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突围与蛻变: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的观念形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30545
  • 作      者:
    李新宇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8
收藏
内容介绍
    《突围与蜕变: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观念形态》通过对文学作品和作家观念世界的具体分析,对80年代文学的选择进行了考察和梳理,对深蕴其中的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方面的裂变、冲突与重新选择的复杂状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而展示了文学在时代变革中的艰难选择,揭示了时代的观念形态、文化面貌重铸的轨迹。<br>     20世纪80年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并不多见的一个变革时期。社会文化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裂变,并于裂变和冲突中进行着艰难的选择与重构。这个令人振奋而又痛苦的过程在文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并以审美的方式体现了作家们的思考和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反思:从政治开始<br>    一、文学的政治激情<br>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文学开始复苏,在其发展的最初阶段,首先显示的是一种强烈的政治激情。作家们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意识,文学作品呈现了鲜明的政治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国大陆文学是一种政治性的文学——密切关心政治、思考政治并直接参与政治斗争的文学。它有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而这种忧患意识和使命感主要表现在作家们的政治激情和由此而产生的政治主题两方面。它鲜明地反映着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作家对政治的关注和思考。<br>    文学的政治激情是特定的历史所形成的。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情绪在文学中的体现,是活跃于文坛的创作主体思想和心理的体现,是各种复杂因素所形成的一个必然结果。它适应着拨乱反正的时代要求,同时又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br>    当然,这一现象可能与中国当代文学所形成的特殊传统有关。中国当代文学在几十年的曲折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相当牢固的传统:密切关心政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文学曾经被规定为政治机器的一个部件。经过长期的思想改造和实践训练,作家们早已习惯了以自己的创作去配合政治工作或充当斗争工具。从40年代到60年代,为政治服务的传统一步步强化,到“文革”时期终于达到它的顶峰。<br>    ……
展开
目录
导言:时代的变革与文学的选择<br>第一章 反思:从政治开始<br>一、文学的政治激情<br>二、对极“左”政治的控诉<br>1.最初的控诉<br>2.反思中的深化<br>3.几个批判重点<br>4.一个基本出发点<br>5.直面现实中的阴影<br>三、对官僚主义的批判<br>1.关于官僚主义<br>2.一个老课题的新拓展<br>3.“公仆”与“主人”之间<br>4.官僚特权问题的揭示<br>四、对专制传统的沉思<br>1.中国的政治传统<br>2.各式各样的“家长”<br>3.田家祥的人生曲线<br>4.赵炳性格的启示<br>五、观念世界的考察<br>1.现代政治意识的残缺<br>2.道德评判与政治评判<br>3.理想世界的迷雾<br>第二章 觉醒的经济意识<br>一、经济意识的裂变与强化<br>1.传统经济意识及其文学表现<br>2.经济意识的强化及其历史契机<br>3.政治反思中的经济图景<br>二、面对农村经济的变革<br>1.土地承包带来了什么?<br>2.农村经济结构变革的反映<br>3.观念嬗变的历史存照<br>4.秋天的思索:面对改革之果<br>三、在商品经济大潮面前<br>1.潮前的潜流:重新认识商业和商人<br>2.“个体户”形象的色彩<br>3.旧秩序打破之后<br>4.大潮之下的失衡<br>5.大潮中的观念冲突<br>6.如何面对市场<br>四、金钱,是天使还是魔鬼?<br>1.金钱与道德<br>2.金钱与权力<br>3.商品经济意识与传统审美观念<br>五、作家笔下的经济问题<br>1.体制障碍<br>2.权力干扰<br>3.扭曲的市场<br>第三章 伦理的觉悟<br>一、觉醒的人与崛起的个体<br>1.人的重新发现<br>2.突围的个性主义<br>3.冲突:面对崛起的个性<br>4.一个理论问题的辨析<br>二、婚恋伦理的裂变<br>1.走出永恒的幻影<br>2.专一美德的危机<br>3.世俗化与快乐原则<br>三、家庭秩序的颠覆<br>1.短暂的序曲:传统亲情的追寻<br>2.审视之一:家族价值与个人价值<br>3.审视之二:男性与女性<br>4.审视之三:长者与幼者<br>四、对国家的情感认知<br>1.爱国主题的延伸<br>2.爱国情感的深沉化与复杂化<br>3.冲突:从《雪落黄河静无声》说起<br>第四章 文化意识的碰撞<br>一、80年代初期文学的文化意识<br>1.风俗人情的魅力<br>2.诗界“寻根运动<br>二、历史观念的启迪<br>1.一个根本缺陷的发现<br>2.历史视野的拓展<br>3.历史进化观念的再确立<br>三、寻根运动与文化意识的强化<br>1.寻根运动的兴起<br>2.文学之路与文化之根<br>3.文化危机感与现代化焦虑<br>四、回首寻找散落的辉煌<br>1.文化回归意识的复杂背景<br>2.弘扬儒家文化的流脉<br>3.再现道家的人生哲学<br>4.传统人天观的重新发现<br>5.面向民间的探寻<br>6.文化回归的歧途<br>五、民族文化传统反思<br>1.回到“五四”之路<br>2.文化批判的时代指向<br>3.可喜的收获<br>4.批判者的局限<br>第五章 生命意识的沉浮<br>一、生命意识的复苏和生长<br>1.血泊中的复苏<br>2.进发的生命激情<br>3.个体生命价值的增长<br>二、高高扬起生命的旗幡<br>1.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br>2.生命活力的呼唤<br>三、探寻生命深层的奥秘<br>1.性意识的潮流<br>2.回到生命的根本<br>3.正视生命本能的力量<br>4.女性诗人的呐喊<br>四、面对生命与文化的冲突<br>1.叹息:面对生命的萎缩<br>2.叩问:面对两难境地<br>五、生与死的彻悟与困惑<br>1.死亡的悲剧意识与中国传统<br>2.彻悟之后(1):虚无的宿命<br>3.彻悟之后(2):执著的过客<br>4.彻悟之后(3):无畏与潇洒<br>六、苟活者及其人生哲学<br>1.苟活者的世界<br>2.创作主体的哲学认同<br>3.主体的沉没与精神的萎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