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联镌刻名胜王维(699-759),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字摩诘,唐代状元。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由于专诚奉佛,所以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9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熟琵琶。15岁离家后,在游历长安、洛阳等地时,那种对家乡的情感和对故土的珍视,便化作了独具艺术魅力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初九,原本是一个节日。按照5世纪的原始记载,它起源于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随从一位方士学道,方士告诉他,此日将发生一场灾难,命其携带家眷登上高处,并在行囊中带上茱萸以消灾避害。这人遵照方士的话做了。当他回来的时候,果然发现所有的鸡狗都死了。从此,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和携带茱萸就成为一个风俗。写这首诗时,王维年仅17岁。诗名中的“山东”,指的是西岳华山以东的山西永济老家(其父迁居于此)。该诗勾勒出了独居他乡的少年王维,对故土的惜惜依恋,对亲人的殷殷企盼。
据传,王维进京赶考时,傍晚行至荒野,偶见一茅舍,叩门求宿。门里走出一少女,说:“家父有命,令奴出联句,求宿者若能对上方可留宿;否则,恕不接待。”王维说:“请姑娘出句。”于是少女吟出上联:
空空寂寞宅,寡寓安宜寄宾宿;
王维细思此联,字字皆是“宝盖头”,觉得为难。少女见他不做声,嘲笑他说:“堂堂举子,连个联句都对不上,岂可进京赶考?”说罢关门转回。王维无奈,只好继续前行。黑夜不辨路径,又是茫茫荒野,何处安身?正所谓急中生智,王维忽地悟出下联,随即折回茅舍再次叩门。一见少女便吟对下联:
迢迢逶迤道,适逢邂逅遇迷途。
少女听后,连连称妙,遂将王维迎进家中,殷勤款待。继而由其父出面,给二人定下终身,只待曰后成婚。
王维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所以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传说他成婚那天,新娘子巧打主意,想煞一煞他的傲气。于是就在他兴致勃勃正要入洞房时,新娘挡住了他,说:“奴有一上联,尚缺下联,望郎君赐教。”王维赌气道:“如对不上贤妻的佳句,甘愿跳井。”新娘的上联是:
一幅古画,龙不吟,虎不啸,花不芬芳猿不跳,笑煞蓬头刘海;哪知王维搜肠刮肚,至三更天也未能对出。羞愧之余,正要去后花园跳井,却见花园石桌上有盘残棋,霎时间茅塞顿开,妙语涌出:半局残棋,马无主,车无轮,卒无兵器炮无声,闷攻束手将军。事后悟出,这是妻子故意摆阵给他敲的警钟。从此,他克服骄傲情绪,注意虚心求教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