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赵树理小说叙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67946
  • 作      者:
    白春香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赵树理小说的叙述体式
一  叙述格局:隐含书场
(一)赵树理小说的隐含书场格局
(二)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者是中国传统小说和“五四”小说叙述者的杂糅
(三)赵树理小说隐含书场格局的终极成因

二  叙述时间:连贯叙述
(一)以故事时间为主导
(二)用缩写代替省略
三  叙述视角:“带路人”视角

四  叙述方式:讲故事
(一)对通俗故事的自觉追求
(二)故事化叙事

第二章  赵树理小说的叙述话语
一  可“说”性的农民语言
(一)赵树理小说叙述话语的口语化特征
(二)赵树理小说叙述话语的形成
(三)赵树理小说可“说”性农民语言的成因
二  诉诸听觉的转述语:直接引语

第三章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叙述语法
一  以权力力量形象为核心的符号矩阵模式
二  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叙述语法对文本叙事的规范性
(一)人物塑造上集体意象和个体群像的统一
(二)情节安排上的不对称布局
(三)故事结构的大团圆结局

三  《邪不压正》的叙事分析
(一)以讲说为方式
(二)以忠告为目的

中篇
第四章  赵树理小说隐含作者的三维立场
一  隐含作者的三维立场
(一)民间立场
(二)政治立场
(三)知识分子立场
(四)三维立场在赵树理小说创作中的构成法则

二  隐含作者的思想立场与时代政治的关系决定了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沉浮
(一)前期:赵树理小说隐合作者的思想立场与时代政治的完美契合
(二)中期:时代政治对赵树理小说隐合作者思想立场的强制性规范
(三)后期:隐含作者的民间立场在时代政治高压下的隐性表达

三  《“锻炼锻炼”》的显隐叙事结构
(一)文本中显意与隐意的碰撞与冲突
(二)隐含作者的民间立场对政治立场的超越

第五章  隐含读者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制约机制
一  “隐含读者”对赵树理艺术观的影响
(一)从“艺术至上论”到“文摊文学家”
(二)对“文摊”文学的坚守
(三)“民间文学正统论”

二  “隐含读者”对赵树理小说创作活动的影响
(一)“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的亲和关系
(二)“隐含读者”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影响

下篇
第六章  赵树理小说读者的历时性接受
一  读者的历时性接受
(一)狂欢期
(二)批判期
(三)沉寂期

二  赵树理小说自身无法克服的创作缺陷
(一)深层理性内涵的缺失
(二)现代艺术技法的缺失

第七章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价值
一  赵树理文学时代
(一)赵树理小说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叙事模式
(二)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对解放区文学的影响
(三)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对十七年文学的影响

二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揭示了小说的本质特征——通俗
(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本质特征——通俗
(二)“五四”小说对通俗的背离和赵树理小说对通俗的回归
(三)小说必须走通俗之路

三  赵树理小说叙事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一)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赵树理
(二)赵树理的小说叙事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赵树理小说叙事研究》是第一本从叙事学的视角研究赵树理小说的著作。从叙事学理论出发,《赵树理小说叙事研究》提出了许多有创新性的观点,如赵树理小说的叙述格局是隐含书场;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是传统小说的叙述方式和“五四”小说的叙事技,亍精心杂糅的艺术新形式;赵树理“问题小说”的叙述语法是一种以权力力量形象为核心的符号矩阵模式,这一模式并非政治意识形态性的表现,而在本质上体现了赵树理对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理想政治的执著追求;赵树理以知识分子立场为核心,坚持民问立场第一性、政治立场第二性的思想立场是赵树理小说独特的叙述语法形成的根本原因;赵树理小说叙事超越了“五四”小说的叙事传统,回归了小说通俗的本质特征,从而对中国现代小说叙事起到了一定的纠偏作用;等等。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