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阿胶传奇
0.00     定价 ¥ 49.8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880783
  • 作      者:
    刘玉兰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玉兰:1970年入伍,1975年复员到北京齿轮厂,1977年调到国家科委(现科学技术部)工作,2012年退休。

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工学硕士。

退休前任职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原巡视员,科技部诚信办公室原副主任。

先后在科技部办公厅、工业司、高新司、计划司、重大办等部门任副处长、处长、副巡视员、巡视员。从事过火炬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管理工作。

2003年至2006年,任山东聊城市副市长,2008年,任陕北扶贫团团长。曾荣获全国妇联颁发的“巾帼英雄标兵”光荣称号。

退休后任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现任名誉理事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熬阿胶不再用锅,这对于有着几千年熬胶历史的东阿县大大

小小的熬胶厂来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但黄阿娇带领的年轻人却

使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这个阿胶制造工艺创新还要从这几个大

学生进厂工作开始说起。

刘大伟是学化工的,他从进了阿胶厂就开始琢磨,如何减少

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他一边自学机械制造,一

边搞发明创造,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制作出了电动洗皮机、自

动切皮机、切胶机。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这个年轻

的技术员,那就是如何改变三千多年来用大铁锅熬制阿胶的工

艺。大铁锅熬制阿胶的劳动强度太大了,还容易发生生产事故,

用什么方法可以替代它呢?他在化工厂实习过,见过化工厂生产

用的反应釜,他吃饭睡觉都在想如何让熬胶的工人不再日夜围着

熬胶的大锅转,想得他食不甘味夜不成寐。

轮到他休息了,他决定到聊城去买几本关于机械制造方面的

书。到了聊城,刚走到新华书店门口,就听到旁边街巷里传出几

声闷雷似的巨大响声。

“砰!砰!砰!”

这声音像有着巨大的魔力在吸引着他。他循着声音走去,只

见几个孩子有的拿着个碗,有的手里拿着筐或布兜子,碗里装着

玉米或是黄豆,围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儿。那人正在从一个中

间粗两头细的铁桶中往外倒刚刚崩好的米花。刘大伟马上眼睛一

亮,这不就是自己要做的模型吗?只是中间还不够粗和圆。他眼

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这个崩米花的老年人,心里却按捺不住兴奋,

惊叹道:高手在民间!

看老人一边拉风箱一边用手摇动装着玉米的铁罐子,在炭火

小炉子上,十多分钟一罐就崩好了。入料、加热、转动、开盖,

那一招一式看得刘大伟像中了魔一般,跟着老人家转了好几条

街,老人也早就发现了这个年轻人,抓起一把爆米花递给这个好

奇的年轻人,爷儿俩聊得起劲儿。老人最后把生产爆米花压力罐

的厂家的详细地址也给了刘大伟,他高兴地向老人道别,决定赶

回厂里向老厂长汇报自己的想法。

黄阿娇听了刘大伟的想法后,拍着双手说:

“熬胶不用锅,这可是太好了,我想也不敢想。如果做成了,

功劳是你们年轻人的,如果做不成,责任是我的!”

阿娇又拍着刘大伟的肩膀说:

“我也听说过明胶的炼法,他们是用猪啊牛啊羊的骨头,在

一个圆的罐子里熬出来的。他们是不用锅,但罐子口朝上立着,

通过进蒸汽加压,胶就从骨头里面一点一点地跑到水上面来。因

为我们用的是驴皮熬胶,驴皮一加热,就变软,变黏,你不搅它

就煳在锅底上,我们用的是皮,和他们用骨头是不一样的。”老

厂长的几句话使刘大伟颇受启发。

阿娇还提出给他们组织一个科研小组,要求他们尽快到一些

大学、药厂去学习交流。她安排会计把自己这几年攒的工资和厂

里所抽出的经费全部拨付给科研小组。刘大伟带领这个小组,先

后到青岛明胶厂、上海制药厂和北京同仁堂去观摩和调研。

他们经过调研后先画了图纸,做成了一些小模型。之后就

买了钢板,用手工敲。把八毫米厚的钢板放在焦炭上,烧得通红

通红的,再把钢板一块一块地砸成球面,一个蒸球需要十四块钢

板,每块钢板都要敲它七八遍。把钢板烧热以后,一靠近它浑身

上下都像烤焦了一样。每个人一天下来都如同扒了一层皮,这个

球体还只能用木槌敲,不能用铁锤敲。用铁锤敲就会砸出一些窝

窝来,胶粘上去清洗不下来就没法用了。为了做这个化皮的球,

他们先在地下挖一个球面的坑,把钢板扔在里面砸,砸成个球

面,内胆全是用不锈钢的,通过夹层用蒸汽把胶液提炼成胶。这

活儿还非得夏天干,因为夏天是阿胶厂检修的时间。

化皮球终于做好了。开始测试,八个小时就能把皮化成胶

液。新的化皮球终于熬胶成功,轰动了全厂,轰动了全县,轰动

了全阿胶行业。

阿娇说:

“这个新方法熬制的胶质量是真好,我们在锅里熬,需要五

天五夜,胶才能提炼干净,现在八小时就可以出来胶了……”

阿娇激动地搂着年轻人,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东阿阿胶厂前后经过3 年的时间终于制造出了中国001 号化

皮蒸球,开启了阿胶制造业中药现代化的先河,改变了三千多年

来用铁锅熬胶的历史。


展开
目录

序 章 1

第一章 婚姻无奈情也真 5

第二章 苦涩婚姻 22

第三章 书为今用不为藏 43

第四章 黄河阿胶传美名 57

第五章 春风传佳音 68

第六章 黄河阿胶蒙难 84

第七章 坎坷的幸福 103

第八章 支前当模范 117

第九章 苦乐相伴 125

第十章 藏书终见天日 139

第十一章 阿娇的使命 152

第十二章 时代的步伐 165

第十三章 曹天贵的新婚生活 179

第十四章 后继有人 196

第十五章 阿胶发展走上快车道 210

尾 声 曹天贵魂归故里 227

鸣谢和说明 23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