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回乃《红楼梦》大幻之始,阐明全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之要旨。亦为《石头记》所言顽石之来龙去脉,顽石本乃女娲氏于大荒山无稽崖炼石补天未用的一块,弃在此山青埂峰下,由一僧一道点化并借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携入红尘,僧道二仙时隐时现于太虚幻境和扰攘尘世之中。而顽石通灵的缘起又被乡宦甄士隐梦幻识得,僧道意欲度脱甄士隐女儿英莲未能如愿。甄士隐与寄居葫芦庙的穷儒贾雨村结识并周济雨村赴京赶考。此后故事渐次展开,英莲丢失,甄士隐灾祸迭起,隔壁的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士隐携妻投奔岳丈封肃,封肃不乐,土隐睁恨投人不着,贫病交攻,这日遇疯跛道人念“好了歌”,遂看破红尘,解注“好了歌”,随疯跛道人出家。
小涓所画,即是书中僧道二仙点化顽石之时:
那僧又道:“若说你性灵,却又如此质蠢,并更无奇贵之处。如此也只好踮脚而已。也罢,我如今大施佛法助你助,待劫终之日,复还本质,以了此案。你道好否?”石头听了,感谢不尽。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且又缩成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赐了弟子那几件奇处,又不知携了弟子到何地方?望乞明示,使弟子不惑。”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说着,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竞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僧道二仙与穷儒贾雨村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寓意,曹雪芹以此开宗明义,奠定了小说全息现实主义的文化内蕴,并用超越凡人的神道之性统领离奇的人物故事,用宗教神话的慈悲智慧观涉风物世隋,以情责史,以神驭情,意境高蹈。小涓此回以僧道二仙入画,可谓深谙全书精气。那僧长眉飘飘,生着如来眼,弥勒脸,这亲手点化顽石之僧,恰是结局中贾宝玉最后的归宿,所谓“幻中不幻”是也。那道手拈串珠,须发眉如植物般苍郁,恰是他的“好了歌”悟彻玄奥,二仙俱是宽袖博带超拔洞穿的仙态:其实,即便是这样的神仙,有时也无法度脱冥顽不化的世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