的时候,我提议AA,我是英文专业毕业的,知道外国人的习惯。文晓果然很坦然地算账、付钱,每人71元,小玲又是一脸的不快。
这顿饭就这样草草吃完了,回家的路上小玲对我说:"这人真小气,到此为止吧,不想再见了。"我没说什么,但心里倒是觉得这人还挺有意思的。
一个星期过后,文晓发来短信说有空可以去听他讲课,如果我想练习英文的话。这一点我很感兴趣,于是回了短信说好,并约定了日期。
课堂上,脱了大马甲、将衬衣束在牛仔裤里的文晓看起来身材非常好,讲课时挥洒自如,仿佛一个运筹帷幄的军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听他讲课比听我以前的所有外教讲课都更身心愉悦,受益匪浅。
从此,我们经常在周末的时候一起出去玩,故宫、北海、圆明园、恭王府、大观园、潭柘寺、十三陵……北京几乎所有名胜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渐渐地,我对文晓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渴望知道他的一切事情。一天,我在北航的网站上搜索到了他的简介,原来他是麻省理工大学的运筹管理学研究生,一毕业就自己创业,成立了一家电信公司,几年之后将自己的公司卖给了美国最好的电信公司,然后来到了中国,在北航做了老师,并担任校长助理。看完这些,我不禁对表面看起来谦逊质朴的文晓另眼相看。
当文晓终于有一天跟我说"我喜欢你,不是一般朋友的喜欢"的时候,我才知道,我已经欲罢不能了。那天,在昏黄的路灯下,文晓第一次吻了我,并认真地看着我说:"你愿意做我的长期爱人吗?我是说长期的,不是临时的。"
我被他的"长期爱人"一词深深打动,却又立刻不安起来——他到底还算美国人,迟早会回美国去的,怎么长期呢?于是我说:"可是你会在北京待多久?如果你愿意永远留在中国,我就愿意做你的爱人。"
文晓抱紧我:"我这一辈子都不走了,真的,我喜欢这里,因为有你。"他的眼睛里流露出很真诚的味道,那一刻,我感觉爱神终于降临了。
很久之后文晓才告诉我,他当时就被我这句话感动了,因为以前有好多女孩主动追求他,但都是想和他一起去美国,是为了一张美国绿卡,只有我不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