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位信使
在一家知名度不高的行业内刊物《交通环保》1989年第四期上,曾刊登了一篇很不起眼的简短报道《我国将在长江第二次活捕白鳍豚》:
白鳍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为对白鳍豚进行保护性研究,最近国家渔政渔港监督局已正式批文同意在长江湖北省江段和安徽省江段,捕捉白鳍豚八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活捕五头,其中三头经固定微型发报机后即在原地放回长江,进行跟踪研究,另两头运回水生所基地。由南京师范大学活捕三头,移入安徽铜陵白鳍豚养殖场,进行科学研究。
活捕自鳍豚领导小组由航政、航道、环保局、水产局等单位组成。
成功捕获联联、珍珍的湖北监利观音洲江段,曾是白鳍豚活动比较多的栖息地。珍珍夭折后,中科院水生所曾于1989年和1990年先后两次再度到观音洲江段捕豚,为淇淇找“新娘”。遗憾的是,仅仅过去三四年,由于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和下荆江段实施的系统裁弯工程等影响,造成该河段内原有适合白鳍豚栖息活动的大回水区及夹堰水区相对萎缩,床底粗化,生态环境恶化,这里已很难看见白鳍豚的踪影。
陈佩薰、张先锋等专家在1993年第二期《水生生物学报》上发表的另一篇研究报告《白鳍豚的现状和三峡工程对白鳍豚的影响评价及保护对策》中,则用考察野生动物时的SPUE值(即每个努力单位观察到的数量)提到了这两次捕豚未果的原因:
1985年以来,总的趋势是SPUE值迅速下降。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为1989年春和1990年春季的两次捕豚兼考察。两次考察均在城陵矶江段(洪湖-监利),指挥船均为本所“科考一号”轮,投入的渔船均为15-20只,科技人员及渔民的组成也基本相同,考察方式均采用多船往复搜索方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