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人格论:伟人与小人
武侠小说要塑造伟大的人格形象,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传统的武侠小说是这样,新武侠小说也是这样。作家自然而然地这样写,读者自然而然地这么读。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用商量,也不可商量。
新武侠小说的开山宗师梁羽生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即武侠小说有武有侠,侠是第一位的,武是第二位的,是“侠之余”。他以为武侠小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可见武侠小说家对侠的重视。
侠有二重相关的含义,在事,是指正义的行为(对大多数人有利的行为即正义的行为):在人则是指正义的代表,或“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士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梁羽生语)。这种观点是普遍被承认和接受的。连与梁羽生的创作风格截然不同、一心求新求变、开一代新风的武侠小说家古龙也不例外。他的小说虽然在形式上花样翻新,但其小说的主人公则化来化去,万变不寓其宗,总是“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
古典武侠小说,总喜欢标上“忠、孝、烈、义”的名称,所以《水浒传》又叫《忠义水浒传》,《三侠五义》则更不得了,叫《忠烈侠义传》。这表明它的主人公必须是古典范畴中的人格典范,是统文化的人格楷模。新武侠小说将其“忠”去掉,将“孝”减掉,将“烈义”换成现代意识下的人格典范,即“下层人民的优秀品质的代表”。内容变了,形式更变了,但它的本质——塑造伟大的人格形象,却一点也没有变。
但金庸的小说却有例外。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